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受对虾病害的影响,对虾养殖业近些年来一直不景气,虾池主要用于保海湾扇贝苗及养殖梭子蟹等,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在1900元/亩左右,渔民没有生产积极性。2008年,我们利用改造后的虾池进行刺参、日本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亩产刺参65千克、日本对虾59千克、海湾扇贝72千克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周期短、适应环境能力强,是优良的沙蚕品种、鱼虾的优质生物饵料,是海洋垂钓业常用的优质钓饵。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适宜于池塘养殖,产量可达1500千克/亩。开展日本刺沙蚕的规模化池塘养殖,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日本刺沙蚕的生物学日本刺沙蚕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科、刺沙蚕属。在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浅水区营底栖穴居生活,潜沙深度达20~30厘米。适宜于泥沙和软泥底质。是以有机沉积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广盐分布。2月底至3月底为其繁殖期。生殖…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对虾以其高价、耐干露、易运输的优点成为大连地区海参养殖池塘首选的混养品种。但日本对虾具有潜沙的习性,与海参抢占池底空间,所以海参、日本对虾混养中,日本对虾投苗密度不能过大,一般为30 000~45 000尾/hm2,由此导致产量不高。笔者根据日本对虾和海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周期时间差,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海参、日本对虾接力式养殖。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日本对虾养殖1.1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4.
龙须菜与海湾扇贝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3年从福建宁德引进大型藻类龙须菜,与海湾扇贝进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试验与示范。在海湾扇贝与龙须菜综合养殖模式下,海湾扇贝适宜养殖密度为22.5~25个/m~2,笼内密度45~50个/层,每hm~2套养龙须菜1 800绳,平均增产龙须菜9 000kg/hm~2,海湾扇贝比对照模式增加1 020kg/hm~2,单产增加了17.35%,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日本刺沙蚕的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蚕是鱼虾的优质生物饵料,是海洋垂钓业常用的优质钓饵,我国每年向垂钓业发达的日本等国家大量出口,日本市场价1万日元/kg左右。近几年由于大量采捕,资源量日趋减少,价格持续高涨,单靠自然采捕已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许多专家已对沙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养殖条件日趋成熟,但有关日本刺沙蚕的养  相似文献   

6.
苏利  李凤晨  张辉  宫春光 《水利渔业》2005,25(5):13-15,28
对比日本对虾在不同栖息环境条件下试验,获得了在冬季室内低温条件下,3种栖息底质在保证成活率、出池率及活虾商品质量前提下,各自所能达到的最高放养密度--普通沙底养殖3kg/m^2、双层底养殖4kg/m^2、双层底立体养殖5kg/m^2.其中双层底立体养殖模式为国内外首创,该模式下的养殖密度高于日本常温养殖密度.  相似文献   

7.
1986年,金城镇就开始进行海湾扇贝养殖。到1992年,养殖面积由当时的5亩(0.33ha)逐步扩大到2700亩(180ha)。养殖的海湾扇贝亩产也由开始时的2000kg提高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日本刺沙蚕氮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温度下(17、20、23、26、29 ℃)日本刺沙蚕的氮生长和氮收支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氮、生长氮、氮的饵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性的影响,且均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到达最大值后(26 ℃),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温度对氮的吸收效率无显著影响.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日本刺沙蚕的最佳氮生长温度为23~26 ℃.试验结果显示,日本刺沙蚕在适宜温度下获得较高的氮生长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摄食氮和氮的饵料转化率.温度对日本刺沙蚕氮收支各组分均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排泄氮的比例26 ℃最小,而后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增大,这与生长氮和粪便氮比例的变化趋势相反.粪便氮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剧烈,为6.43%~9.40%.因此,排泄氮的比例和生长氮的比例主导着日本刺沙蚕的氮收支模式.日本刺沙蚕在5个温度下的平均氮收支方程为100CN=49.2GN+43.3UN+7.5FN.  相似文献   

9.
《河北渔业》1992,(4):32-33
<正> 日本刺沙蚕是对虾喜食的优质饵料,广泛分布于乐亭沿海。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将沙蚕引进虾池,进行人工繁殖培育,成效显著。1991年我们在王庄子乡个体虾农白文义的45亩虾池中进行日本刺沙蚕的培育,解决对虾后期生物饵料的实验,取得了较好效益。平均亩产对虾124kg,饵料系数为1.3,获总效益6.7万元,为大面积培育沙蚕养虾积累了初步经验。现将基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冀渔广角     
<正> 莱州扇贝养殖健康发展扇贝长一寸,技术作这是山东省莱州市大面积养殖海湾扇贝的一条根本经验。 1993年,莱州市沿海群众千方百计等资1.5亿元,使海湾扇贝养殖飞跃发展,养殖面积由1992年的3050亩猛增到1.45万亩,增长375%。如此大的养殖面积要取得好的收成.进而实现高产高效,除搞好必要的细化管理工作外,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是关键。为此,市水产局认真总结了1992年在浅海水域开发养殖海湾扇贝、特别是1080亩海湾扇贝养殖平均单产5560kg、出鲜肉柱率16.7%和亩效益16000元最高纪录的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2.
参虾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9月刺参夏眠期间正是日本对虾快速生长的季节,在对虾池中人工造礁,第1年4月放入规格为80~120头/ kg的海参苗1740 kg,每年7月放入体长0.7~1.0 cm的日本对虾虾苗1.2×105尾,将刺参与日本对虾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刺参不投喂,只用卤虫、人工饲料、杂色蛤和四角蛤蜊投喂日本对虾,严格控制养殖池内的杂鱼虾,保持水质新鲜,可提高日本对虾和刺参的成活率,利用两者饵料和空间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低盐度地区南美白对虾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2004年,山东省博兴县水产局在1600亩池塘进行试验,并实现投入产出比1∶2.2,获得了养殖成功。一、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共计1600亩,主要分布在博兴县乔庄镇对虾养殖基地,全部为2003年冬季新开挖的池塘。每个池塘面积5亩~8亩,池塘深度2.0m~2.5m,池底淤泥厚10cm左右,池塘进、排水设施齐全。水源为无污染的黄河水,池水盐度1‰~5‰,pH7.0~8.6之间,溶解氧含量在6mg/L左右。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放苗前15天,每个池塘用生石灰200kg/亩、漂白粉10kg/亩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水体中的敌害…  相似文献   

14.
倪红军 《河北渔业》2013,(11):41-42
<正>通过多年的水产养殖实践,黄骅市已形成成熟的虾、蟹混养模式,并为当地养殖百姓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混养模式中,由于前期池塘自然水温低,达不到日本对虾适宜放养温度,以至于到4月底、5月初才开始投放规格为0.81.0cm的日本对虾苗种,造成日本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乃至北方大部分地区,利用静水养殖成鳗,后捕捞,随行上市(市场价50元/kg~60元/kg),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日本鳗鲡静水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亩~2亩,水深约1.2m米为宜。池壁为砖石水泥结构,并用水泥抹光,且池壁顶部向池内出檐5cm~10cm。池壁要深入池底下33cm左右,以防擦伤鳗体。池底除要求不漏水以外,还要求牢固坚硬,以防鳗体钻进泥底,也便于捕捞。要求去掉淤泥,如淤泥过多而不易除去,可采取长时间曝晒池底的方法使淤泥变硬,再经平整后铺入20cm厚的石渣压实,其上再铺5cm~10cm的小石渣,最上面以5cm厚的细石砾或黄…  相似文献   

16.
谢明 《科学养鱼》2023,(10):67-68
<正>响水县近年来在保留传统盐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充分发挥了当地土质、盐度等自然条件优势,建成了日本对虾万亩连片养殖区。目前响水县的日本对虾养殖模式主要以精养为主,以响水县三圩盐场为例,全场采用日本对虾精养模式的池塘约1.2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两茬养殖,投喂的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寻氏肌蛤等鲜活饵料。因残饵留于池底,长期养殖后导致水体过肥,对水质产生影响,所以亟须开发新型生态养殖模式,以净化池塘内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17.
张桂臻 《海洋渔业》2001,23(1):33-34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1982年中科院从美国引进该品种,1985年开始向社会推广,随着苗种生产的稳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规模逐渐增大,1999年养殖面积10万亩左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苗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现有育苗水体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增加单位水体出苗量。为此,我们在2000年进行了海湾扇贝高密度人工控温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保苗及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湾扇贝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海湾扇贝的一个品种,1982年被引进到我国养殖。海湾扇贝的显著优点是;适温性广。在水温10~31℃之间可正常生长,最佳生长温度为24~28℃。生长快,养成周期短。一般只需要5~6个月。产量高,出肉率和肉柱高。亩产一般在6000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10000斤,每斤带壳的扇贝可加工出贝柱0.12斤。肉味鲜美,肉质细嫩。产出快,利润高。养殖一亩海湾扇贝,约需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一次性投资12000元左右。每亩收益为15000元左右。养殖技术容易掌  相似文献   

19.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属雌雄同体生物,具有生长快、易性成熟和产卵、整个生活周期短等特点,比较适于海水养殖。结合生产实践,海湾扇贝养成技术浅析如下。一、海域的选择海湾扇贝繁衍生息于浅海或内湾的泥沙海底,是生命周期很短的动物,具有相当高的吸水能力,生长迅速。根据海湾扇贝的生活习性,在选择海域时,其自然水温可在10℃~30℃,生长最适水温为18℃~28℃,水温低于5℃时基本停止生长;海湾扇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盐度选择在16‰~35‰范围内,最宜盐度为20‰~30‰;海湾扇贝在低流速下生长的较快,因此,尽量选择在水深8m~25m之间,水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0.
张起信  王大建 《海洋渔业》1988,10(6):278-278
<正> 山东省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承担的“海湾扇贝大水体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课题于1988年7月27日在俚岛镇通过技术鉴定。近年来,荣成县发展海湾扇贝养殖生产的速度较快,筏养规模越来越大,单凭小水体人工育苗远不能满足规模性养成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海湾扇贝养殖苗种的需求,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1988年成功地摸索出海湾扇贝大水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