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生物活性,分别采用载玻片浸渍法、叶片残毒法和叶圆片法研究了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及其卵的触杀活性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及其卵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10~500μg/m L浓度范围内,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处理24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62.92μg/m L和346.02μg/m L,其触杀毒力分别是鱼藤酮的3.7和5.4倍、印楝素的3.2和8.1倍;在100μg/m L时杀卵活性达到了42.9%,优于同浓度的鱼藤酮和印楝素;在100μg/m L和500μg/m L浓度下,处理36 h时对柑橘全爪螨的驱避率均大于80.0%,与同浓度的鱼藤酮和印楝素相当。表明黄皮新肉桂酰胺B对柑橘全爪螨具有较好的触杀、驱避作用,可作为杀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4种矿物油乳剂对柑橘小实蝇和柑橘木虱产卵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矿物油乳剂对柑橘小实蝇和其中2种矿物油乳剂对柑橘木虱产卵行为影响的特性。结果显示:4种矿物油乳剂对柑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作用差异明显,其中"加德士-路易"夏用油对柑橘小实蝇的产卵拒避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其他3种矿物油乳剂则对柑橘小实蝇没有明显的产卵拒避作用。"绿颖"农用喷淋油和"加德士-路易"夏用油对柑橘木虱均有显著的产卵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评价47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 parvata lugens)的产卵驱避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后48h,大多数供试植物提取物(浓度均为10.0g/L)对褐飞虱均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其中山姜(Alpinia japonica)、长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hampionii)、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等8种乙醇提取物处理的稻株上未见产卵;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蒜(Alliumsativum)、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IIPC小于0.100;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马缨丹(Lantana camara)、蓖麻(Ricinus communis)等1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的效果达80%以上。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产卵驱避持续效果逐渐减弱,持续驱避作用时间为3d。此外,随着提取物使用剂量的提高,产卵驱避作用增强,具有产卵驱避作用的浓度为10.0g/L以上。  相似文献   

4.
2018年—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噻虫胺4种剂型(30%悬浮剂、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和0.5%颗粒剂)及2种施用方式(喷雾和沟施)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处理对幼年树及成年树上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约30 d,而药后46~96 d的防治效果大幅下降,难以控制其为害。在幼年树根部周围拌毒土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和13.5%壳聚糖微球0.1~0.2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96 d;0.5%噻虫胺颗粒剂0.1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效果好且持效期达46 d,而药后66~96 d的防治效果下降明显,难以控制其为害;在0.1 g/株剂量下,0.5%噻虫胺颗粒剂药后7~30 d的效果最好、18%包埋颗粒剂次之、13.5%壳聚糖微球稍差,而18%包埋颗粒剂药后46~96 d的效果最佳、13.5%壳聚糖微球次之、0.5%颗粒剂稍差。在成年树根部周围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0.6~0.8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而0.5%噻虫胺颗粒剂0.2 g/株处理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在0.2 g/株剂量下,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差异与幼年树基本一致。此外,当剂型、剂量及施用方式均相同时,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控制作用略低于噻虫嗪。综上所述,在柑橘生产实践中,若田间柑橘木虱发生量大,应喷施1次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为有效控制幼年树柑橘木虱为害,应于初发期拌毒土沟施1次,使用药剂为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用量为0.2 g/株;针对成年树柑橘木虱,则需将其用量增至0.6 g/株。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驱避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产卵的挥发物成分,于室内测试橘小实蝇对被产卵不同时间的番石榴果实的产卵偏好,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phic detection,GC-EAD)联用技术和生物测试等方法鉴定被产卵不用时间的番石榴果实中可驱避橘小实蝇产卵的挥发物。结果表明,被产卵48 h后的番石榴果实可显著驱避橘小实蝇产卵,橘小实蝇在未被产卵和被产卵番石榴果实中的产卵量分别为238.9粒和90.7粒。被产卵48 h后的番石榴果实中产生了辛酸乙酯,该物质可引起橘小实蝇雌成虫触角发生电生理反应。0.25、0.5、1和2μL/mL的辛酸乙酯均可驱避橘小实蝇雌成虫,驱避率分别为28%、48%、48%和28%。含有辛酸乙酯浓度分别为0.25、0.5、1和2μL/g的番石榴果泥可显著驱避橘小实蝇产卵,果泥中被产卵量分别为105.7、125.5、100.8和157.9粒,显著低于对照。番石榴果...  相似文献   

6.
柑橘木虱偏好产卵于柑橘嫩梢新芽上,在统一抹芽放梢后及时施药防治木虱,成为防控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措施。近年通过杀梢剂处理杀灭新发嫩梢代替人工抹梢受到果农的关注和使用,并已成为防治黄龙病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研究以纽荷尔脐橙为供试树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乙氧氟草醚药液,探究其杀梢效果及对柑橘木虱栖息分布的影响,并建立了嫩梢萎蔫的分级标准和木虱栖息分布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对脐橙树苗和定植树有相似的杀梢效果,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即有一定的杀梢作用,40~55 mg/L时杀梢效果最佳,速效性优异,对柑橘叶片和成熟期果实无药害。采用40和55 mg/L的乙氧氟草醚药液对树苗喷雾,3 d后,嫩梢长度抑制率分别为86.1%和124.7%,嫩梢直径抑制率分别为83.8%和94.8%;7 d后,校正杀梢率分别为93.7%和84.1%,木虱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和21.4%,木虱栖息抑制率分别为81.0%和84.4%。采用40、55 mg/L的乙氧氟草醚药液对定植树喷雾,3 d后嫩梢长度抑制率分别为85.9%和118.8%,嫩梢直径抑制率分别为83.9%和104.1%;7 d后校正杀梢率分别为96.6%和82.4%。嫩梢萎蔫可使嫩梢上的木虱虫卵和若虫死亡,对成虫死亡率影响小,但栖息环境发生迁移。因此,乙氧氟草醚施用于脐橙可快速杀梢,减少木虱的食物来源,有效控制木虱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 快速、有效防治这种害虫是综合防控黄龙病的关键。目前, 其防治措施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为了了解化学农药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本文以广东省博罗县柑橘木虱田间种群为测试对象, 以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饲养的种群为敏感对照, 室内测定了13种常用药剂推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24 h后77.5%敌敌畏EC和5%啶虫脒EC对田间种群的效果最好, 柑橘木虱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0%, 48 h后两种药剂处理的死亡率已达100%; 48 h后, 350 g/L吡虫啉SC处理的死亡率也达93.3%; 72 h后, 20%丁硫克百威EC、30%噻虫嗪SC、12%高氯·毒死蜱EC、45%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处理的死亡率也达90%以上。两个种群相比, 所有药剂在相同时间对敏感种群的防治效果都高于田间种群。其中, 用20%甲氰菊酯EC、30%噻虫嗪SC、45%毒死蜱EC、25 g/L联苯菊酯EC、99%矿物油EC等5种药剂处理, 24 h后田间种群的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敏感种群; 48 h后除上述药剂外, 4.5%高效氯氰菊酯ME处理的校正死亡率也显著低于敏感种群。72 h后, 4.5%高效氯氰菊酯ME、25 g/L联苯菊酯EC、99%矿物油EC处理的校正死亡率依然显著低于敏感种群。说明田间种群对以上药剂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发现, 采用此测定方法22.4%螺虫乙酯SC对田间种群和敏感种群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氟啶虫酰胺属于吡啶酰胺类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柑橘木虱、粉虱、蚜虫、潜叶蛾等柑橘嫩梢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桔蚜和桔二叉蚜)的防效最好,33.3mg/L药后3、7d的防效都超过97.7%;其次是柑橘粉虱,药后2~20d防效为61.52%~86.75%;对柑橘木虱和潜叶蛾的防效较差。防治柑橘木虱的2次试验,仅25.0mg/L在药后3d的防效达56.5%,其余防效均低于50%;33.3mg/L对柑橘潜叶蛾药后5d的防效为34.66%;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和柑橘粉虱的防效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33.3~50mg/L;对柑橘木虱和柑橘潜叶蛾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控柑橘木虱,阻止柑橘黄龙病扩散蔓延,2017年采用田间试验探索了新烟碱类杀虫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100 g/L吡丙醚乳油、微生物杀虫剂80亿孢子/mL绿僵菌油悬浮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柑橘木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药后3 d防效达85%以上,药后14 d防效达90%以上;其次是80亿孢子/mL绿僵菌油悬浮剂,药后14 d防效达80%以上;100 g/L吡丙醚乳油防效相对较差,药后3~14 d防效均未达到70%。  相似文献   

10.
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驱避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有较强的驱避活性,在浓度为20 g/L时,12 h和24 h对茶黄蓟马的驱避率分别为92.86%和89.91%;另外,提取物对茶黄蓟马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处理后12 h和24 h对茶黄蓟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60 g/L和12.85 g/L。各萃取相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最高,质量浓度为5 g/L 时,石油醚萃取物对茶黄蓟马24 h 后的校正死亡率为49.37%。  相似文献   

11.
为研发基于植物精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驱避剂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引诱剂,利用嗅觉仪测试了6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具有种类差异性,不同植物精油对昆虫的行为影响有较大差异。此外,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对植物精油的嗅觉反应还与精油浓度有关,精油浓度范围在100~5 000 mg/L时,山楂油、白木香油、金银花油、肉桂油和鱼腥草油对褐飞虱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其中山楂油和金银花油的驱避效果最好,二者在100、500、1 000和5 000 mg/L这4个浓度下均能显著驱避褐飞虱。0.1 mg/L和1 mg/L浓度的山楂油、0.1 mg/L浓度的白木香油和1 mg/L浓度的丁香花蕾油对稻虱缨小蜂雌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较高浓度10 mg/L的鱼腥草油对稻虱缨小蜂有明显的驱避性。表明植物精油可以明显地影响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可作为行为调控物在"推-拉"策略中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12.
通过Y型嗅觉仪比较了7类14个不同品种的柑橘对柑橘粉虱引诱力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中3个品种柑橘叶片挥发物成分,并测定柑橘粉虱对其中的10种挥发物单体标样在10-2、10-4、10-6、10-8g/mL浓度下的行为学反应,以期明确植物挥发物在柑橘粉虱寄主定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供试的14个柑橘品种中南丰蜜橘对柑橘粉虱引诱作用最强,HB柚最弱。被检测出的37种挥发物单体中的主要成分是烃类、醇类化合物,被测3个品种共有的挥发物有9种。在被测的10种挥发物单体中,引诱作用最强的是浓度为10-8g/mL的γ-松油烯和浓度为10-4g/mL的R-(+)-柠檬烯。研究表明,柑橘叶片中的挥发性气味对柑橘粉虱的寄主选择有重要影响,而且挥发性气味的化合物组成及其相对浓度影响其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九里香Murraya exotica挥发物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引诱效果,筛选田间诱杀柑橘木虱的高效混配物组合,采用Y-型嗅觉仪室内测试柑橘木虱对10种九里香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测定挥发物混剂对柑橘木虱引诱的增效作用以及九里香挥发物混剂对柑橘木虱的田间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β-石竹烯、D-柠檬烯和芳樟醇对柑橘木虱均有显著的引诱效果,引诱率分别为80.00%、83.33%和73.33%,显著高于其它7种挥发物;混剂B(β-石竹烯∶D-柠檬烯∶芳樟醇=3∶3∶1)对柑橘木虱的引诱率达到88.89%,显著优于其它混剂,增效作用较好;田间悬挂黄色诱虫瓶15 d后,混剂B平均诱集到的柑橘木虱数量为23.3头/瓶,显著优于其它混剂,为矿物油对照的33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使用产卵驱避剂防治苦瓜上瓜实蝇的可行性,本研究于室内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瓜实蝇的产卵驱避作用,并对印楝素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3种杀虫剂对瓜实蝇均具有产卵驱避作用,其中印楝素的驱避效果最好,以有效成分12.5mg/L的剂量喷雾处理苦瓜果实24h后,产卵驱避率达100%;进一步试验表明,印楝素对瓜实蝇的产卵驱避作用具有较长的持效期,以9.375g/ha的剂量喷雾处理苦瓜果实后,至第5天时仍有80%以上的产卵驱避率;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对苦瓜果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以9.375g/ha的剂量喷雾3次后,保果率为93.33%。因此,印楝素可作为防治苦瓜瓜实蝇的药剂。  相似文献   

15.
敌死虫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敌死虫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 ,99.1%敌死虫200、100、50倍液药后 2h~120h对黄瓜上烟粉虱的驱避率均在90%以上 ,50倍液处理药后3d的驱避率为98%~100%。药剂处理的非洲菊上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敌死虫对烟粉虱卵具有一定活性 ,致死中量为10468.6mg/kg ;对若虫活性较高 ,对1、2、3龄若虫的致死中量分别为165.81、199.46、232.38mg/kg ,稀释倍数分别为5976、4968、4264倍。  相似文献   

16.
竹提取物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10种竹子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形成的抑制作用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灰水竹和短穗竹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效果较好,72 h驱避等级达到Ⅳ级,平均驱避率分别为77.44%和64.84%。应用索氏抽提法所得到的灰水竹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作用明显强于间歇振荡法所得到的提取物,驱避中浓度分别为0.9994 g/L。10 g/L的竹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只有白纹短穗竹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30%螺虫乙酯·噻虫嗪SC防治柑橘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木虱发生初期施用30%螺虫乙酯·噻虫嗪SC,施药后10d,试验药剂浓度为50mg/kg、60mg/kg和75mg/kg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分别达到74.41%、79.36%和91.77%,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试验药剂对柑橘安全,推荐使用浓度为75mg/kg。  相似文献   

18.
柑橘生产上叶面肥的使用很普遍?为了评估喷施叶面肥对柑橘新梢期的主要害虫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和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发生?为害的影响, 本文分别在养虫笼和网室条件下调查了以上2种害虫对喷不同叶面肥(尿素?复合氨基酸和葡萄糖)砂糖橘苗木的选择和为害, 以及柑橘炭疽病发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从木虱成虫选择性和产卵两个方面来看, 不同喷施处理的砂糖橘对木虱的吸引作用表现为尿素>复合氨基酸>葡萄糖>清水对照, 其中尿素和复合氨基酸处理吸引作用显著高于对照?喷施3种叶面肥后潜叶蛾为害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 以葡萄糖处理的为害率和受害指数最高?另外, 尿素和复合氨基酸处理苗木的柑橘炭疽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对照, 复合氨基酸处理病叶率显著高于葡萄糖?说明喷尿素?复合氨基酸叶面肥对柑橘木虱有较强的吸引作用, 同时加重柑橘炭疽病?另外, 与对照相比, 喷施3种叶面肥均能加重潜叶蛾的为害, 尤其是葡萄糖?  相似文献   

19.
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Waterston)是柑橘木虱的优势寄生蜂,在防治柑橘木虱上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研究了年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Nianju为载体的亮腹釉小蜂生产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年橘-柑橘木虱-寄生蜂的生产体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明确了年橘新芽繁育的标准化修剪方法,以整体修剪法为最佳,产芽时间为12.6 d,产芽数量为39.6个/株;明确了柑橘木虱若虫繁育中柑橘木虱成虫接种数量,以柑橘木虱:新芽为2:1为最佳;明确了亮腹釉小蜂生产中亮腹釉小蜂接种数量,以亮腹釉小蜂:柑橘木虱为1:10为最佳。按本文生产方法,每笼(5株年橘)可收获亮腹釉小蜂646.67头。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有吸引或者驱避作用的植物挥发物用于其综合防治,使用四臂嗅觉仪测试其对12种植物挥发物(松油醇、芳樟醇、罗勒烯、α-蒎烯和月桂烯5种萜类化合物,1-辛烯-3-醇和叶醇2种醇类化合物,叶醛、壬醛和苯甲醛3种醛类化合物,乙酸叶醇酯和水杨酸甲酯2种酯类化合物)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对西花蓟马有显著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是月桂烯,在10μL/mL和100μL/mL浓度处理下西花蓟马成虫对其的选择率分别为21.67%和26.67%。对西花蓟马有显著驱避作用的植物挥发物有4种,其中100μL/mL叶醛对西花蓟马成虫的驱避率为36.67%;1、10和100μL/mL叶醇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48.75%、40.00%和45.00%;100μL/mL 1-辛烯-3-醇对成虫的驱避率为41.33%;1μL/mL和100μL/mL水杨酸甲酯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25.00%和31.67%。表明植物挥发物中存在对西花蓟马具有较好引诱或驱避作用的化合物组分,可用于西花蓟马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