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水稻品种盐粳456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保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前提下,氮肥适当后移,增加穗肥的比例,可协调水稻的群体指标,有效控制分蘖高峰期群体茎蘖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与单位面积颖花量;有利于提高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可获得最高单产788.2 kg/667 m2,比5.5∶4.5和7∶3的处理分别增产1.2%和11.9%。  相似文献   

2.
以盐丰47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缓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施用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插后1.5叶龄期施用一次蘖肥45 kg/hm^2,在插后7叶龄期施用112.5 kg/hm^2穗肥会获得高产。该施肥模式增加了后期穗肥的施用量,促进了齐穗后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同时高效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大,该施肥模式齐穗及生育后期仍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达到了保蘖促花的作用。通过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得出该施肥模式通过增加颖花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穗成粒数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育、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探求适宜高产水稻栽培的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3的B处理,获得了单产9.78 t/hm2,比A(2:4:4)、C(2:6:2)、D(2:8:0)处理分别增产了0.6%、3.4%和5.6%,其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及高效叶面积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氮磷钾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宜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稻产量及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稻11号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钵苗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或6∶4时,2个品种穗粒结构协调性好;群体茎蘖消长平稳,最终成穗率达70%以上,并能增加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最终实产明显高于其他比例处理。  相似文献   

5.
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东风、西安两地大区试验,探讨了N素基蘖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水稻群体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基蘖与穗肥比为25∶3∶的GN处理,在N-n叶龄期够苗后,高峰苗得到较好控制,获得高成穗率;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08.9、743.4 kg/667 m2,两处理的产量也最高,分别为759.7、805.9 kg/667 m2;基蘖肥所占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分蘖率,对叶龄影响不大,但过重施用基蘖肥,无效分蘖多,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降低,而适量增加穗肥,有利于提高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  相似文献   

6.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移栽基本苗对机插水稻生育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移栽基本苗,有利于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与收获穗数、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与有效叶面积率以及齐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不利于茎蘖成穗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的提高。移栽基本苗86.71×104/hm。的处理B3获得单产10.27t/hm^2,比处理B4、B2、B5、B1分别增产0.7%、2.0%、2.4%、5.1%。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5,(6):42-45
以超级稻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和3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共9种氮肥运筹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水平之内,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施氮量后增加并不明显,氮素适当后移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生产特性等有明显影响。施氮量22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作为丰两优香1号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8.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天优3618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对天优36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比例为7∶3、6∶4、5∶5的处理产量较高,比10∶0、9∶1、8∶2处理增产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和收获指数高、籽粒饱满。因此,适当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有利于超级稻产量的增加,考虑到中期施肥安全性问题,7∶3是超级稻天优3618比较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比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施入量180、225、270、315、360 kg/hm~2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40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15 kg/hm~2处理获得单产8 709 kg/hm~2,比360、270、225、18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0.78%、3.09%、7.62%、13.5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各处理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各处理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上述结果为盐粳140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究氮素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对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素穗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株型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杂交中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37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了占总氮40%的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运筹比例(1∶3,2∶2,3∶1,4∶0)对水稻叶片生长、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水稻品种均在低促花肥、高保花肥时(1∶3)表现出叶片直立、受光形态好,净光合速率高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而在高促花肥、低保花肥下,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倒2叶叶面积和叶角增大,披垂度增加,群体质量变差,结实率和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德香4103因其颖花量较大,上3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相对适宜,粒叶比高,且在不同穗肥运筹下叶面积和叶角变幅较小,因而受光姿态和群体质量更优,干物质积累量更大,产量更高。【结论】水稻氮素穗肥运筹应塑造良好叶片形态和群体质量,并增加花后物质积累量才能有助于产量提高;并对水稻株叶型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12.0、15.0、18.0、21.0、24.0 kg/667 m~2施氮量,探讨氮肥运筹对水稻新品种桥科95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高;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施氮量为21.0 kg/667 m~2处理获得最高单产702.5 kg/667 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17.2%、11.14%、5.4%及2.54%。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设4个处理(基、蘖、穗肥比例分别为2:4:4、2:5:3、2:6:2、2:8:0),探讨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盐丰47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穗肥比例为2:5:3的处理产量最高,为705.9 kg/667 m2。同时该处理的单位面积颖花数、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的百分比、氮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均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施入量12.0、15.0、18.0、21.0、24.0 kg/667 m2对水稻新品系盐粳377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1.0 kg/667 m2的处理获得单产629.2 kg/667 m2,比5、3、2、1处理分别增产了0.7%、3.1%、7.6%、13.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与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各处理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各处理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结合该品种的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盐粳37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相配套的适宜施氮量(N)20.0 kg/667 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氮素调控对不同穗型超级早稻光合特性和稻谷产量的影响,以前期试验基础上筛选出的大穗型、多穗型和穗粒兼顾型超级早稻代表品种中早39、陵两优268和淦鑫203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不同施氮量和基、蘖、穗肥比例处理(T1,纯N为0 kg/hm~2;T2,纯N为112.5 kg/hm~2,基、蘖肥比例为7∶3;T3,纯N为150.0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6∶3∶1;T4,纯N为187.5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5∶4∶1),测定和分析了各处理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动态以及稻谷产量。结果表明,T2处理在分蘖期能有效增加所有3类水稻品种的分蘖数,提高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饱和净光合速率。相比T1和T2处理,增施氮素穗肥的T3、T4处理对3类不同穗型品种均能有效提高齐穗后的穗数、冠层上3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电子传递速率和实际量子产量,增加稻谷产量,且T3处理3类品种均比T4处理具有更高的收获指数和稻谷产量。多穗型品种陵两优268和穗粒兼顾型品种淦鑫203冠层上3叶叶面积对氮素响应比大穗型品种中早39更明显,但在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中早39和淦鑫203对氮素响应比陵两优268更明显。在基蘖肥基础上,适当增加穗肥氮素施用,能有效提高不同穗型超级早稻叶面积、光合速率和有效穗数,最终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方法】在各自最适施氮水平下,选用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中产型3类代表性常规粳稻品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及物质生产与积累特征。【结果】拔节前氮高效高产型群体茎蘖数最少,拔节后平缓下降,最终成穗率最高;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大,氮低效低产型最小,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比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高2.53%、5.58%;有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氮中效高产型,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高产型群体光合势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10.58%和9.86%;氮高效高产型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略低于氮中效高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干物质积累比例以氮高效高产型最高;收获指数表现为氮高效型品种大于氮中效品种;氮高效高产型品种群体生长率在抽穗前低于氮中效高产型品种,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则显著高于氮中效高产型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8.79%、17.46%。【结论】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均低于氮高效中产型和氮中效高产型;抽穗到成熟期光合势、收获指数、群体生长率、成穗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耐盐啤酒大麦产量、品质及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沿海地区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研究了施氮量、氮肥运筹对耐盐啤酒大麦泰兴9425籽粒产量、品质与光合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啤酒大麦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SPAD值、光合速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籽粒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同一施氮量水平下不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间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均表现为B2(7∶1∶2)>B3(5∶3∶2)>B1(9∶1∶0),SPAD值、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表现为B3>B2>B1,淀粉含量高低表现为B1>B2>B3.在本试验条件下,耐盐啤酒大麦泰兴9425每盆施纯氮3.92g(折合180 kg·hm-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施氮比例为B2(7∶1∶2),可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超级稻盐丰47为试材。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播量对滨海稻区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秧苗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与播量呈正相关,而叶龄、茎基宽、带蘖率、百株干重与播量呈负相关,并且随着叶龄的增加,各处理间的相对差异逐渐加大。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产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单位面积的颖花量及水稻产量随着播量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进行机插氮肥运筹技术研究,确定盐丰47在机插条件下,基肥、蘖肥与穗肥的施用量一般为氮肥计划施用总量的15%、55%和30%左右。蘖肥适于插后的2、3叶龄期分期施入。最终可以获得10.26 t/h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沿江地区超级稻武粳15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材料,设置氮肥运筹试验,分析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前后期施氮比例对超级稻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之比按6∶4或5∶5施用,可提高武粳15单位面积穗数、颖花量、粒叶比,优化株型和群体,增加拔节-抽穗、抽穗-成熟的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