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目录》中的2441份西藏材料进行分析,认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资源以春性为主,占总数的99.84%。具有幼苗直立、早熟、植株偏高、多粒性、千粒重略低于栽培大麦品种、穗和籽粒的深色型比率大等显著特点,是适应性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丰产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江、浙地区栽培大麦遗传资源的RAPD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探讨了我国部分栽培大麦品种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200个随机引物中,有30个引物扩增出的产物具有多态性,30个引物共扩增出223条谱带,其中130条谱带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9条多态性谱带,平均4.19条。67个大麦品种平均表型多样性值0.369,裸麦的表型多样性高于皮麦的表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RAMP分子标记分析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RAMP扩增谱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材料中的91份区分开,并划分为5个类群;其RAMP分子标记表现出明显的生育特性和生长习性趋同性,及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对来源于世界9个国家和地区的92个栽培大麦品种的染色体N带带型作了比较分析,发现N带带型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指导大麦育种亲本组配,对137份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差异进行比较,结合皮裸、棱型特征,估算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粒长(8.16 cm)显著短于野生大麦粒长(13.19 cm),但其粒宽与粒厚(3.33 cm与2.62 cm)相对于野生大麦(2.92 cm与1.69 cm)显著增加,粒重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大麦籽粒性状变异可能与品种选育中增加穗粒数及改良品质目标有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0.5,平均值为0.34,在0.334水平上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为六棱皮大麦(35份),主要为饲用,来源地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第Ⅱ类为六棱裸大麦(47份),主要为食用,来自青藏高原一带;第Ⅲ类是二棱皮大麦(51份),包括啤用大麦(来自我国)与野生大麦(来自以色列);第Ⅳ类是二棱裸大麦(4份),其中1份来自湖北,其他3份来源地不明确。聚类结果与棱型、皮裸特征分类一致,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与大麦用途相关。大麦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育种实践中利用野生大麦资源时,建议将其与遗传距离相对较近的栽培二棱皮大麦进行组配,有利于优良基因位点纯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麦籽粒总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的差异性。以来源不同的38份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FOSS凯氏定氮仪测定其籽粒总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参试材料醇溶蛋白带型。对参试材料的籽粒总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带型的差异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38份大麦品种的总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遗传差异显著,醇溶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醇溶蛋白含量将参试材料聚为3类;38个大麦品种SDS-PAGE凝胶电泳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根据电泳谱带将共参试材料聚为构成18种类型,不同类型大麦品种数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适宜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大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源DNA导入小麦后代变异株系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导入感病的小麦品种后,获得了抗白粉病变异后代,对其中抗性稳定的5个株系子粒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变异株系的EST酶谱中,检测到供体大麦所具有的酶带(即转基因酶带)和新的杂种酶带,从而证实了大麦基因(或DNA片段)导入到受体中,并被受体细胞基因组整合与表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以7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连续3年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大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第一茎节长变异系数最大,为56.24%,其次是主穗粒数(44.31%)和单穗粒重(41.50%)。聚类分析将参试大麦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秆―短穗型,可作为粮饲兼用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Ⅱ属于大粒―高产型,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中矮秆―大粒―高产型品种选育的亲本,或生产上直接利用;类群Ⅲ可作为长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矮秆多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Ⅴ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建议作为资源材料保存;类群Ⅵ材料属于小粒―多穗型。结合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出以矮秆、强分蘖、高产为基础,分别兼具短穗、多粒、长穗的3类大麦种质,并构建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本试验为大麦种质的评价、利用及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麻稀有材料分类地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7份红麻稀有材料的研究发现叶、苞片、萼片、花冠、蒴果和种子等形态特征变异丰富。细胞学研究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36;栽培材料随休有普通型、较大型和特大型,野生材料均为普通型;野生材料染色体结构较栽培材料对称。野生材料与常规品种杂交,座果率变幅35-50%,结实率3.2-17%,均明显低于对照(分别为69%和30%),表明  相似文献   

10.
《作物育种信息》2006,(6):19-20
肖晓东等以东乡野生稻为母本与栽培稻品种杂交、复交,在其后代中分离出雄性不育株,再与栽培稻品种连续回交,经多代核置换,转育成无花粉型(或花粉稀少型)和有花粉型两种不同类型不育系。其中无花粉型表现花药瘦小、白色、部分畸形呈钩状,仅含稀少典败花粉,与野败型恢复系测交F1代完全不育,与其近缘恢复材料测交,虽提高了恢复度,但无杂种优势,如东BSlA、东培A、东R4005A、东3037A;  相似文献   

11.
云南500份栽培大麦含1个种2个亚种305个变种(新变种154个),着重报道新命名的68个新变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变种分别占变种总数的42.3%和57.7%。以有稃型变种居多,钩芒、籽粒深色型等显性基因控制的变种占绝对优势,窄护颖变种占绝大多数,尤其是禄劝大麦变种群,占全省栽培大麦变种总数的61.6%。云南栽培大麦变种类型丰富,群体复杂,性状独特是云南栽培大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利用SDS-PAGE鉴定水稻品种(组合)的真实性和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实验室完善后的SDS—PAGE,分析了8个水稻品种(组合)的贮藏蛋白,结果表明,品种(组合)间贮藏蛋白带谱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并在实际检验工作中,运用水稻品种(组合)贮藏蛋白SDS-PAGE带谱的多态性,进行了种子的真实性或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3.
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范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60份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等4组农艺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则主要靠每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取胜,每角果粒数的影响很小;(2)影响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则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主茎性状;(3)西藏芥菜型油菜在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冬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幼苗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对胚根、胚芽中过氧化物同工酶有较明显影响。在常温(25℃)下,随处理时间 延长,POD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不依品种,取材部位而异;在较高温度(30℃)下,则呈曲线式变化,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谱带数增加,到一定时间以后又减少,高峰值品种特性、取材部位有关;在高温(40℃、50℃)下,谱带数呈减少趋势,处理一定时间以后锐减,不同品种耐高温的能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李浩兵  黄志仁 《作物学报》1998,24(6):660-664
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所有含有7条染色体的后代,其染色体C-带带型显示为父本栽培大麦的染色体,表明该后代为栽培大麦单倍体,用滴加0.04%秋水仙素的Knop溶液进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结  相似文献   

16.
大麦是啤酒酿造原料的一种重要作物,麦芽中不同酶的活性显著地影响了麦芽制造和酿造程度。β-淀粉酶是对‘糖化力’起作用的组成酶之一,‘糖化力’是啤酒生产中评价麦芽品质的一个重要性状。野生大麦物种H.vulgare ssp.spontaneum是栽培大麦的一个野生亲缘种,已经发现它具有较大的遗传多  相似文献   

17.
蜂毒肽对农作物生理指标及防御系统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蜂毒肽对玉米、番茄、大豆、大白菜等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玉米防御系统酶的作用。结果表明,蜂毒肽对农作物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对细胞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核酸及蛋白质含量,低浓度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但影响都很微弱(t检验P>0.05)。蜂毒肽对植物防御系统酶具有诱导效应,5 mg/L蜂毒肽使其活性快速增加,其中PAL、PPO在喷药后48 h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78%和9.8%;而SOD在6 h即可达到峰值,比对照提高31.5%;只有POD在喷洒50 mg/L蜂毒肽后48 h达到最大值。玉米POD同工酶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蜂毒肽对有的酶谱带(品种1的P11谱带)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有的甚至诱导出1条新带(品种2的P4谱带);而对有的谱带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不同品种POD酶的作用不尽相同,但喷药后2个品种POD酶总体含量均高于对照,与酶活测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明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通过对西藏野生白菜类型油菜和野生芥菜类型油菜共49份种质资源的子叶形态、苗期生长习性、伸长茎性状、苔茎叶性状、植株性状、花瓣类型、角果着生状态、果喙长度、角果密度、籽粒性状等多种表型形态进行了种植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西藏野生油菜的形态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与西藏林芝地区栽培油菜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些性状在西藏的油菜育种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三种栽培大麦品种为母本,三种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结果杂交成胚率平均为47.9%,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平均为54.0%。这些胚培苗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含有7,14,21条,不同组合杂交后代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所有含有7条染色体的后代,其染色体C-带带型显示为父本栽培大麦的染色体,表明该后代为栽培大麦单倍体,用滴加0.04%秋水仙素的Knop溶液进行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结果加倍率达90%以上,另外,我们还讨论了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单倍体的优越性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0.
旦巴  王建林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99-405
本文以100份西藏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群体遗传学的原理与方法,对西藏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平分布上,西藏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形成了28—31°N×88—94°E和29—32°N×96—99°E两个区域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其中28—31°N×88—94°E的藏中地区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分布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29—32°N×96—99°E的藏东横断山脉地区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次之。2)在垂直分布上,以海拔3500-3600m、3800-3900m、4000-4200m为中心,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区,并发现海拔3700-3800 m是低海拔遗传多样性丰富区和高海拔遗传多样性丰富区的临界带。3)据西藏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遗传资源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提出了西藏野生油菜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及其多样性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