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对产能影响至关重要,怎样进行储层裂缝识别是产能预测的重要部分。运用声波测井资料,研究声波时差、衰减系数、快慢横波能量差值、斯通利波渗透率和各向异性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响应特征,并进行裂缝识别。利用该方法处理了大北克深地区的26口井,并与电成像裂缝发育成果图进行对比,符合度较高,说明声法测井识别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超深层储层埋藏深,地层条件复杂,网状缝-垂向缝发育,为裂缝-溶蚀孔型储层。在裂缝型储层中,裂缝不仅是油气的储存空间,更是油气的渗流通道,因此裂缝识别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从裂缝形成机理出发,结合高压岩心试验,研究了一套针对克深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方法,即利用岩心试验方法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并与常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拟合,得到视裂缝孔隙度和视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结果符合率为75%,说明该方法在评价致密砂岩裂缝型储层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属于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以辫状三角洲平原为主,岩性复杂,粒度变化大,岩石骨架受多种矿物影响。利用元素俘获测井(ECS),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准确的骨架参数。同时,裂缝是改善该区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引入EARTH IMAGER新型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仪,并利用岩心标定成像,有效解决了裂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理论定量识别储集层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亚段是一个裂缝性特低渗的层状砂岩油藏.储层裂缝发育并分布全区,裂缝是油水流动的主要通道.尝试用分形原理及FMI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对油田储层中的裂缝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成像测井的分形识别结果与岩心裂缝反映一致.证明分形原理识别裂缝效果较好,从而有助于解决裂缝识别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在低孔、低渗致密性砂砾岩储层研究中,岩性粒级的识别与划分一直是储层孔渗性及流体识别研究中的关键。充分运用岩心分析粒度中值资料及常规测井响应参数,研究了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的岩性粒径分布特点;借助粒度参数与自然伽马相关关系,建立了适合粒度中值的相关计算方法;并通过不同粒径粒度中值,结合不同岩性段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值,探讨研究了粒度中值与孔隙度、电阻率、中子等测井响应参数的相关性,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目的层碎屑岩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岩性粒级分类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井况一般较为复杂,井漏、井涌时有发生,井斜角及狗腿度往往较大,因此测井采集风险大,难以获得放射性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目前,双侧向-数字声波测井是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水平井的主要采集系列,较少的测井资料给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精细评价及流体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在有限的测井资料中获得更多的地层信息,提出了数字声波幅度比值方法。通过波幅比值与孔隙度交会,可有效区分储层与干层;而通过波幅比值与深侧向电阻率交会,亦能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7.
克深三维区目前处于勘探开发的前期,需要明确地应力场及地下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指导开发工作,但该区存在地层埋深大、取心困难、成像测井资料缺乏等实际情况,应力场研究及裂缝预测难度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井点现今地应力值为约束进行了克深三维区现今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了应力应变与裂缝参数的定量关系模型,利用古今应力场结合法对克深三维区的裂缝参数进行了预测,模拟结果显示构造高部位和断层带是低应力值区及裂缝的有利发育区。裂缝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度较高,裂缝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黄龙8井飞仙关组裂缝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是否发育,是寻找裂缝性储集层的关键,而裂缝识别比较困难。笔者通过“双刻度法”,即利用岩心刻度成像测井资料,再用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综合各种生产、动态资料,对黄龙8井飞仙关组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总结黄龙8井飞仙关组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并总结出裂缝发育模式。用此模式对未取心段和无成像测井资料的井段进行裂缝识别,最终确定储层位置。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河地区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和试油生产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王家河地区长61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识别出砂岩层、泥岩层以及泥质、粉砂质夹层,利用交会图技术得出常规油、水和干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对测井数据重新解释,划分出有效层段,为储层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CC地区扶余油层为砂泥岩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经大量研究分析可知,孔隙结构相似的储层具有相近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有必要对低孔低渗储层按岩石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使每类储层孔隙结构基本一致,以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基于岩电试验和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岩心和测井资料储层分类标准;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Ⅰ类储层的流体识别图版;对Ⅱ类储层在考虑层厚影响的基础上,分薄层、厚层建立了Ⅱ类储层流体识别图版。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系统而准确的页岩气储层参数评价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测井资料的连续性建立有效的页岩气储层参数测井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探索了页岩气储层的测井曲线定性识别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地区的页岩气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模型,并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对部分解释模型加以校正,完成了S1井的页岩气储层识别、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储层物性、含气量以及地质和测井岩石脆性的评价,并借用岩心分析资料加以验证。实际结果表明,该页岩气测井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对页岩气储层参数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地区后期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测井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锦州25—1南油田是目前渤海湾盆地已探明的最大潜山裂缝性油藏,其储层裂缝的识别和分析是储层有效性评价的难点和重点。以岩心裂缝观测为基础,利用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相互结合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并对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裂缝产状、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将锦州25—1南油田储层有效性划分为好(Ⅰ)、中(Ⅱ)和差(Ⅲ)3个级别,其中Ⅰ、Ⅱ类储层占主导地位,Ⅲ类次之,总体上表现为物性好的裂缝储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兴古潜山岩性复杂、储层类型多样的特点,根据钻井资料、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对兴古潜山储层岩性、电性和物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兴古潜山由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储层主要以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和破碎粒间孔,其中构造裂缝占主导地位,按照储层划分标准可将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以Ⅰ、Ⅱ类储层为主;储集层和非储集层测井曲线响应有明显不同,可根据电测曲线进行有效识别;储层具有十分优越的成藏地质条件,油层分布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4.
岩相识别是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K1s)致密砂砾岩气勘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岩心、薄片、成像测井资料,将K1s岩相分为砂砾岩相、中-粗砂岩相、粉-细砂岩相和泥岩相;以常规测井曲线及其组合参数作为岩相识别的技术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岩相判别模型,采用网格搜索,经多次验证优选模型参数。应用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识别岩相结果明显好于常规统计方法,模型识别岩相与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砂砾岩相符合率均高于83.2%,中-粗砂岩相符合率均高于84.0%,粉-细砂岩相符合率均高于87.6%,泥岩相符合率均高于93.2%。致密储层的非线性测井响应是支持向量机成功应用的重要基础,该方法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今裂缝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结合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精细裂缝模型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在构造平滑处理、方差体计算的基础上,利用蚂蚁追踪技术追踪获得能精确反映裂缝发育规律的蚂蚁属性体;其次,通过解释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获得裂缝倾向、倾角、方位等参数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结合蚂蚁属性体,构建裂缝密度模型;最后采用随机建模的方法,构建M地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对该模型做粗化处理,得到裂缝属性模型。该模型清晰地反映了储层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及裂缝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席家湾地区的测井资料及所钻取的岩心等资料,对席家湾地区长81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储层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识别出了含油层、油水混合层、含水层,利用交会图技术对测井曲线做进一步完善分析,旨在为该储层的后期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一段(P1sh1)是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因素,使得该区存在气层识别难度大的问题。为了准确识别气层,提出了几种适合研究区的气层识别方法:双孔隙度重叠法、视水层中子孔隙度测井值法、核磁共振法以及偶极声波测井法。通过试气结果分析,证明了气层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十里加汗地区下致密砂岩储层气层识别难度大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也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常规测井资料在评价低阻油层等测井疑难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原因在于进行油水层识别时仅依靠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摆脱不了"高阻是油、低阻是水"的评价局限。对径向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能够反映储层的含油性,与储层的含油性呈正相关关系,比值越大,储层的含油性越好,比值越小,储层的含油性越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的2种方法:交会图评价法和视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法。上述2种方法不受储层岩性变化和电阻率高低变化的影响,不需要孔隙度、岩电参数、地层水电阻率等资料,能够实现对油层的快速识别。由于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的大小与储层自身电阻率的高低没有关系,因此可用于对低阻油层的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冲洗带电阻率比值评价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胜北地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油藏Ⅲ、Ⅳ油组储层微观结构复杂,油、水分布关系多样,油、水层电性对比度低,测井识别难度大。以胜北地区J3k油藏基本地质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影响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油水界面以上近似油柱高度情况下孔隙结构是控制含油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以此得出了油气的深度剖面分布规律。基于此,给出了针对性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解石含量及多元渗透率模型判别储层类型;并针对不同储层类型,采用符合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化的岩电参数精准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识别孔隙分布及流体性质等。该研究方法在现场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进了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区上古生界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在测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刻度测井资料,分析了不同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分层位建立了测井解释标准。分别建立了下二叠统太原组一段、二段(P_1t_1、P_1t_2),山西组一段、二段(P_1s_1、P_1s_2)、下石盒子组一段、二段、三段(P_1h_1、P_1h_2、P_1h_3)共7个层位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基于岩电试验分析,并结合地层水矿化度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区流体性质识别标准及7个层位的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依据大牛地气田D区测井资料、地质认识、测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目的层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的参数计算及流体性质判识方法,并对该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解释结果得到了岩心分析、试气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