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体播种技术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水剂流体播种技术,解决了油菜适播期干旱不能一播全苗的问题,保证了油菜壮苗越冬。越冬至初花期单株叶片比对照多3.4~8.2片,茎粗比对照增加0.54~0.63cm,根条数增加2.5~2.87条,根干重增加65%~79.2%,终花期根伤流量增加1390%~149.4%,且病害轻,三年平均增产28.7%。生育期对5~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定,平均比对照提高10%左右,保证了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
5个参试组合,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杂交油菜最高亩产达131.8kg,亩增产9.9-36.95kg,增产幅度达10.4%-37.5%。杂交油菜增产主要表现为枝、荚、粒增加,尤以全株有效荚增长更为明显,每株比对照增加49.0-145.0荚。  相似文献   

3.
含氯化肥的肥料效应及安全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氯化肥系列和尿素化肥系列6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含氯化肥肥效高于尿素化肥系列,年平均增产稻谷3.1~21.1kg/亩,小麦10.5~14.5kg/亩,油菜籽8.5~11.5kg/亩;氮素利用率稻麦油分别提高10.6~9、4.4~5.3、6.1~0个百分点;种子粗蛋白含量稻麦油分别提高0.7~1.0、1.1~1.3、-0.4~0.0mgN/kg。种子氨基酸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  相似文献   

4.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4 ~1998 年在三种不同土壤上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在于:(1)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如有效孔隙度增加58 % ,容重降低10 % ,田间持水量提高72 % ;(2)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如有机质年均提高022 ~032g/kg 。其最终结果是提高了作物产量,试验的三年六季作物,小麦增产181 % ,水稻增产109 % 。  相似文献   

5.
抗旱型种衣剂包衣冬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培养和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使用抗旱型种衣剂包衣处理的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沿淮淮北秋旱情况下,用抗旱型种衣剂1^#、2^#、3^#、4^#包衣对小麦萌发出苗、产量和WVE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期提前1.5~2.5天,出苗率提高6.0~10.0个百分点,产量提高7.1~11.6%,WVE提高7.5~11.9%,其中以4^#种衣剂包衣处理的节水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轮作田磷肥施用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年定位研究表明,在关中灌区土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中,将磷肥施于小麦,每kgP2O5平均增产14.9kg,后作玉米平均增产7.3kg,磷肥利用率25.6%,比等量磷肥施于玉米的增产效益高。施磷肥后,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多,耕层下土壤因得不到磷素补充,有效磷含量减少较多,年生产粮食10.5~12.0t/hm^2,年需要施磷肥(P2O5)105~120kg/hm^2,可维持土壤磷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砂土地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砂土地小麦灌浆初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小麦千粒重提高0.8~5.2g。在10种供试的生长调节剂中,以BN、小麦粒重保、KH2PO4为最好,其千粒重比对照分别提高15.3%、12.6%和12.4%。  相似文献   

8.
(n=12,r0.01=0.708);施磷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57**(n=12);氮磷配施与小麦产量之间有正相关趋势,r=0.581(n=10,r0.01=0.632)。表1中10个氮磷配比有9个表现比单施磷肥处理增产。说明在盐渍土区增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可获得显著增产效果。表1氮磷不同用量及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1991~1993年,本所)注:肥料价格均按当年统销价,下同。“土加肥”指土壤中养分与肥料中养分之和,供试品种为鲁麦14号。(二)最佳氮磷配比1992~1993年小区试验结果(表2)表明,不同施肥量级,最佳氮磷配比略有不同:在氮加磷10~16公斤/亩时,最佳氮磷比均表现为1.5∶1;7公斤/亩时为2∶1;19公斤/亩时为1∶1。也就是说,随施肥量的加大,最佳氮磷比例逐渐变低。这个结论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盐渍土小麦对氮肥反应的敏感性和氮磷配施的特殊性,即不同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及偏酸性的内陆土壤的施肥特点。亲2氮磷不同用且及配比对小麦产且的影响(1992~1993,本所)(三)施肥量、施肥氮磷比例与最佳土壤氮磷比值通过小区试验对空肥区小麦所吸收的养分测算,在试验地土壤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旱地中采用周年覆盖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率可达30~50%,比春覆膜(对照,下同)可多保蓄200毫米以上的降水。冬春两季10厘米地积温,垄上和垄底分别比对照增加423℃和189℃。土壤内各种微生物比对照增加0.66~1.22倍,土壤总孔隙度提高4.51%,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5.88%、24.69%和10.31%。小麦、花生、棉花分别增产25.5~40.28%、17.70~26.08%和15.90%。  相似文献   

10.
旱地麦后复种玉类糜子荞麦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a旱地麦后复种不同作物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麦后复种豆类与不复种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83~1.22g/kg,全氮增加0.12~0.16g/kg,速效磷增加1.1~4.5mg/kg,容重降低0.05~0.08Mg/m^3,而且多收一季豆类作物,其中豆类籽粒产量1578kg/hm^2,绿肥鲜草产量18750kg/hm^2,后茬作物小麦增产率6.7%~10.6%。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与化肥配施对烤因和土壤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能明显地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促进烟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生长发育,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化肥施用效果更好。氮、磷、钾的转化效果分别比对照高10.4%~57.9%、10.3%~28.0%、2.6%~67.3%,并能明显地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麦后覆膜对夏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麦垅栽或点播棉花,在小麦收获后增加地膜覆盖措施,经旱涝年份试验,具有明显的促早熟增产,抗灾增效作用,可使棉花提早生育期10d以上,单株成铃增加2.27个,铃重增加0.5g衣分提高2.01%单产提高30.46%~49.70%。  相似文献   

13.
PP333对紫花芒果树开花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年生紫花芒不同时期(6,8,9,10月)不同剂量(0,2.5,5.0,10.0g纯量)土施PP333的处理试验表明,9月中旬株施5.0gPP333的处理树平均株产15.6kg,不施药的对照树平均株产2.9-12.2kg,对比增产437.9-27.9%;开花梢百分率对照树为5.2-37.8%,施药的处理树为67.0%-100.0%,开花梢率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物施硫效应与土壤硫素平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几种主要土壤类型上,对几种主要作物进行了施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硫经济效益较好,小麦增产3.5%~13.4%,玉米增产3.5%~11.7%,大豆增产7.1%~13.5%。在施硫量相同情况下,小麦、玉米施硫磺增产效果大于石膏,而大豆施石膏的增产效果则优于硫磺。如要维持当前土壤硫素水平,每年需通过施肥补充3.1~5.6kg/亩。  相似文献   

15.
选用61周龄种禽褐壳蛋鸡208只,随机分为13个处理,分别饲喂13种不同粒度石粉构成的试验日粮(3,4%Ca),测定钙表观存留率,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石粉对蛋鸡钙表观存留率无显著影响(P>0.05).另选用54周龄种禽褐壳蛋鸡624只,随机分为13个处理,分别饲喂13种不同粒度石粉构成的试验日粮(3.4%Ca).结果表明:①不同粒度石粉对蛋鸡产蛋量、采食量、料蛋比等生产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不同粒度石粉对破软蛋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以添加75%6~8目、12.5%10~12目与12.5%50目石粉组和75%8~10目、12.5%10~12目与12.5%50目两组破软蛋率最低;而小粒度石粉组即100%50目,25%10~12目与75%50目两组破软蛋率最高,②不同粒度石粉对蛋鸡胫骨灰分及钙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以75%6~8目、12.5%10~12目与12.5%50目组和75%8~10目、12.5%10~12目与12.5%50目石粉两组胫骨灰分及胫骨钙含量表现出显著优势(P<0.01),而100%50目及50%10~12目与50%50目两组,胫骨灰分及钙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黑龙港地区脱盐潮土水肥盐对小麦产量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龙港地区轻盐渍化潮土土壤盐分,地下水灌溉,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含盐量低于0.3%时,盐分每降低0.01%,可增产小麦121-208kg/ha;增施1kg/ha的P2O5化肥,可增产4.06-5.38kg/ha小麦,每1m^3灌溉水可增产0.09-0.63kg/ha小麦,盐分还影响作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在耕作条件下,脱盐速率达到0.0125%/年。  相似文献   

17.
1988~199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对灌淤土连续6年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等N量尿素和硝酸铵的肥效相同或略有提高。在每hm ̄2施用150Kg的条件下,每公斤氯化铵N平均增产小麦11.5Kg,尿素与硝酸铵N分别增产9.7和10.2Kg。氯化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品质量均无不良影响。6年中随氯化铵进入土壤中的C1 ̄-,有9.9%~15.1%被作物带走,38.3%~68.2%被淋洗至150cm以下,0~150cm土层残留16.7%~51.8%。但耕作层(0~20cm)残留很少。仅0.35%~1.1%,因此不会对春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1993年-1995年度对杂种小麦利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测变筛选法筛选出10个恢复系,恢复力在85%-96.7%之间;F1代杂种的单倍体率低于不育系,单倍体频率在0-74%之间,说明恢复亲本对单倍体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19个恢复度的杂种组合进行了优势分析,结果有5个产量超标优势在19.5%-38。1%之间,杂种优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5%,10%)的稻草、米糠和麸皮对青贮紫云英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紫云英单一青贮还是添加稻草、米糠或与麸皮混合青贮,它们均属于典型的乳酸发酵,其pH<4.0,乳酸含量均大于2.2%(鲜重),添加10%麸皮者其乳酸含量达2.91%。在各处理中,未测出含有丁酸者。紫云英单一青贮时其氨态氮占总氮含量的12.59%,比添加稻草组(5%,10%)低而比添加麸皮组(5%,10%)高,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与添加米糠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追肥中,每公顷施沸石300kg(碳铵:沸石=2:1),增产小麦660.0kg,增产率13.77%,秋播小麦镀肥碳铵中掺入沸石1500 ̄2250kg/hm^2,当季增产492.8 ̄1435.5kg/hm^2,增产率9.66% ̄32.99%,第二年持续增产10% ̄20%,第三年持续增产4% ̄20%,三年共增产小麦1734 ̄3679kg/hm^2,实验表明沸石具有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