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严重危害柞蚕的寄生性害虫,因长期使用单一防治药剂已导致防效下降,需要寻求新型药剂有效控制其危害。以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分别合成了5种氟虫腈磺酰胺类衍生物(FSD),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谱(1H-NMR)确认结构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FSD的色谱容量因子(log K)作为疏水性参数,其取值范围为0.169~0.778,低于氟虫腈(4.271),表明5种FSD化合物的亲水性强于氟虫腈。FSD对柞蚕4龄幼虫的毒性试验表明,其5%致死浓度(LC5)均1 300 mg/L。在此基础上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为试虫测试FSD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5种FSD药液处理组的防效均70%,并随着药液浓度增加防效略有增加,其中编号为1的FSD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的防效达到80%以上;用5种FSD化合物100~1000 mg/L药液处理后,柞蚕的结茧率经归一化处理均达到96%以上。综上试验结果认为,FSD由于具有磺酰胺键而提高了氟虫腈的亲水性,对柞蚕的毒性较氟虫腈原药大幅降低,但需要对FSD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筛选出对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效果更明显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该虫对柞蚕的寄生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占比达到87.46%。柞蚕饰腹防寄蝇化学防治试验,柞蚕老眠起约50%左右及进营茧场后2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1.7%±0.60%;分别在柞蚕三眠起约50%、老眠起约50%以及进营茧场后3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3.22%±0.64%;2次施药与3次施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2次施药即可有效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  相似文献   

3.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新药剂,采用辛伐他汀片单用及其与"灭蚕蝇1号"混用喷蚕喷叶处理,调查药剂对柞蚕的影响和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单用或混用均未见对柞蚕产生不良影响,辛伐他汀片100mg·L-1与"灭蚕蝇1号"混用较"灭蚕蝇1号"单用防效提高10.1%。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桑树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效,选择6种不同类别药剂(其中辛硫磷为对照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4 d后,防治鳞翅目害虫的6种药剂中,800 mg/L的40%辛硫磷EC的平均防效(91.47%)最优,其次是100 mg/L的70%吡虫啉WDG(90.29%),再次是100 mg/L的10%虫螨腈SC(84.75%),三者的防效显著高于20%丁氟螨酯SC。防治朱砂叶螨的药剂中,266.7 mg/L的20%丁氟螨酯SC的平均防效(92.71%)最优,其次是100 mg/L的10%虫螨腈SC(88.06%),两者防效显著高于100 mg/L的70%吡虫啉WDG和500 mg/L的25%吡蚜酮SC。综上,100 mg/L的70%吡虫啉WDG和100 mg/L的10%虫螨腈SC对桑树鳞翅目害虫防效较好,对防治桑树鳞翅目害虫有较大的潜力;266.7 mg/L的20%丁氟螨酯SC和100 mg/L的10%虫螨腈SC对朱砂叶螨防效较好,对防治桑树朱砂叶螨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降雨对灭蚕蝇一号与增效灵复配药剂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柞叶表面药液风干0.5 h、1 h、2 h、3 h后降雨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4.5%、94.5%、92.3%、95.3%,其中药液风干0.5 h后降雨对防效影响较大,与药剂对照差异极显著,药液风干1 h后降雨对防效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舞毒蛾病虫尸稀释液于室内感染其一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_(50))为89个多角体/毫升;感二龄幼虫,LC_(50)为560个多角体/毫升。经二年蚕场防虫试验,以含82—320万多角体/毫升虫尸液防治1—3龄幼虫,效果达81—98%。用虫尸稀释液行小区感染一龄柞蚕及野外蚕场喷毒感染一、二龄柞蚕试验,病毒浓度从56—87,000个多角体/毫升,对柞蚕未见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柞蚕饰腹寄蝇防治药剂蝇毒磷溶液(商品名灭蚕蝇3号)对柞蚕正常生理代谢的影响,用灭蚕蝇3号药液处理柞蚕5龄幼虫后,测定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羧酸酯酶(Car E)的活性变化。药液处理后12 h内,柞蚕幼虫头部的ACh E、CYP450和Car 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ST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脂肪体中的ACh 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GST、CYP450、Car E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血淋巴中4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药液处理后48 h内,柞蚕幼虫除脂肪体中ACh E的活性发生变化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再显著外,各组织器官中几种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同药液处理后12 h内测定的结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以生产上常用浓度的灭蚕蝇3号药液处理柞蚕5龄幼虫,会引起柞蚕头部ACh E、CYP450和Car E的活性显著降低,因而用该药剂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时应禁止盲目增大药剂使用浓度和延长药液浸蚕的时间,避免影响柞蚕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0.
茚虫威对柞蚕幼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试农药茚虫威对3龄柞蚕幼虫的毒性、熏蒸毒性以及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处理3龄柞蚕幼虫的LC50为0.465 mg/L,对3龄柞蚕幼虫无熏蒸作用,对3龄及3龄以上柞蚕幼虫的安全间隔期至少30 d以上,柞园内应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1.
焦玉凤 《北方蚕业》2008,29(4):27-28
多雨年份和多雨地区,春柞蚕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眷柞蚕4龄、5龄采取分别用0.05%与0.08%的灭蚕蝇1号两次喷药.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测定,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3龄起蚕添毒24 h的LC50>3750 mg/L,连续添毒48 h和72 h的LC50分别为1858.2552 mg/L、1207.4615 mg/L,表明240 g/L具有累积效应。田间试验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50倍(320 mg/L)和1500倍(160 mg/L)对桑螟幼虫的防效显著优于77.5%敌敌畏乳油750倍+40%辛硫磷乳油1500倍。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于桑树后1 d采叶,对3龄起蚕均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但连续饲养至5龄,茧层率有所下降。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药的桑叶应间隔7 d后采叶养蚕,以免影响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河南省寄生危害柞蚕的寄蝇主要有蚕饰腹寄蝇和家蚕追寄蝇2种;同时开展了“灭蚕蝇一号”对柞蚕的毒性及防治柞蚕寄蝇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柞蚕大眠起4~8d时,喷施0.107%浓度“灭蚕蝇一号”药液,可有效防治河南省蚕饰腹寄蝇病及家蚕追寄蝇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该方法对柞蚕安全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呋喃虫酰肼是具有类似蜕皮激素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为了明确呋喃虫酰肼用于大田害虫防治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家蚕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1 0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对家蚕3龄幼虫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和强烈的胃毒作用。采用食下毒叶法添食呋喃虫酰肼药剂,对2龄起蚕的48 h LC50值为142.095μg/L;对4龄起蚕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4 mg/L、0.274 mg/L;对5龄起蚕的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9.180 mg/L、1.431 mg/L。用LC10以下浓度的呋喃虫酰肼药液给3龄、4龄家蚕幼虫添食后,幼虫未出现蜕皮症状,熟蚕的上蔟时间也未改变。桑树喷洒1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至湿润,喷药后68 d时采摘桑叶连续24 h饲喂5龄起蚕仍会导致其全部中毒,头胸部出现与眠蚕相似的三角区,部分中毒幼虫的表皮剥落。由于呋喃虫酰肼对家蚕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且在桑叶中的残效期很长,因此该杀虫剂不能用于蚕区及周围的大田与森林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敌敌畏、乐果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急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喂食不同龄期的柞蚕幼虫,连续观察96 h,分时间段测定敌敌畏、乐果对柞蚕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通过熏蒸毒性试验,连续观察72 h,记录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利用SPSS软件,建立模型方程,计算出敌敌畏、乐果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LC50及置信区间。结果显示,2种农药毒性相比,敌敌畏高于乐果。敌敌畏对5龄柞蚕幼虫的24 h LC50最高达到277.159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96 h LC50最低为0.161 mg/L,对1、2龄柞蚕幼虫的毒性为剧毒,对其它龄期柞蚕幼虫的毒性为高毒;乐果对5龄柞蚕幼虫的24 h LC50最高达到391 858.000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96 h LC50最低为0.652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毒性为剧毒,对其它龄期柞蚕幼虫的毒性为中毒或低毒。敌敌畏对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为高风险,乐果对柞蚕幼虫也有一定的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16.
灭蚕蝇四号是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的重要药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体表渗透杀灭寄生于柞蚕体内的柞蚕饰腹寄蝇幼虫。本文研究了2种促渗剂—氮酮和高金噻酮对灭蚕蝇四号经柞蚕体表渗透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灭蚕蝇四号在柞蚕体内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添加助渗剂氮酮和高金噻酮的灭蚕蝇四号的透皮药量分别提高8%和20%,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5.3%和11.4%,并且对柞蚕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柞蚕饰腹寄蝇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寄生性害虫之一。测定了柞蚕饰腹寄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CO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7bp,GenBank登录号EU433559),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了其分类学地位。将GenBank数据库登载的寄蝇科11个属的15个代表种的序列组成数据集,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了序列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距离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了系统树。Blast检索表明这段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柞蚕饰腹寄蝇的鉴定。柞蚕饰腹寄蝇与饰腹寄蝇属内5个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是饰腹寄蝇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063)的2倍,而11个形态学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则与柞蚕饰腹寄蝇和这11个形态学属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4)基本一致;柞蚕饰腹寄蝇在构建的NJ树中也没有与饰腹寄蝇属的种类聚在一起。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将柞蚕饰腹寄蝇从饰腹寄蝇属划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新的属。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20,(4):65-68
为有效防控中华蜜蜂害虫大蜡螟,指导科学用药,本文采用胃毒法分别测定了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蜡螟1龄幼虫、4龄幼虫和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药72h后,康宽对大蜡螟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1龄幼虫>4龄幼虫>6龄幼虫;其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2.430mg/L、5.661mg/L和40.071mg/L。本研究可为大蜡螟的应急绿色防控提供科学指导,建议生产上在大蜡螟低龄幼虫期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研究杀虫、杀螨剂溴虫腈在桑树害虫与非靶标昆虫家蚕之间以及桑树害虫之间的差异性毒力,为溴虫腈在桑园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24%溴虫腈悬浮剂对野桑蚕、家蚕、桑螟、桑尺蠖的室内毒力选择性比值较高,其LC50值倍数比例为362∶126∶1.6∶1,各种试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家蚕>野桑蚕,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很小。分别采用80、160、32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桑树后间隔1、3、6、9 d采摘桑叶饲养家蚕3龄幼虫至上蔟,除用320、160 mg/L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处理区间隔1 d的桑叶养蚕后,家蚕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清水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它处理区无显著差异(P>0.05),并无迟发性毒性效应。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4%溴虫腈悬浮剂对桑树害虫的毒力具有选择性,试验期桑园内的几种害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桑毛虫>桑剌蛾,320、160、8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后7 d对桑尺蠖的平均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农药267 mg/L辛硫磷稀释液的防效,而对桑螟的平均防效低于对照农药200 mg/L灭多威稀释液的防效(94.2%)。研究结果显示溴虫腈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较低,该药剂适合用于对桑尺蠖等桑园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对天敌昆虫及哺乳动物安全,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明确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使用对柞蚕生产的影响,采用喷施法测定2种杀虫剂对柞蚕的急性毒性、熏蒸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柞蚕3龄幼虫的72 h LC_(50)分别为0.465×10~(-3)、15.567×10~(-3) mg/L,属于剧毒级;熏蒸毒性极低,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种药剂残毒期极长,均超过30 d。鉴于2种药剂对柞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和极长的残毒期,应当禁止在柞园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