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贵州花椒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贵州突发的极端低温冻害天气,介绍花椒发生低温冻害的原因、花椒受低温冻害的部位及其冻害表现、花椒低温冻害的影响因素、花椒低温冻害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纬度越高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甘蔗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无低温寒冻害区、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福建省引种台湾青枣寒冻害损失,根据气象资料、寒冻害形态学标准以及寒冻害试验灾情样本,采用低温分型进行分类,确定了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3种低温类型下的台湾青枣寒冻害低温指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低温与寒冻害等级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低温类型下,出现寒冻害的临界温度阈值依次为:辐射型≤无分型≤平流型≤混合型;在轻级(1级)寒冻害区间,同一低温强度下平流型和辐射型青枣寒冻害程度较接近,均较混合型寒冻害轻;在中级(2级)寒冻害区间,同一低温强度下平流型青枣寒冻害程度较混合型轻,辐射型青枣寒冻害程度介于二者之间;在重、严重级(3、4级)寒冻害区间,同一低温强度下辐射型、混合型、平流型青枣寒冻害程度依次减轻。以漳州市平和县寒冻害个例进行验证表明,低温分型寒冻害等级指标与实际寒冻害等级对比印证的准确率为75%;低温分型寒冻害等级指标准确率较无低温分型寒冻害等级指标高。  相似文献   

4.
低温寒冻害是影响木薯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防御低温霜冻对策,可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纬度越高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研究结果可为规避低寒冻害对广西木薯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83~2012年临夏地区春季低温冻害的灾情。结果表明:4月份低温冻害发生的频率最高,5月份次之;低温冻害出现越迟,农业和林果业受灾越严重;近30年来,低温冻害的出现次数、致灾面积、造成的经济损失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提出了临夏春季低温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县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低温冻害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陕西关中东部澄城县为例,基于GIS技术,对县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和探索。该文采用渭南市澄城县13个区域加密气象站2008-2011年4 a的气象资料,同期低温冻害资料和经济发展资料,在ARCGIS平台上,从低温冻害的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综合分析,形成了澄城县域境内精确到乡镇的低温冻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澄城县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赵庄镇、冯塬镇。县域中部的尧头镇及南部的寺前镇、韦庄镇为低温冻害风险区域,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中等及次高低温冻害风险区域。建议澄城冯原、赵庄应重点加强苹果、梨的低温冻害防御。  相似文献   

7.
春季低温寒冻害是影响广西桑树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春季桑树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空间分布,可为优化广西桑树产业布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2~4月的日平均气温气象资料,根据广西桑树低温寒冻害等级指标,计算出广西桑树(2~4月)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桑树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为指导广西桑蚕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气候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陇南市1971—2010年低温冻害资料分析得出,陇南山区农业低温冻害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一般春季低温冻害发生频率较秋季多,农业灾损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低温冻害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及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低温冻害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的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武都及文县海拔1 800 m以上的高半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高,徽成盆地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的浅山区低温冻害危险性等级较低。低温冻害风险由高到低、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宕昌和礼县西北部、武都西北部、文县西南和西北部高海拔区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康县、两当、成县、徽县以及武都、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区域为低温冻害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临夏地区经济果木春季低温冻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夏地区1983—2012年的低温冻害资料,阐述了花椒、啤特果、大接杏春季低温冻害的特征,划分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分析各类型冻害对林果业的影响,找出了低温冻害的气象指标,发现当地冻害的形成与大气环境形势、气象因素、地形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强低温常使荔枝树造成冻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荔枝树栽培主要限制因子.为了弄清给荔枝树造成损害程度低温指标.收集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考察的低温资料、荔枝树低温冻害调查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中记载的荔枝树冻害资料、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冬季5个县(市)荔枝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相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间地荔枝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据荔枝树的冻害资料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经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荔枝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3℃、-1.9℃、-3.1℃、-3.8℃、-4.1℃;荔枝树各个冻害级别之间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平均气温正常,极端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大部县市为明显到异常偏少。2016年1月出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低值,寒冻害属历年第2位,仅比1999—2000年冬季寒冻害轻;中南部连续2次暴雨过程历史罕见,降水量属历年第1位。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寡照、暴雨和寒冻害3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寒冻害。  相似文献   

12.
几乎所有单细胞生物在外界环境急剧降温的条件下都会发生应激反应,产生的一系列蛋白质被称为冷应激蛋白。冷应激蛋白在乳酸菌适应低温环境和增强抗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冷应激蛋白着手,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低温适应性及冷应激蛋白的抗冻保护作用。在冷冻前进行20℃预处理可以使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存活率增加100倍,而低于最低生长温度时,与对照组的存活率相差不大。通过SDS-PAGE电泳,冷处理样泳道出现了两种7ku的冷应激蛋白。利用PCR技术进一步获得保加利亚乳杆菌中冷休克蛋白的基因片断,与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ATCC11842中CspA序列同源性达到100%。低温预处理可以增强菌体抗冻能力,且可以产生3条6.3、6.7、7.0ku的冷应激蛋白,初步推测低温诱导冷应激蛋白的表达抵御了冷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宁夏是中国酿酒葡萄生产最佳生态区之一。但由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地形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酿酒葡萄在越冬期受到寒潮甚至冻害的威胁,因此酿酒葡萄如何安全越冬成为一大问题。利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自治区永宁县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16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19℃)、越冬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越冬期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构建酿酒葡萄越冬期综合冻害指数,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历年综合冻害指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历年冻害情况,综合冻害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综合分析后确定综合指数值0为酿酒葡萄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近36 a来,酿酒葡萄综合冻害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左右出现突变;综合冻害指数序列年代际变化以25~30 a左右的周期信号明显,从小波系数大尺度背景来看,正值中心还未闭合,由小波系数正值范围可推测,未来一段时间综合指数仍处于正值区。研究结果对酿酒葡萄冻害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福建龙眼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进行本研究。根据龙眼的生长情况、受害程度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种植区域的坡向、坡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等级指标。利用福建68个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建立龙眼冻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通过GIS技术推算出50m×50m分辨率的冻害指标空间分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得出福建龙眼低温冻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平凉7县(区)气象资料、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和产量资料,设计低温冻害指数,确定了苹果因冻减产指标和低温冻害指标之间的关系,设计苹果低温冻害气象理赔指数,利用历史气象资料,计算历年低温冻害指数和气象理赔指数,得到多年平均损失率。在理赔指数和实时气象资料基础上建立保险理赔,减少甚至消除投保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分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香樟耐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香樟在豫中北部城市的引种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驻马店市区和郊外栽植香樟,比较香樟的生长情况,观察香樟的耐寒性。[结果]香樟在市区与在郊外相比不易遭受冻害。香樟嫩枝易受低温冻害,根部则不受冻害。树龄相近的香樟,耐寒耐冻的能力个体差异很小;树龄差别大的香樟,耐寒耐冻的能力差别较大;树龄越大越不易遭受冻害。在最低气温低于-10℃时,野外幼树的枝干很容易遭受冻害,但截去冻死的枝干后可继续发芽,长成大树。在略低于-10℃时,野外大香樟树可能不遭受冻害或仅嫩枝嫩叶遭受轻度冻害。[结论]在驻马店以北的城市市区内可引种香樟,但野外和市区内的小香樟冬季需要采取防寒措施,以免发生冻害。  相似文献   

17.
刘帆  高萌  刘艳  吕阳 《农学学报》2022,12(5):65-69
根据2020/2021年度冬季(12月—翌年2月)咸阳市12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比1959—2019年冬季的气候标准值,总结分析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主要农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气温偏高、北部负积温不足、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期间阶段性出现了大范围低温寒潮、寡照等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或接近历史极值,总体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1)气温偏高,有利于冬小麦增加分蘖,但小麦也得不到抗寒锻炼,易出现冻害;(2)北部负积温不足,使冬小麦和油菜对春季低温更敏感,也使果树休眠期推迟,降低苹果坐果率;(3)光照偏少,寡照日数多,大棚内温度低,大棚蔬菜生长受阻,出现生长减缓、落花落果,遇到寒潮天气时极易出现冻害,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4)冬季低温寒潮天气有利于杀灭虫卵,减轻病虫害;(5)2月下旬的首场透墒雨,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为春季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春季冬小麦冻害气候及生理生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文伟  鲁建立  张玉娟  张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32-1533,1536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冬小麦冻害多发的气候和生理生化原因。[方法]以2007年春季北方冬麦区相继发生的2次大范围严重冻害为例,应用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结合河南省农业厅统计资料和广大气象、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田间调查资料,系统分析冻害发生前的气候条件、发生时的灾害天气过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生理生化过程与气候适应性。[结果]从冬小麦播种至冻害发生期间温度持续偏高,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加快,植株抗寒能力降低,是造成冬小麦大面积冻害的基本原因;2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气温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直接气候因子;农业生产技术变化等因素对冬小麦冻害起到一定作用。[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害等自然灾害多发,生产上应选用产量、品质、抗逆性综合性状优良的冬小麦品种,并适当调种播期,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山西南部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冬前积温下的春季冻害风险,明确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适宜播期和品种,分别于2017-2018霜冻发生和2018-2019霜冻不发生的两个不同气候年型,在山西运城盐湖区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设计,对3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济麦22、周麦18和西农529)在不同冬前积温下的春季冻害风...  相似文献   

20.
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8年初极端低温胁迫对广西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为启示,针对各地香蕉寒冻害危害情况调查标准不统一,对寒冻害造成损失的评估存在差异等问题,将香蕉寒冻害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综合灾损,最终完成了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其灾损评估标准的制定。对广西各地可能发生寒冻害的时间和概率进行具体分析,统计情况表明,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始发生1级、2级寒害的时间分别为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平均发生概率达到50%以上,并造成10%~20%的综合灾损;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期间还可能出现3至4级的严重冻害,综合灾损大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