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银杏的市场前景 银杏叶和果实富含黄酮类、银杏内酯等多种药用成分,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肺热、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特别是哮喘)、老年痴呆、器官移植异体排斥等.银杏及其制剂的市场需求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开发银杏的前景看好.全国有20多家用银杏叶提取黄酮等药用成分的工厂,每年需要银杏干叶1万吨以上,世界银杏叶年需求量高达10万吨以上.占全球银杏生产总量70%以上的中国,近年年生产量不足3万吨,市场缺口相当大.  相似文献   

2.
选择少分枝株形与正常株形银杏,通过比较两者树形结构、叶片形态特征、叶片超微结构、叶产量和药用成分等,分析不同株形银杏株高、银杏叶产量及药用成分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少分枝银杏株高较高,叶片大且肥厚,叶片中叶绿体体积较大,淀粉粒数目较多.少分枝银杏单株鲜叶产量达1.51 kg,每公顷叶片产量可达2 137.43 kg以上,较正常株形分别提高12%和116%.然而,少分枝银杏叶片中主要药用成分总黄酮醇苷、总萜内酯含量均低于对照株形叶片中含量.在2种不同株形的银杏嫁接苗叶片中,少分枝银杏叶片总黄酮醇苷和萜内酯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形.综合而言,少分枝株形可显著促进银杏叶片发育和叶产量,但叶片的药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一、银杏的市场前景 银杏叶和果实富含黄酮类、银杏内酯等多种药用成分,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肺热、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特别是哮喘)、老年痴呆、器官移植异体排斥等。银杏及其制剂的市场需求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开发银杏的前景看好。全国有20多家用银杏叶提取黄酮等药用成分的工厂,  相似文献   

4.
蔗糖及天然有机物对银杏愈伤组织合成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蔗糖和其它5种有机附加物对银杏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浓度30 g/L蔗糖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60 g/L蔗糖加入培养基中黄酮含量最高;10 mL/L椰乳、1 mL/L芦荟汁、15 mL/L蜂蜜、50 mL/L银杏胚乳汁能促进愈伤组织生物量的提高,而银杏叶汁对愈伤组织生长作用不明显;200 mL/L椰乳、5 mL/L芦荟汁、1 mL/L蜂蜜、32.6 mL/L银杏叶汁能有效提高黄酮含量,但银杏胚乳汁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银杏中双黄酮的提取量,满足市场对双黄酮的需求,通过正交试验建立银杏诱导愈伤组织和增殖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愈伤组织中双黄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外植体为叶片,最适消毒组合为10%Na Cl O消毒6 min,75%乙醇消毒40 s;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0. 4 mg/L KT+1. 0 mg/L 6-BA+1. 0 mg/L2,4-D;愈伤组织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 5 mg/L KT+1. 0 mg/L 6-BA+2. 0 mg/L 2,4-D+1. 5 mg/L NAA;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提取双黄酮得率为15. 622 mg/g,比银杏叶中双黄酮含量高,可避免自然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抗氧化剂对银杏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对银杏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方法]以银杏的子叶为外植体,以MS+2,4-D 1.0 mg/L+KT 1.5mg/L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研究银杏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不同浓度Vc、柠檬酸、PA 3种抗氧化剂对愈伤组织培养褐变的影响。抗氧化剂对褐变的抑制效果以愈伤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来表示。[结果]3种抗氧化剂对抑制褐变的效果为:Vc>柠檬酸>PA;筛选出最佳抗氧化剂及其浓度为Vc 15 mg/L。[结论]抗氧化剂的类型及浓度在抑制银杏愈伤组织褐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外值体、培养基类型和pH值对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内酯醇在愈伤组织中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组培苗的嫩叶,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pH值范围为5.8-6.1。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中期(第4周)和末期(第8周), SOD和POD活性最高, 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低;在生长稳定期, SOD和P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高。对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根愈伤与叶愈伤相近,均明显高于茎愈伤;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后期(第6-8周)内酯醇的积累更高。  相似文献   

8.
以银杏的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研究愈伤组织生长量及其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4-D与BA组合比NAA和KT有利于各种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NAA与KT组合更利于愈伤的继代培养。未成熟胚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大致为"S"型,在含BA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前期生长较快,而在后期(24~28 d)鲜重有所下降,POD活性和ATP含量在20 d时达到最大;在含KT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在24~28 d期间仍有增长,其POD活性和ATP含量在28 d时最大,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POD活性和ATP含量与银杏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当归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当归叶柄、根尖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采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当归不同外植体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其活性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显示,叶柄最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次是根尖和叶片,2,4-D对当归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均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其中诱导叶柄和根尖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组合均为1.0 mg/L 2,4-D+ 0.2 mg/LNAA+ 0.4 mg/L 6-BA,诱导率达到80%以上.此外,当归根尖和叶柄细胞分别悬浮培养至15、21 d时,细胞量分别为926.7、990.6 mg/L;根尖细胞悬浮培养至21 d时,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分别达到为96.6、167.5μg/g.结论为,当归叶柄和根尖均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适宜外植体和应用于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银杏组培繁殖及黄酮糖苷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银杏(Ginkgobiloba)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了适宜银杏芽萌发、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其根、芽诱导率都在89%以上,增殖倍数达8.1.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银杏芽产生愈伤组织,将黄绿色、蓬松状、生长快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培养基中建立悬浮细胞培养系,在液体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ml·1-1蜂蜜可明显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及黄酮糖苷的累积,提高细胞产量.经过10次液体继代培养,悬浮细胞中黄酮糖苷含量接近成熟叶片含量水平,相对含量为叶片的92.4%.  相似文献   

11.
从银杏外种皮中提取的银杏酚酸和白果酚有杀虫、杀菌作用。银杏酚酸和银杏黄素、银杏异黄素混合物对致病性真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同时测定了银杏外种皮中萜内酯的含量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 :银杏外种皮有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伟  李芊  林炳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64-765,769
[目的]制备高纯度的银杏黄酮,探索一条规模化制备高纯度银杏总黄酮的工艺路线。[方法]用固相填料为ODS的色谱柱纯化银杏黄酮,考察梯度洗脱、浓缩温度、干燥温度对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甲醇∶0.5%磷酸=5∶5和7∶3(V∶V)的馏分为目标馏分,最佳浓缩温度和干燥温度为45℃,在最佳条件下,银杏黄酮质量百分含量≥90%,收率为78.3%。[结论]该试验获得了高纯度银杏黄酮,为高纯度的银杏总黄酮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邓振山  李军  苏永杰  雷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35-5737
[目的]保护银杏资源,寻找生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方法]以健康银杏叶片、树根为材料,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银杏内生菌;再以银杏黄酮类提取液为对照,对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用Al(NO3)3-NaNO2为黄酮类物质特异性显色剂。[结果]共筛选出8株内生菌。薄层层析检测表明,菌株07-Y8的发酵产物有1条层析带,与银杏黄酮类提取液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结论]菌株07-Y8内生菌能分泌黄酮类或其类似化合物,这为银杏黄酮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Ri质粒转化银杏及影响其产生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R i质粒转化银杏获转化根及转化愈伤组织。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为转化愈伤组织,并且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转化愈伤组织产生次级代谢物黄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灵高  韦藤幼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01-2703,2707
[目的]研究银杏叶中银杏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减压内部沸腾法,对银杏叶粉末进行解吸和提取,考察了解吸和提取中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解吸和提取条件,并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优选的最佳解吸条件为:解吸剂为浓度80%乙醇,解吸时间20 min,解吸剂用量15 ml;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压力为0.067 MPa,提取温度为60℃,提取剂为浓度30%乙醇,提取2次,每次5 min;在此条件下,银杏总黄酮的提取提取率为2.55%。与传统的乙醇提取方法比较,温度降低了20℃,提取速度快了11倍,乙醇用量减少了2倍,提取液色素、杂质含量少,并可以直接上柱,银杏总黄酮的纯度达29.8%,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该方法节约、快速、有效,可用于银杏叶中银杏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银杏叶为材料,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品种净光合速率和黄酮含量差异均很明显,黄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之间有联系,但彼此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总体来看,净光合速率高的品种,其黄酮含量也高,因此在净光合速率高的银杏中选择叶用品种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银杏GGPPS转运肽与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方法]以银杏为材料,采用DNA重组技术克隆GGPPS基因质体转运肽(TP)序列,并将其与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1304+连接形成融合表达载体(p1304+-TP);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105,构建工程菌(EHA105-p1304+-TP)。[结果]成功构建了银杏GGPPS转运肽与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及农杆菌工程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TP转运肽的亚细胞定位奠定基础,有助于阐明银杏内酯前体生物合成关键步骤的分子机理,同时为银杏内酯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银杏GGPPS转运肽与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银杏GGPPS转运肽与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方法]以银杏为材料,采用DNA重组技术克隆GGPPS基因质体转运肽(TP)序列,并将其与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1304+连接形成融合表达载体(p1304+-TP);冻融法转化根瘤农杆菌EHA105,构建工程菌(EHA105-p1304+-TP)。[结果]成功构建了银杏GGPPS转运肽与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及农杆菌工程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TP转运肽的亚细胞定位奠定基础,有助于阐明银杏内酯前体生物合成关键步骤的分子机理,同时为银杏内酯的代谢工程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