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霞 《北京农业》2011,(15):197-198
多环芳烃(PAHs)是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苯环用不同的方式聚合而成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它们在环境中稳定且持久,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有致癌、致畸以及致突变的危害。农药和肥料中也含有多环芳烃,使得有机农场生产的蔬菜中也存在了大量的多环芳烃,人们对多环芳烃的监测也日益重视。以西宁市的蔬菜基地为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来对蔬菜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本研究对有关中国农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90篇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得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多环芳烃采样点数和平均浓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我国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并对污染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土壤已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且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各区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华北地区污染较重,西南地区污染最小。(2)我国农业土壤中PAHs以中高环组分为主,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烧源,包括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本研究可为中国农业土壤多环芳烃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水稻茎着生的不同环境对稻茎样品进行了分离,得到土中茎、水中茎和气中茎3部分样品,对各稻茎的多环芳烃含量与脂含量、表面积等参数以及与各环境介质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介质中生长的稻茎中多环芳烃含量和分布差别不大,15种多环芳烃浓度总和平均都在20~25ng·g-1之间;脂含量和表面积对稻茎内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都不显著;各稻茎中的多环芳烃不仅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也与其他环境介质中的化合物发生联系和交换。空气气相和水中的化合物对各部分稻茎内的化合物都有较大影响,而空气颗粒相和土壤中的化合物对各稻茎中化合物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适配的农作物-功能内生菌定殖系统,防治多环芳烃(PAHs)污染。[方法]以芘作为多环芳烃代表,选择空心菜、小麦、不结球白菜、菠菜、茼蒿5种常见农作物,通过在芘降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农作物匀浆液,探究目标农作物体内物质和体内原有内生菌群对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定殖效率及芘去除的影响,筛选合适的目标农作物-功能内生菌定殖体系。利用定殖培养试验,验证筛选获得的目标农作物-功能菌体系的促生长与降低芘污染的效能。[结果]筛选试验表明,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可产生铁载体和吲哚乙酸(IAA)等促生长因子,促进作物生长。各农作物匀浆液与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的混合液芘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空心菜、小麦、不结球白菜、菠菜、茼蒿,芘去除率分别为83.7%、75.3%、72.6%、70.1%和61.4%。定殖试验显示,菌株Enterobacter sp. PRd5能高效定殖在小麦和空心菜体内,通过提高芘代谢酶活力,降低作物中芘污染。[结论]芘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2%植物匀浆液的细菌培养试验可用于筛选适配的农作物-功能内生菌定殖系统,防治农产品多环芳烃污染。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房妮  俱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25-1426
多环芳烃(PAHs)由于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成为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阐述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修复的原理、优缺点、影响因素、强化措施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焦化厂内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以烷基苷(AP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曲拉通X-100(TX100)为表面活性剂代表物,采用静态平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探索采用单一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清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并考察生物柴油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顺序为SDBS>APG>TX100。APG/SDBS混合处理及TX100/SDBS为9∶1混合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而APG/TX100混合处理没能提高多环芳烃去除率。生物柴油对TX100及TX100/SDBS去除多环芳烃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对APG及APG/TX100去除多环芳烃略有提高。当APG/SDBS为9∶1时,生物柴油可以使多环芳烃去除率从(63.3±2.0)%提高到(75.6±2.0)%。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生物柴油乳液对多环芳烃各组分去除率比较类似,对菲的去除率最高,茚并[1,2,3-d]芘次之,其余相对较低。因此,建议采用APG/SDBS+生物柴油的混合体系对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7.
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宇云  朱利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48-8153
介绍了近年来地面水体中的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河流、近海海域和湖泊等地表水体中地表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8.
黄岩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岩区83个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黄岩区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除苊烯外,其余多环芳烃均被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荧蒽,其次是萘和芘。黄岩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以中高环(4环及以上)为主。按照样品采集地点分析,多环芳烃总量最高的是江口,其次是城区,以及院桥、澄江和新前等近郊区。农村地区多环芳烃含量较低。冶炼厂或化工厂等工厂的煤炭燃烧、稻草等秸秆的露天焚烧,以及生活用煤燃烧可能是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来源,石油等液体化石燃料的燃烧也是黄岩土壤多环芳烃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顺德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市26个代表性土壤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并对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6种优控多环芳烃中有8种100%检出,其余8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最低的化合物为蒽(7.9%).在顺德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介于34.0~341.0 μg·kg-1,平均值为169.4 μg·kg-1.总体上顺德区土壤PAHs污染程度较轻,仅34.62%的样品受到了轻度污染.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2个主因子,进而推断,PAHs的主要来源是燃烧源,而萘的主要来源是石油源.R型聚类分析可以将除蒽和苊之外的14种PAHs化合物明显分为3类:(1)芴、二苯并[a,h]蒽、二氢苊、萘聚为一类;(2)苯并[k]荧蒽、苯并[a]芘、苯并[a]葸聚为一类;(3)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b]荧蒽聚为一类,分类结果与PAHs化合物组分按照环数多少以及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反映了多环芳烃在环境行为以及其本身化学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200-1204
主要针对国内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危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与综述,归纳总结了焦化、钢铁、石化等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以反映有关工业活动导致的周边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其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工业园区排放的PAHs是其周边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其周边土壤多数已遭受多环芳烃的严重污染,已严重危及企业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应急需普及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工业园区周边区域环境污染与防治方面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政府部门采用有关研究成果,并严格执法,科学根治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污染是有机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种。了解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对减少化学污染,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倩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66-67
近年来土壤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如何高效修复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迫在眉睫。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具有诸多优点,如费用低、效果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简要阐述了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简要探讨、分析了多环芳烃(PAHs)与土壤颗粒吸附的机理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对水蒸气剥离法脱附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获得净化后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的理论解以及多环芳烃脱附过程的部分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Peclet数Pe,传质参数β、反应器内停留时间γ等对脱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复合污染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开展两者复合污染研究。对于农业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论述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土壤环境中的各自行为及其产生途径、复合污染体系中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在污染物跨膜、代谢和脱毒过程中的互作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受体模型是常用的污染物源解析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源解析工作,包括特征比值法、特征化合物法、化学质量平衡法、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等。通过列举实例说明几种常用受体模型在土壤PAHs源解析中的应用原理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不同源解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希望可以为我国不同类型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来源的解析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增溶实验和土壤洗脱实验,研究了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saponin)对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皂角苷对菲、芘等多环芳烃有极强的增溶作用,当皂角苷浓度为0.04%时,菲、芘在液相中的表观溶解度分别增大了约22倍和128倍,因而皂角苷能显著增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菲、芘的洗脱,洗脱效率最大分别可达84.1%和81.4%,增大了约2倍和17倍.皂角苷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水溶性的络合物,从而增强洗脱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Zn2+和Cd2+,在皂角苷浓度为0.4%时,Zn2+、Cd2+的洗脱效率分别可达93.0%和79.4%,增大了约75倍和8倍.皂角苷可同时洗脱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菲、芘和Zn2+、Cd2+,洗脱效率分别达87.6%、83.5%和92.3%、78.6%,重金属的存在略增大了皂角苷对菲、芘等多环芳烃的洗脱效率,但多环芳烃对Zn2+、Cd2+的洗脱效率没有明显影响.皂角苷可同时增强洗脱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重金属,从而为多环芳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一种温度辅助解吸-气流式液相微萃取装置结合溶剂超声萃取,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为50~300℃)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苊、菲、芘、苯并[a]芘)存留的影响。[结果]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时只有极少部分的多环芳烃从土壤中释放出来,大部分被保留于土壤中;200℃以上的处理温度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溶剂可提取性,对多环芳烃起锁定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修复和生物有效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不仅降低环境质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直接作用、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植物修复的效率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筛选、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31.饲料中有机有害污染物质主要有哪些? 答:饲料中有机有毒害污染物质主要有N-亚硝基化合物(N-亚硝基胺及N-亚硝酰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等化合物.同无机污染物一样,这些污染物都具有在环境、饲料和食物链中富集、难分解和毒性强等特点,对饲料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20.
田敏 《农业与技术》2015,(3):195-196
通过对盘锦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析,掌握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规律,确定了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来源,为治理颗粒物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