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鉴定水稻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性优良的种质资源,为挖掘水稻耐盐种质和培育耐盐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稳定的219份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的芽期和苗期分别利用1.2%NaCl和0.7%NaCl溶液鉴定和评价耐盐性。【结果】芽期用1.2%NaCl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筛选出4份耐盐材料和6份敏感材料。耐盐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下降缓慢,敏感材料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显著下降。苗期用0.7%NaCl处理后,群体材料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耐盐材料和敏感材料的表型比较发现,耐盐材料株高和存活率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敏感材料株高和存活率显著下降,耐盐材料相比敏感材料受抑制程度较轻。【结论】219份材料的芽期受到盐胁迫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耐盐材料和敏感材料的耐盐性不同,耐盐材料受盐胁迫的程度低于敏感材料;筛选出芽期耐盐性强材料18份;苗期耐盐性强材料2份。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20份大豆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特性,筛选大豆耐盐资源,为新疆大豆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120份供试材料按照农业部《大豆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NY/PZ001-2002的标准,在萌发期设置2个不同NaCl(1.2%和1.5%)溶液处理,测定萌发期发芽率;大豆苗期用1.5%NaCl溶液对5 d的...  相似文献   

3.
两个粳稻材料芽期和苗期耐盐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粳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盐性QTL,为水稻耐盐种质资源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来自新疆主栽水稻品种秋田小町(弱耐盐)和02 - 11品系(耐盐)杂交,构建F2代群体,共272个株系.通过SSR标记以芽期和苗期主要农艺性状等盐害率为指标,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新疆主栽粳稻耐盐性进行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20个与耐盐性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4、6、8、10和11染色体上,LOD值变异范围为2.57 ~ 8.39,单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变异范围为2.97;~15.59;,NY - 12、NY - 13和NY - 19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超显性,NY - 17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部分显性,为主效QTL.[结论]检测到的与水稻盐胁迫有关的QTL/基因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水稻耐盐基因及水稻育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盐碱化土地水稻生产,缓解粮食供求矛盾。[方法]以籼稻品种9311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亲本培育的高代回交置换系为材料,在0.5%NaCl盐胁迫条件下,以存活率为耐盐指标,进行水稻苗期耐盐性QTL定位。[结果]采用QTL IciMapping v3.1软件对存活率进行QTL分析,在第3染色体相邻标记RM1350附近检测到1个苗期耐盐相关QTL(QSst3),所在遗传区间为113.2 cM~132.8 cM,贡献率17.75%,加性效应10.9,说明来自供体亲本日本晴相应QTL使苗期耐盐性变强。[结论]该研究有利于水稻耐盐性种质资源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土壤盐渍化为代表的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对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借鉴以前小麦抗盐性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来确定耐盐能力的简化耐盐性鉴定技术.[方法]依据300 mM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和400 mM 2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结果]通过该方法从21个冬小麦品种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品种3个;2级耐盐品种3个;3级耐盐品种5个.[结论]减少了小麦耐盐种质田间盐池鉴定的工作量,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培育耐盐品种是保障盐碱地小麦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创制、评价和筛选耐盐种质是培育耐盐小麦品种的重要保障。【方法】沧麦6005是现代育成品种,具有优异的农艺和产量性状,同时耐盐碱性突出。利用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对沧麦6005进行诱变并获得了72个稳定的诱变家系,对该诱变系利用人工海水盐胁迫在芽期、苗期分别进行了耐盐性鉴定。【结果】芽期的芽长、根长、芽鲜重、根鲜重和根冠比受盐胁迫抑制作用较大;苗期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均受盐胁迫显著影响。品系间芽期与苗期的耐盐性表现不同,但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筛选出41份芽期耐盐等级为1级和2级的材料,鉴出苗期耐盐等级为1级和2级的材料5份,其中,诱变家系SAM23和SAM71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均优于野生型沧麦6005。【结论】利用叠氮化钠诱变方法或许可以作为创造小麦耐盐新种质、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耐盐性甜瓜材料和提供早期鉴定指标,利用150 mmol/L NO_3~-对23份甜瓜种质芽苗期和幼苗期进行胁迫处理,以多项指标盐害系数隶属函数值和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比较了2个时期不同种质的耐盐性,并进行了耐盐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对NO_3~-胁迫处理的响应有明显差异,芽苗期和幼苗期耐盐性材料有4份相同,分别占芽苗期和幼苗期耐盐材料的57.14%和25.00%,耐盐和中等耐盐材料相同率为90.00%;并筛选出胚根干质量、主胚根长可作为芽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茎粗、根干质量、壮苗指数、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地上部干质量可作为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粳稻种质资源苗期根系形态特征与耐盐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水稻所标准营养液培养57个粳稻种质资源,在发芽14d后对各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125mmol/L NaCl)处理,于盐胁迫后3、6d分别取样进行根系扫描;盐胁迫6d后,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根据盐害症状评价水稻耐盐级别,利用耐盐级别将各种质资源初步分为耐盐组、中度耐盐组和盐敏感组3组。以耐盐级别作为衡量水稻耐盐性的依据,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57个粳稻种质资源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并分析典型耐盐和盐敏感种质资源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耐盐级别与根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0.5~1.0mm直径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根长、根尖数、分叉数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群的种质资源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Ⅰ、Ⅱ类群分别为典型的盐敏感和耐盐类群,Ⅲ、Ⅳ类群为中间型种质的混合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根系指标转换为2个主成分,应用隶属函数和权重,获得了客观评价粳稻种质资源耐盐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将D值和各单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1个最优回归方程。分别选取D值最高和最低的5份种质资源于苗期盐胁迫后3、6d对根系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种质资源盐胁迫后3d的根系指标大都差异较小;盐胁迫后6d的根系指标除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外,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水稻苗期的根系对盐胁迫非常敏感,且在耐盐性不同的种质间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快速鉴定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种质资源幼苗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淑琴  李培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64-20367
[目的]评价水稻(Oryza satva L.)不同种质资源幼苗的耐盐性,为水稻耐盐种质筛选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水培条件下,用浓度0.3%、0.5%、0.7%NaCl溶液对24个水稻种质资源的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处理21 d后测定各项耐盐性指标,包括盐害级别、相对苗高、相对根长、相对茎叶干物质量,相对根系干物质量和Na+/K+值。[结果]24个水稻种质资源的相对苗高、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根长和相对根干重随盐浓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而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盐害级别和根系Na+/K+值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变化幅度不同。[结论]宁粳38、宁粳36、宁粳40、花92和优引3号为苗期较强耐盐水稻品种;通丰8号、宁原优6号和宁大95为苗期盐敏感品种;其余16个品种(宁粳16、宁粳24、宁粳28、宁粳29、宁粳33、宁粳34、宁粳35、宁粳37、2004JJ-58、宁粳42、花96、花86、宁大143、046X-2949、6D10、宁大62)为苗期耐盐或中度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鉴定北方粳稻种质资源的苗期耐盐碱性并筛选耐盐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为北方粳稻耐盐碱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线性对数主成分评价法,对水稻苗期进行盐碱胁迫,以水稻苗期的13个性状为指标,从形态特征、物质积累、生理特性对56份北方粳稻种质资源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利用对数主成分分析将13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6.368%。根据耐盐碱综合评价值Sf将56份材料分成5类,分别为极强耐盐碱型、强耐盐碱型、中耐盐碱型、盐碱中敏感型和盐碱敏感型。龙粳29、NF13G280、长白9号、龙粳46属极强耐盐碱型,占总材料数的7.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3个指标的耐盐系数与耐盐碱综合评价值的关联系数大于0.5,可作为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指标。【结论】从56份北方粳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龙粳29、NF13G280、长白9号和龙粳46等4份极强耐盐碱种质材料,从13个指标中筛选出株高、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作为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指标,该统计方法适宜作为北方粳稻苗期耐盐碱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不同粳稻品种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际水稻所标准营养液培养60个粳稻品种,发芽14 d后加入125 mmol/L NaCl胁迫处理,于盐胁迫后第3、6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伤害率、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时(盐胁迫6d后),根据盐害症状评价水稻耐盐级别,分别测定株高、地上部和根的干鲜重等耐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片伤害率、叶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均与耐盐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耐盐品种的相对干鲜重极显著高于盐敏感品种,而叶片伤害率、盐胁迫6d后叶片丙二醛含量则均极显著低于盐敏感品种;利用耐盐级别将各品种分为耐盐组(T)、中间组(M)和盐敏感组(S)3组,3组品种盐胁迫3d叶片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耐盐组(T)的叶片伤害率(盐处理3、6d),盐胁迫6d叶片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盐敏感组(S)和中间组(M),且在分布范围上与盐敏感组没有重叠部分.表明这两个指标能有效区分苗期耐盐和盐敏感水稻品种,可作为定量生理指标评价水稻苗期耐盐性,为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鉴定,耐盐基因发掘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掘水稻尤其是籼稻耐冷基因资源,促进水稻耐冷育种,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耐冷对照,以‘桂99’为冷敏感对照,从“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以及南方稻区收集的150份材料中初步筛选出18份作为本试验的供试材料,采取人工气候箱低温胁迫法(PGV-36,日均温8.5℃),进行水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筛选研究。结果显示:①秧苗期日均8.5℃的人工气候箱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明显减缓受阻,随着时间的推进,供试材料的生长发育停止。②经人工气候箱低温胁迫后,不论是处理3天(d)还是6天(d),各供试材料幼苗死亡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总体上粳稻的耐冷性强于籼稻。③以低温胁迫3d和6d后各供试材料自然气候条件下恢复生长10d的幼苗死亡率为指标评价鉴定其耐冷能力,丽江新团黑谷、粳44耐冷性强,8.5℃人工低温胁迫6d后死亡率在25%以下;其次是苗110、2-319和华占;源宝占、苗108耐冷能力中等,318、R2168、创丰1号、耐寒2号、R55、金昌B、湘中籼3号、R308、穗1225、2-358、合美占、创香5号、桂99等耐冷性弱;其中华占、2-319为籼稻,苗110为籼粳交后代,可应用于籼稻耐冷育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应新疆盐渍化稻区的香稻耐盐品种。【方法】分析不同NaCl浓度(0、3、6、9和12 g/L)对20个香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香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成活率及叶片成活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中、高盐浓度(9、12 g/L)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缩短芽长和根长,减少根数,致使盐害指数增加;同一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材料的耐盐表现有差异。【结论】香型水稻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适宜筛选NaCl盐浓度可为6 g/L,超过其浓度对水稻的萌发及苗期生长均不利;粮香6-4香型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综合耐盐性好,97-4-3、粮香2-1、新策粳1号、新粳香1号、新粳香83号和新粳香8号的芽期耐盐性强,以上香稻品种可作为耐盐的香稻品种或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5.
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新  张宗文  吴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2038-2046
【目的】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278份裸燕麦种质在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的鉴定和评价提供方法指导,同时为裸燕麦耐盐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丰富的耐盐材料。【方法】以1.2%NaCl水溶液进行盐胁迫,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利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裸燕麦种质萌发期的耐盐性鉴定,培养条件为25℃恒温、相对湿度(70±5)%、每天12 h光照(6:00-18:00)、光照强度150 μmol?m-2?s-1。以胚根至少与种子等长、苗高不短于种子长的1/2为发芽标准,培养96 h时统计各供试种质的发芽势,培养168 h时统计各供试种质的最终发芽率并测量幼苗的最长初生根长和苗高,以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苗高4个性状来鉴定供试种质对盐胁迫的反应。以基于4个鉴定指标的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根据各指标耐盐系数的隶属函数值的变异系数来分配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278份裸燕麦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对供试种质进行耐盐性级别划分。【结果】与正常条件相比,在1.2% NaCl胁迫下,除了SHX88和NM47以外,其他所有材料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降低;所有材料的根长和苗高都受到抑制。不同材料在4个鉴定指标上都表现出差异。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278份裸燕麦种质分为耐盐性不同的5个级别:17份材料高度耐盐(1级)、114份材料耐盐(2级)、106份材料中等耐盐(3级)、25份材料对盐胁迫敏感(4级)、16份材料对盐胁迫高度敏感(5级)。在4项鉴定指标中,发芽势和发芽率与萌发期耐盐性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发芽率在材料间的表现比发芽势更为稳定。【结论】发芽率可作为裸燕麦萌发期耐盐性快速鉴定或种质资源初步筛选的鉴定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于裸燕麦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SHX75等17份高耐盐性裸燕麦材料可进一步用于耐盐机理研究、耐盐育种以及盐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重表型的高粱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耐盐性因种质、发育时期及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准确的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对于高粱耐盐种质的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64份高粱材料通过室内萌发期耐盐性评定,从中选择36份不同等级材料进行田间苗期耐盐性鉴定,并从中选出13份材料进行室内苗期耐盐性复筛。通过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田间和室内苗期测定的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最终确定耐盐材料2份,盐敏感材料2份。建立了一套基于多重表型的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即针对高粱不同生育时期(萌发期、苗期)、不同生长条件(田间与室内)采用不同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并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粱材料耐盐性进行准确、系统地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对于高粱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以及高粱耐盐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水稻芽期的耐盐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份水稻材料进行芽期耐盐性比较试验,用0、0.2%、0.4%和0.6%共4个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对芽期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主根数、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电导率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同水稻材料的根长、芽长、根数、发芽势、发芽率、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根干质量和芽干质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芽的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同一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材料的耐盐表现有差异。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芽期耐盐性强的2个常规籼稻(R2803和YW01);耐盐性较强的6个材料,其中3个常规粳稻(淮稻5号、扬粳3491和越光),2个常规籼稻(黄华占和R889)和1个籼型杂交稻(椰香A/海品12)。  相似文献   

18.
2009年自然低温下优质稻种质资源耐冷性初步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供试水稻种质材料中筛选耐冷性强的优良种质,为水稻耐冷性研究和利用积累材料,为优质稻耐冷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利用早春低温和晚稻寒露风自然低温条件,采用早播早植法及晚播晚植法,对458份优质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进行发芽期、幼苗期和抽穗扬花期的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在458份优质稻种质资源材料中,发芽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表现耐冷性极强和强的种质分别有21份、15和76份、5和80份,分别占鉴定份数的4.59%、3.28%和16.59%、1.48%和23.74%.不同种质在不同生育期耐冷性表现不完全一致,但发芽期耐冷性强的种质在幼苗期也表现较强的耐冷性.筛选出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各生育期均表现强或极强耐冷性的优质稻种质6份,如TKM10、三粒寸、湘晚籼13号、恢968选、649/五大稻种//649///649、253/P117//253///253.[结论]利用自然低温条件,可初步区分不同生育期耐冷性强与弱的优质稻种质资源,其适合对大量稻种资源进行耐冷性筛选鉴定;筛选出的耐冷性极强或强的种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不同生育期均表现强耐冷性的6份优质稻种质,可作为耐冷亲本材料在水稻的耐冷性研究及优质稻耐冷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