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均相沉淀法测定饲料钙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中钙的检测目前普遍采用GB6436─86高锰酸钾滴定法。其原理是,在样品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后,其中的钙在草酸的作用下生成草酸钙,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间接滴定,以计算样品中钙的含量。这种滴定法必须保证操作过程中Ca~(2+)”和C_2O_4~(2-)呈1:1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CaC_2O_4沉淀时易污染和溶解,因此易造成误差。生成较纯净的、大颗粒晶形CaC_2O_4沉淀是操作过程中消除误差的重要环节。沉淀颗粒的大小是由晶核形成速度和晶核成后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晶核形成速度和晶核成后的速度都与沉淀剂加入瞬间沉淀的浓度Q和沉淀…  相似文献   

2.
饶辉 《饲料工业》1993,14(12):8-9
<正> 饲料中钙的检测目前普遍采用GB6436—86高锰酸钾滴定法,即样品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后,其中的钙在草酸的作用下生成草酸钙,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间接滴定,以计算样品中的钙的含量。该法必须保证操作过程中Ca~2+和c_2O_4~2呈1:1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CaC_2O_4沉淀的易污染和溶解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消除误差,生成较纯净的、大颗粒晶形CaC_2O_4沉淀是操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沉淀颗粒的大小是由晶核形成速度和晶核成后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晶核形成速度和晶核成后的速度都与沉淀剂加入瞬间沉淀的浓度Q和沉淀溶解度S有关,Q/S很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剂量(600,900,1 200,1 500 Gy)~(60)Co-γ辐射苜蓿种子为材料,以相同量未辐射的种子作为对照,对其幼苗进行10%NaCl胁迫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K~+、Ca~(2+)、Mg~(2+)含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N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辐射剂量为600 Gy时可抑制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含量,促进根、茎和叶片K~+、Mg~(2+)和Ca~(2+)含量的积累,1 500 Gy与600 Gy则相反。说明~(60)Co-γ辐射影响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Na~+、K~+、Ca~(2+)和Mg~(2+)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雌激素能否影响初级感觉神经元调控活动以及Ca~(2+)在此影响机制中的作用。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仔兔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中雌激素受体(ER)的分布特点;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监测17β-E_2(1、10、100、1 000nmol·L~(-1))对体外培养72h仔兔DRG神经元细胞质内游离Ca~(2+)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ERα、ERβ、GPR30在原代培养DRG神经元中分别有45.61%、32.39%、39.82%的阳性或强阳性神经元,且不同ER阳性或强阳性神经元中不同大小类型神经元所占比例不同;ERα、ERβ在DRG神经元细胞核为强阳性,细胞质为中等阳性,可见极少量弱阳性神经突起;GPR30在DRG神经元细胞核中为弱阳性或阴性,细胞质为中等阳性或强阳性,神经突起呈弱阳性。三种ER均在阳性反应神经元数量、大小类型、反应程度及分布部位上表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依据17β-E_2诱导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特征,可将DRG培养体系中的神经元分为3种类型:兴奋型(19.28±0.70)%、抑制型(3.54±0.02)%和不敏感型(77.17±1.48)%;兴奋型神经元又可根据Ca~(2+)荧光变化强弱分为强兴奋型(0.195±0.118)和弱兴奋型(0.032±0.003)两种,随着17β-E_2浓度增大,强兴奋型神经元比例减少,但总兴奋型神经元比例各浓度组无显著性差异,体现出随17β-E_2浓度增大,对强兴奋型神经元[Ca~(2+)]_i增加幅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又非完全抑制。结果提示,(1)仔兔DRG神经元培养体系中神经元三种ER阳性反应的"异质性",表明雌激素可能对不同感觉神经元发挥影响效果不同;(2)Ca~(2+)通路是雌激素影响部分初级感觉神经元活动的作用机制之一。其次,雌激素可通过两种方式对DRG神经元胞内Ca~(2+)通路的效应发挥抑制性作用,一是可直接抑制少量神经元胞内Ca~(2+)信号通路效应;二是随浓度增大对强兴奋型神经元胞内[Ca~(2+)]_i增加所激活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畜血液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家畜血液约占其体重8%,屠宰后可收集的血液占屠体重4%~5%。畜禽血液内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各种酶类、维生素、激素、矿物质(Na~+、K~+、Ca~(2+)、Mg~(2+)、Fe~(2+)、Cu~(2+)、Mn~(2+)、Mo~(2+)、Co~(2+)、c1~-、I~-、F~-、Se~(2-)、HPO_(4)~(2-)等)、糖类和脂类等,完全符合人类、畜禽机体的需要,是全价营养物质,可作为人体和畜体生理生化调节剂。我国畜禽血液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很少,尤其是牛、马、羊的血液基本未被利用,有些地区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我国1991年统计公报,猪为6.99亿头,其中出栏数为3.27亿头;羊为2.06亿只。  相似文献   

6.
探讨T-2毒素对TM3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不同浓度T-2毒素(0 nM、1 nM、10 nM、100 nM)作用于TM3细胞24 h,通过MTT法检测T-2毒素对TM3细胞增殖的影响;生化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活性氧、线粒体超氧化物、ATP的含量、Ca~(2+)-Mg~(2+)-ATPase和Na~+-K~+-ATPase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T-2毒素对TM3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细胞内Ca~(2+)含量增加,使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含量增加,降低线粒体膜电位、ATP的含量以及ATP依赖的Ca~(2+)-Mg~(2+)-ATPase和Na~+-K~+-ATPase的活性,进而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塔里木马鹿生茸期鹿茸细胞中Ca~(2+)变化规律,试验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细胞外Ca~(2+)向胞内流动的情况并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分析鹿茸细胞增殖情况与钙离子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间充质细胞(MSC)、前成软骨细胞(ACC)易培养,软骨细胞(CC)生长较慢不易培养;CC的Ca~(2+)浓度较低,补充外源性钙时,CC胞外Ca~(2+)流入胞内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Ca~(2+)的量较大。说明鹿茸的生长与MSC、ACC的分化能力有关,鹿茸的钙化与CC的数量、胞外Ca~(2+)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是胚胎生物技术(如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体细胞克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良种畜和濒危动物种质资源保存,加速家畜品种改良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冷冻法相比,玻璃化冷冻具有操作简单、降温速率快、耗时短、冷冻效率高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家畜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然而,与新鲜卵母细胞相比,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及发育能力仍不理想,这严重影响了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应用潜力。玻璃化冷冻会引起卵母细胞Ca~(2+)浓度升高及钙振荡模式异常,导致其透明带硬化、受精信号紊乱等问题。综合前人研究进展,作者分析了玻璃化冷冻对胞内Ca~(2+)浓度、钙振荡模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指出胞外Ca~(2+)内流和胞内钙库Ca~(2+)释放是导致冷冻卵母细胞胞内Ca~(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4,5-三磷酸肌醇(IP3)Ⅰ型受体分布异常和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导致冷冻卵母细胞钙振荡模式异常的重要原因,以期为正向调控冷冻卵母细胞Ca~(2+)浓度及钙振荡模式提供技术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后续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究OC-116基因过表达对长顺绿壳蛋鸡子宫上皮细胞Ca~(2+)浓度和脂质指标的影响。构建pcDNA3.1(+)+OC-116+Flag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分离培养的鸡子宫上皮细胞中,通过Flag标签检测试剂盒检测OC-116基因的过表达量,用Fluo-3/AM钙离子荧光标记法检测Ca~(2+)浓度,用脂质指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结果显示:OC-116基因过表达量与Ca~(2+)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呈显著负相关;Ca~(2+)与HDL呈极显著正相关,LDL与HDL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揭示了OC-116基因能调控鸡子宫上皮细胞的Ca~(2+)浓度和脂质的代谢,为深入阐释鸡子宫上皮细胞中钙和脂质的分泌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合欢磁牡口服液中(-)-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C_(33)H_(44)O_(17))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精密量取5 mL合欢磁牡口服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50%甲醇混匀并定容,滤过即得供试品溶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Analytical Uranu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溶液(18∶82),流速:1.0 mL/min,柱温:30℃,时间:35 min,波长:204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C_(33)H_(44)O_(17))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4~4.8μg,R~2=0.999 98(n=7),平均回收率为99.4%(n=6),RSD为0.4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合欢磁牡口服液含量。  相似文献   

11.
正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国家标准方法是高锰酸钾法《GB/T 6436-2002饲料中钙的测定》,该方法适用于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钙含量的测定,其测定原理是将饲料中有机物破坏,钙变成溶于水的Ca~(2+)离子,用草酸铵定量沉淀,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间接滴定钙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阶段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不同阶段、不同体况荷斯坦奶牛血清离子浓度的测定及分析,笔者选择淮南益益乳品公司第三奶牛场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将青年牛、临产牛、产后30d左右奶牛、产后90d左右奶牛、产后120d左右奶牛分为Ⅰ~Ⅴ组,每组15头;胎衣不下奶牛、胎衣正常脱落奶牛、肢蹄病奶牛为A~C组.每组15头:测定血清K~+、Cl~-、P~(5+)、Fe~(2+)、Na~+、Ca~(2+)、Mg~(2+)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Ⅰ~Ⅴ组血清Cl~-、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血清K~+、Na~+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C组,血清Cl~-、Na~+浓度各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血清K~+、P~(5+)、Fe~(2+)、Ca~(2+)、Mg~(2+)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CaCl_2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离子含量的变化,试验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CaCl_2缓解聚乙二醇(PEG)胁迫下草原1号苜蓿幼苗不同营养器官中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在20%PEG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Ca~(2+)、Mg~(2+)含量减少。随着CaCl_2浓度的升高,Na+含量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K~+、Ca~(2+)(除根外)和Mg~(2+)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Na+含量在CaCl_2浓度为10 mmol/L时最低,K~+、Ca~(2+)(除根外)和Mg~(2+)含量均在CaCl_2浓度为10 mmol/L最高。说明Ca~(2+)可改善苜蓿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CaCl_2浓度为10 mmol/L时表现出对PEG渗透胁迫的较好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低温(4℃,0℃和-4℃)处理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研究低温胁迫引发的内源性ROS对高山离子芥叶中线粒体膜结合态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 PLD)活性的影响,以期揭示内源性ROS对高山离子芥叶中线粒体膜结合态PLD活性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4℃,0℃和-4℃处理下,高山离子芥叶中H2O2的含量和PLD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在正常条件下,用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PLD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当添加NADPH氧化酶抑制剂(diphenylene iodonium DPI)处理后,在3个温度胁迫下PLD活性低于对照组,在该条件下线粒体膜结合态Ca~(2+)含量高于对照组。当用DPI+CaCl2处理后,PLD活性较添加DPI处理组高,而添加Ca~(2+)的螯合剂EGTA处理后,PL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降低,表明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叶中Ca~(2+)参与内源性ROS对PLD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浓度Ca~(2+)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塔里木马鹿冻融精子为试验材料,将精子分别悬浮于含不同浓度Ca~(2+)(0、1.1、2.2、3.5、5.0mmol/L)的台氏液(sp-TALP液)中,在培养0、2、4h时,采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能状态,采用SDS-PAGE分离精子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1、2.2mmol/L有利于精子活力的维持(P0.05),精子获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组(3.5、5.0mmol/L;P0.01),精子存活时间最长(P0.01),但高浓度Ca~(2+)(5.0mmol/L)对精子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精子获能率极显著低于低浓度组(P0.01),精子存活时间最短(P0.01);另外,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精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培养2、4h时,1.1mmol/L组精子蛋白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浓度Ca~(2+)(3.5、5.0mmol/L)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精子体外获能所需的适宜Ca~(2+)浓度为1.1mmol/L,且获能过程中Ca~(2+)的存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到分娩后6 d的68头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血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钙离子(Ca~(2+))、无机磷(P~(3+))、β-羟丁酸(BHBA)、葡萄糖(GLU)、游离脂肪酸(NEFA)、镁离子(Mg~(2+))、乳酸(LA)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结果显示:低血钙症奶牛血中TRAP5b活性及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Ca~(2+)、P~(3+)、ALP、GLU的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RAP5b含量或活性与Ca~(2+)呈极显著得负相关,与P~(3+)、ALP呈显著得正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奶牛产后低血钙症发生的风险预警值为:血浆TRAP5b含量154.63 mmol/L,TRAP5b活性1 370.00 U/mL,P~(3+)1.365 mmol/L,ALP54.5 I/L。因此,TRAP5b、Ca~(2+)、P~(3+)和ALP均可用于预测奶牛低血钙发生的风险预警指标,尤其是TRAP5b。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6):97-99
通过检测鹿复合麻醉剂作用下大鼠小脑及海马突触体Ca~(2+)-Mg_(2+)-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麻醉与该脑区突触体Ca~(2+)-Mg_(2+)-ATP酶相关性。32只纯种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和催醒组,利用比色法测定Ca~(2+)-Mg_(2+)-ATP酶活性。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大鼠小脑及海马脑区突触体Ca~(2+)-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小脑脑区突触体Mg_(2+)-ATP酶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果提示,鹿复合麻醉剂抑制了大鼠小脑、海马脑区突触体Ca~(2+)-ATP酶活性及小脑脑区突触体Mg_(2+)-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内质网应激(ER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防御机制,内质网应激时,首先启动生存途径,但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将使细胞凋亡。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的各种生理及病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a~(2+)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与基础。内质网是细胞中重要的钙库,当细胞受到外源性化合物作用时,内质网内Ca~(2+)代谢失衡,功能紊乱,导致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当细胞中Ca~(2+)耗竭,使得膜上Ca~(2+)通道打开,胞内钙池引发Ca~(2+)内流,使钙池再次充满。论文主要就内质网应激、内质网中钙离子的作用及钙池引发钙离子的内流进行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望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咪达唑仑对山羊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中枢麻醉的作用机制。试验用15只健康山羊,3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为试验组,试验组山羊肌肉注射14 mg/kg体重咪达唑仑。分别在给药后诱导期、麻醉期、恢复Ⅰ期和恢复Ⅱ期4个时间点,每点剖杀3只山羊取脑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注射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山羊大脑、丘脑、小脑和脑干的Ca~(2+)-Mg~(2+)-ATP酶活性,这种变化趋势与山羊肌肉注射咪达唑仑麻醉后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海马的Ca~(2+)-Mg~(2+)-ATP酶活性在整个麻醉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表明咪达唑仑的麻醉作用可能与抑制山羊大脑、丘脑、小脑和脑干的Ca~(2+)-Mg~(2+)-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和抗氧化剂,但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降解。以桑椹冻干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的方法,以花青素得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桑椹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影响桑椹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料液质量浓度为0.073 g/m 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液p H 1、提取温度78.02℃、提取时间1.5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用桑椹冻干粉提取花青素的得率达到6.93%。采用上述优化工艺提取桑椹花青素在保证提取得率的前提下,更加经济有效。提取的桑椹花青素在p H值为1时稳定性最好,H_2O_2对桑椹花青素有强烈的破坏作用,高浓度的Na_2S_2O_3也会使其发生降解;紫外光、室外自然光、室内散射光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均有影响;Na~+、Mg~(2+)、Ca~(2+)、Zn~(2+)、Fe~(2+)、Fe~(3+)等以及柠檬酸都对桑椹花青素有增色作用;高温(50~80℃)和蔗糖对桑椹花青素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由于桑椹花青素的不稳定性,在其产品加工及应用中需选择或设置适合的条件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