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中,猪瘟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病例外,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已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2.
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地控制,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哑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大同小异,其基本情况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先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病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特征。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从而给猪瘟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发生和大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疫点显著减少 ,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  相似文献   

5.
正1猪瘟的免疫问题过去几年猪瘟流行呈地区性散发流行,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典型。近几年猪瘟在一些地区和猪场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显著减少,多局限于猪瘟常发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如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目前,在猪瘟的控制上尽管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猪瘟免疫程序,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各地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基本情况大致有3种。  相似文献   

7.
尹广东 《养猪》2006,(3):68-69
猪瘟(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须依赖于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垂直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年来猪瘟流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典型猪瘟逐渐减少,非典型猪瘟逐渐增多,表现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病弱的仔猪等,尤其是新生仔猪猪瘟,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但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关于新生仔猪猪瘟的发生,多认为是母猪怀孕期间感染猪瘟病毒而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引起仔猪感染,但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关新生仔猪垂直感染猪瘟病毒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猪瘟(HC)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近些年来,由于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急性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高,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自1954年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近些年来,猪瘟的流行以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为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在加大免疫密度,超量、超前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情况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近几年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浅析如下。1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程序问题制…  相似文献   

11.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理变化特征是毛细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梗塞和坏死。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它目前仍然是我国养猪业的一大主要疫病。1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现已使烈性、急性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流行形式已由频发的大流行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散发性流行。大多数病例表现多样化,出现非典型猪瘟、无名高热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12.
张士田 《猪业科学》2005,22(8):26-28
猪瘟(HC)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近些年来,由于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急性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1流行新特点1.1非典型猪瘟又叫温和型猪瘟,发病、病死率比典型性猪瘟低,多发生于11周龄以下(特别是2~4周龄发病多,其次是5~11周龄)。而且多呈散发或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淤血或…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virus)成员之一,是单股RNA病毒,其易感各种品种、年龄猪,一年四季都可感染且传染性极强,猪一旦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虽然普遍实行猪瘟疫苗强制接种政策,但由于受猪瘟疫苗质量、防疫程序、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一些猪场仍时有发生,与以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临床由典型向非典型转变,症状显著减轻,仔猪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正>近10多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散发性流行,而分布上也仅局限于某些地区和某些猪场。在发病特点上,出现了所谓非典型猪瘟(HC),温和型猪瘟和无名高热,其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以至于必须依赖实验室才能确定,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的带毒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猪瘟流行新趋势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又称烂肠瘟。其病原为猪瘟病毒(HCV)。该病发病急,高热稽留,细小血管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和脾梗死。可表现为急性、慢性和不典型感染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仔猪病死率可达90%以上。而中等毒株感染,一般出现亚急性或慢性临床症状,弱毒株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有可能不被察觉。1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5个类型。(1)最急性型。猪瘟多发生于流行初期,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0.5~42℃),皮肤  相似文献   

17.
1隐性感染由于猪瘟疫苗的普遍使用,猪瘟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隐性感染或慢性消耗性症状。隐性感染主要是由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引起的,母猪在产仔之前已经感染了猪瘟病毒,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是分娩的仔猪大部分为弱仔,个别仔猪出生后即死亡,能够存活下来的仔猪转为"迟发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调查、收集的猪瘟(CSF)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了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8个发病猪场(疫点)的流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CSF流行在较大范围内以临床表现不典型的CSF为主,发病多见于5月龄以下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普遍较高,流行规模以局部流行为主,同一猪场中育肥捂与种猪的发病率很低。但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感染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因此认为隐生感染母猪可能是仔猪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在某些地区.仍然流行着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急性、典型CSF。所调查的猪群具有较高防疫注射密度,但仍有CSF发生,可能表明猪群的免疫水平不高。调查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我国CSF的流行现状具有重受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不典型和不显症状的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所致感染则可能不被觉察。由于猪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猪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是养猪业的大敌。目前猪瘟在我国广大散养农户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在少数规模化猪场仍有发病的报道,特别是在免疫过的猪群中发病,包括初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发病死亡,怀孕母猪及后备猪发病死亡、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等。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猪瘟防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及建议。一、病原猪瘟是由黄病毒科(Flav…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先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区域性流行,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母畜表现为繁殖障碍、胎盘感染,幼仔多为先天性感染导致免疫耐受。青年猪常常是混合感染居多,还有无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