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滩羊是我地优良羊品种,也是我国的优良羊品种。随着我县滩羊国家地理商标注册成功,盐池滩羊美名远扬,人们对滩羊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滩羊效益不断增加,但滩羊是单胎基因品种,以放牧为主进行饲养,由于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滩羊养殖出现了新的特点,以舍饲养殖方式为主的养殖滩羊技术将得以推广,由于滩羊品种特点是晚熟晚育,大多数每胎产单羔,产双胎在饲养水平高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双羔率,因而滩羊养殖业发展很慢,要发展滩羊产业,提高滩羊繁殖力是关键。与繁殖力有关的因素有种羊的饲养技术,种公羊精子的质量和数量,母羊产生卵子质量,繁育滩羊羔能力。运用科技饲养管理技术,胚胎繁育技术等提高滩羊繁育性能,推动滩羊养殖业发展。现就有关技术浅谈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舍饲滩母羊不同生理阶段日粮营养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相继制定了新疆细毛羊、湖羊、内蒙古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大尾寒羊、小尾寒羊等羊的饲养标准,而滩羊还没有饲养标准,在饲养实践中一直借鉴国内外毛用绵羊的饲养标准,这就给饲养者配制日粮带来困惑.为此,参照前苏联绵羊饲养标准配制舍饲滩母羊全混合日粮进行饲养试验,探索滩母羊不同生理阶段适宜的日粮营养水平,旨在为提高滩羊的繁殖率、二毛皮品质和滩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滩羊是我国著名的裘皮羊品种,主要分布于北纬35°30′—40°20′东经140—180°的广大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区,历来依靠天然草场群牧饲养。由于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四季饲养水平极端不平衡的制约,滩羊在繁殖性能上表现为晚熟晚育,母羊周岁体重仅相当于成年体重的55%左右,一岁半甚至到两岁半才能发情配种。成年  相似文献   

4.
提高滩羊繁殖效率和繁殖频率是提高滩羊舍饲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在2004-2005年利用外源激素提高滩羊繁殖率的同时,探索在高频繁殖模式下的舍饲滩羊配套饲养技术,进行了为期1年的饲养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宁夏滩羊血液蛋白多态性与体重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宁夏畜牧局滩羊场的两组滩羊随机采样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滩羊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多态性与体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宁夏滩羊的体重增长速度与其血清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多态性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肉用羊品种杂交组合肉用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萨福克、白萨福克、特克赛尔、无角陶赛特为终端父本,寒x滩杂种羊为母本,进行三元杂交组合,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萨寒滩羊6月龄体重47.6千克,特寒滩羊45.17千克,白萨寒滩羊44.50千克,陶寒滩羊44.50千克,而同龄滩羊29.5千克,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黑萨寒滩羊屠宰率52.94%,特寒滩羊50.87%,白萨寒滩羊51.43%,陶寒滩羊51.66%,滩羊46.10%,杂种羊体重和产肉量屠宰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滩羊是同心县畜牧重点产业之一,也是同心县绵羊的当家品种,是经多年饲养和人工选肓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20世纪50年代已被列入国家地方良种,是宁夏的“5宝”之一。滩羊长期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繁衍驯化,形成了耐干旱、耐盐碱、耐粗饲及耐受各种严酷条件的生物学特性,是非常适合干旱荒漠草原地区饲养的最佳畜种。近年来由于国外肉用羊和国内多胎小尾寒羊大量引人,加上滩羊本身性能的制约因素使滩羊成为被大量杂交改良和淘汰对象,这种现实导致纯种繁育的滩羊越来越少,滩羊宝贵品种资源基因库面临被丢失的可能。为此我们通过对同心县滩羊重点生产区下马关镇的滩羊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景泰县是甘肃滩羊的中心产区。为了在滩羊非保种区进行滩羊杂交生产,摸清不同肉羊品种与滩羊的杂交效果,提高滩羊生产的经济效益。本试验对不同肉羊品种杂一代羔羊与滩羊羔羊进行了180 d的饲喂试验,观察相同圈舍饲养管理条件下,同等营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柠条包膜青贮在滩羊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柠条包膜青贮饲料代替玉米秸秆黄贮饲喂育肥滩羊,探讨柠条包膜青贮饲料对滩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经青贮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比鲜柠条低18.76%、12.48%和12.92%;经过45 d饲养试验,试验组滩羊的试验末体重、累计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3.26 kg(P0.05)、2.48 kg(P0.05)和55 g(P0.05),胴体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高2.11 kg和0.14 cm2,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盈利82.27元。说明利用柠条包膜青贮饲料代替玉米秸秆黄贮饲喂滩羊,可缓解农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达到促进滩羊生长、提高增重效果、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滩羊饲养中均以放牧为主,随着放牧滩羊饲养头数的增加,对牧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超过其承载能力,加之近些年来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致使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人工授精技术对宁夏滩羊繁殖率的影响,笔者研究宁夏滩羊选育场7年来人工授精条件下的繁殖记录,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授精条件下滩羊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为88.9%,情期受胎率平均为89.3%,受胎率为97.5%;产羔率为100.9%。这表明人工授精技术已成熟应用于宁夏滩羊的繁殖,可显著降低种公羊的留种率和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2.
滩羊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当家绵羊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滩羊的唯一缺陷是繁殖力低下,从而导致养殖户经济效益偏低。本文从饲养管理、后代选择、诱导同期发情等技术措施入手,介绍了提高滩羊繁殖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中系统阐述了滩羊保种核心群的组建、选育方法、选种选配及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滩羊的选育效果,包括初生羔羊、二毛羔羊、育成和成年羊的体重、羊毛品质及等级变化趋势,为滩羊的保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滩羊保种与选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系统阐述了滩羊保种核心群的组建、选育方法、选种选配及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滩羊的选育效果,包括初生羔羊、二毛羔羊、育成和成年羊的体重、羊毛品质及等级变化趋势,为滩羊的保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中系统阐述了滩羊保种核心群的组建、选育方法、选种选配及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滩羊的选育效果,包括初生羔羊、二毛羔羊、育成和成年羊的体重、羊毛品质及等级变化趋势,为滩羊的保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滩羊是世界稀有的裘皮用绵羊品种 ,也是国家羊种重点保护对象。近年来 ,结合体大滩羊选育推广研究和滩羊饲养方式改变的需要 ,加大了产区草地和人工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的力度 ,取得了显著成效 ;草原围栏 10 6 12万亩 ,补播改良 12 5 6 8万亩 ,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 6 0 73万亩 ,一年生牧草 2 2 5 7万亩 ;种植玉米 16 1 4万亩 ,年生产玉米 76 98万t;农区年提供各类农作物秸秆 2 4 0 97万t,其中玉米秸秆 115 4 7万t,对改善滩羊饲养条件 ,促进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滩羊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品种.宁夏盐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草条件,使滩羊成为宁夏特色出口创汇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在国际养羊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宁夏施行全境禁牧、舍饲养羊后,滩羊品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政策和品牌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制约机制.为了保护这一滩羊品牌不受影响,建议放弃舍饲,改传统放牧为轮牧,并实行科学饲养管理,选种选育,市场化生产,把滩羊品牌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畜牧局盐池滩羊场的两组滩羊随机采样,对其血钾、红细胞钾含量进行了检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宁夏滩羊的体重增快与血钾含量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早期断尾对滩羊生产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提高饲养滩羊的经济效益提供资料。将体况良好、出生日期相近、体重相近的14只滩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做早期断尾处理(在1~3 d内进行断尾),对照组不做断尾处理,每组7只(4只♂、3只♀),两组羊的日粮精粗比均为4∶6,饲养管理相同,试验期60 d。结果:早期断尾后舍饲滩羊的日增重、末重、体尺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早期断尾对尾部脂肪有显著影响(P0.05);胴体重、净肉重、骨重、p H、肉色、滴水损失、初水分、剪切力和大理石花纹两组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早期断尾有降低滩羊肉剪切力和提高大理石花纹趋势。说明,滩羊早期断尾后,脂肪多沉积在皮下、肌内和肾周,滩羊的肉品质、嫩度和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羔羊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和放牧组,每组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于2月龄时屠宰取膈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肌肉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膈肌中棕榈酸、花生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甲酯(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股二头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背最长肌中花生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棕榈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2)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尾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肾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皮下脂肪的肉豆蔻酸、花生酸、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滩羊羔羊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不同。 [关键词] 滩羊羔羊|饲养方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