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用来自同一个亲本东陵白综合种的31份后代玉米自交系材料,同时在水、旱地种植,调查了21个性状值,计算比较出15个性状值水、旱地之间的差异。其中,产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水、旱地之间差值最大达到7 200 kg/hm2,最小为199.5 kg/hm2,旱地平均减产2 454.9 kg/hm2。计算出10个性状值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产量抗旱系数范围0.052 6~0.960 0,抗旱指数范围0.002 8~1.212 6,为选择耐旱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出在水旱地中,产量分别和11个性状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水地中,产量与株高、穗位、茎粗、穗粒重、雄穗分枝数、穗长、穗粗、轴粗、百粒重、出籽率等10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60 6~0.998 3,产量与生育期一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326 2;旱地中,产量与其他11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011 4~0.978 6。以上数据体现了在水、旱地中产量与11个性状的关联性大小及异同。在玉米抗旱育种研究中,选择产量高和稳产性好的同时,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87-1492
为了探索晋杂甜高粱品种作为饲草作物在青海地区种植的可行性,进行了5个品种不同海拔生态区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不同海拔生态区各性状差异显著,在海拔1 860 m水浇地的株高、单穴鲜质量、单穴干质量等农艺性状和草产量均明显高于海拔2 040 m的旱地,生长发育时间也较长;低海拔水浇地,晋杂2号表现较为突出,鲜草产量113 092 kg/hm2,干草产量29 406 kg/hm2,茎秆糖锤度15.94%;高海拔旱地,晋杂3号表现突出,鲜草产量达95 518 kg/hm2,干草产量达23 448 kg/hm2,茎秆糖锤度16.13%。晋杂2号和晋杂3号分别适宜在水地和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彩色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探讨9个彩色小麦品种在晋中冬麦区晚播的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以期筛选适合晋中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结果表明,山农129的籽粒产量最高,9个彩色小麦品种中仅有部分品质性状优于山农129。整体来看,晋中冬麦区晚播种植的9个彩色品种中,晋麦67号、乌麦201W22均为高蛋白(≥14.00%)高筋(≥32.00%)的中产(3 600~5 300 kg/hm2)品种;晋麦13号、乌麦203W2和黑小麦031244均为高等蛋白中筋(30.00%~32.00%)品种,但前二者中产,后者低产(2 100 kg/hm2);乌麦202W22、乌麦204W17和农大3753为中等蛋白(13.40%~14.00%)低湿面筋的低产品种;低等蛋白(≤13.05%)低湿面筋(≤30.00%)的中产品种只有晋麦84号;而当地品种山农129则为中等蛋白低湿面筋的高产(6 600 kg/hm2)品种。晋麦67号、乌麦201W22、乌麦203W2、晋麦13号可为针对性地提高山西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作出一定贡献,也可相应地改良和优化山西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4.
以88113-28-4为母本、陇原93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异地穿梭选择和水旱交替选择,培育出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2号。试验表明,陇中2号2008-2010年度在通渭、渭源、陇西、静宁、庄浪5点进行甘肃中部片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 440.6 kg/hm2,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6.7%。籽粒含粗蛋白13.29%~17.1%,赖氨酸0.47%~0.51%,湿面筋29.93%~33.89%,沉降值34.2~41.0 ml,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利用全息适度系数法对2007年品比试验各性状综合评价认为,该品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在海拔1 700~2 300 m干旱及半干旱区川旱地和梯田地、川水地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4,(7):750-754
为了了解山西省冬小麦生产现状,2013年在闻喜县进行了冬小麦种植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人均种植面积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43.33%的农户冬小麦产量低于3000kg/hm2,21.67%的农户冬小麦产量介于3 000~5 000 kg/hm2之间,26.67%的农户冬小麦产量介于5 000~6000kg/hm2之间,8.33%的农户冬小麦产量高于6 000 kg/hm2。大部分农户种植的前茬作物都是玉米,常年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旋耕、耕翻或免耕),而仅有2户采用轮作的耕作方式。部分农户存在小麦播量过多的问题。调研区冬小麦氮、磷、钾平均用量分别为264.62,159.54,29.61 kg/hm2;水地氮、磷、钾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92.73,179.22,19.73 kg/hm2,旱地氮、磷、钾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180.30,100.50,59.25 kg/hm2;氮肥投入偏低的农户占4.17%,适中的农户占36.67%,偏高的农户占59.16%;10.83%的农户没有施用磷肥,5.83%的农户磷肥投入偏低,37.5%的农户磷肥投入适中,45.83%的农户磷肥投入偏高;养分资源全部是无机养分,投入形式以基施为主。产量在3 000~5 000 kg/hm2之间的农户共灌水58次,平均每户灌水2.23次;产量在5 000~6 000 kg/hm2之间的农户共灌水89次,平均每户灌水2.78次;产量高于6 000 kg/hm2的农户共灌水29次,平均每户灌水2.9次,说明水分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26.67%的农户经济效益低于0.5,45.83%的农户经济效益介于0.5~1.0之间,25.00%的农户经济效益介于1.0~1.5之间,2.50%的农户经济效益高于1.5,说明农户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6.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由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组合为农大3338/京冬6号。2001—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591kg/hm2,比对照增产5.8%。2003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北方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5kg/hm2,比对照增产5.6%,居第一位。试验证明,津农4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抗病、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北部冬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麦9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产量3 04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产量达3 180.0 kg/hm2,比对照增产8.8%。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新麦 1 2号小麦新品种是新乡市农科所著名小麦育种家赵宗武先生继新麦 9号、新麦 998、新麦 1 1号之后 ,又育成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小麦新品种。在 1 999~ 2 0 0 1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试中 ,连续 3年产量位居前列 ;在 2 0 0 2年旱地示范中 ,高产田不浇一水收 60 0 0kg/hm2 ,水地 75 0 0kg/hm2 ,充分展示了其丰产潜力。2 0 0 3年 ,新麦 1 2号在全省扩大示范推广 ,陕县张茅乡张茅村闫勤周种晒旱地 0 .5hm2 ,折产 62 0 0kg/hm2 。张茅乡东村李岗照 0 .87hm2 旱地 ,前茬玉米 ,收后 1 0月底种新麦 1 2号 ,平均产量 41 2 5kg/hm2 。生产实践证明 ,新…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50~2006年间种植过的312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产量随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52年的765 kg/hm2增加到2006年的4714 kg/hm2,56年来增加了3494 kg/hm2,平均每年增加73 kg/hm2.随着产量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在35~52 g的范围内波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上升;湿面筋含量变化不显著;生育期有所提前,中早、中熟品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春冬性有所加强,形成了淮南麦区以春性、偏春性品种占主导地位和淮北麦区以弱冬性品种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为我省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N、K肥用量对青海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N、K肥配比对青海省东部灌溉农业区春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K配施能够明显地提高春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N0水平各处理春小麦产量平均为2 542.8 kg/hm2,N1水平各处理产量平均为3 933.5 kg/hm2,比对照增产63.5%~67.8%,N2水平各处理产量平均为4 494.5 kg/hm2,增产88.2%~91.4%。N0处理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01.4~105.4g/kg,明显低于N1、N2处理(108.1~125.9 g/kg)。不同K水平之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一N水平下,随着施K量的增加,产量和蛋白质有增加的现象。N、K营养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通过该试验初步确定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N用量为300 kg/hm2,K用量为K2O 90 kg/hm2。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5号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82RB(62)/庆82]F1为母本,中间材料84W(21)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3—2005年参加甘肃省平凉市山塬组冬小麦区试,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942.50 kg/hm2,较对照兰天10号增产16.00%,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4—2006年在甘肃省陇东片(平凉)冬小麦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4 200.90 kg/hm2,较对照西峰20号增产5.72%,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3位。该品种株高87.0~92.3 cm,平均穗长7.4 cm,平均穗粒数26.4粒,平均千粒重41.3 g。抗冻抗旱性好,高抗条锈病,耐瘠,适应性好;茎叶功能期长,落黄正常,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宜在平凉市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和丘陵干旱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山西省主要栽培作物,旱地小麦产量左右着山西省小麦总产的高低,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是增加旱地小麦面积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经过系谱杂交育种法,选育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麦6197’。在2015、2016 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年平均折合产量5466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6.5%,2017 年同区组生产试验中‘长麦6197’平均折合产量5547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2%。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旱、抗倒、抗冻、抗青干、高产稳产、灌浆落黄好。‘长麦6197’于2017 年12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川麦42是利用CIMMYT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新资源育成的超高产新品种。2004~2006年,在四川多个生态点将川麦42与7个小麦品种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川麦42的丰产潜力较高,籽粒单产一般可达6~8 t/hm2,平均比其他品种高7%~15%。在各生态点间的变异系数较高,达到20%~25%。②川麦42因产量高,其需肥量较大,一般高氮处理的籽粒单产都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同时,中等密度(220~240苗/m2)有利于高产。③因春性较强,不宜过早播种,以10月25~30日为最佳播种期。④川麦42中后期灌浆速率高,优势明显,利于发挥大粒大穗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半膜平铺、全膜平铺、全膜沟播等不同覆膜方式对山旱地麦后复种西葫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全膜沟播产量为39 787.50 kg/hm2,较全膜平铺和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7.96%、18.97%;水分利用效率为285.78 kg/(mm.hm2),较全膜平铺和半膜平铺(CK)分别提高14.02%、27...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三抗一丰一优"为总体育种目标,联合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冬小麦新品系。2005—2007年参加平凉市山塬组冬小麦区试,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1.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15.13%,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6—2008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2 a 9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23.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4.1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位。该品系株高85 cm,平均穗长5.6 cm,平均小穗数15.8个,平均穗粒数33.6粒,平均千粒重48.9g,容重784 g/L。籽粒含粗蛋白108.7 g/kg(干基)、赖氨酸4.04 g/kg(干基)、湿面筋184.7 g/kg(14%水分基)、淀粉值32.5 mL(14%水分基)。抗旱抗冻,高抗条锈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群体结构好。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和丘陵干旱山区,以及陕西省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优良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及筛选优异育种中间材料,选育和推广北方春中早熟区组高油大豆新品种,采用梯级杂交育种方法,将多亲本优良基因进行聚合累加,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和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与病害鉴定技术,创新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合丰53’,该品种油分含量21.94%,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3036.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8.6%;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3.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9%.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董剑  王伟  赵万春  陈其皎  高翔  石引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4-19715,19717
[目的]筛选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当晚播条件下,以陕西关中6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出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品种。[结果]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在底墒水+春2水模式下明显增加了成穗数。在底墒水条件下陕538平均产量为8.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小偃22平均产量为7.60 t/hm^2,居第2位,但与其后4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春灌2水条件下,西农979平均产量为7.83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结论]陕538和小偃22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高产特性;西农979属于高水肥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怀川916小麦旱地种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在非协迫、全生育期完全凭自然降水不进行灌溉的情况下,株高为64.3 cm,有效穗数547.8万穗/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45.2 g,实收产量8 319.0 kg/hm2,其抗旱、耐寒、抗倒性较强。怀川916不但是一个优质强筋、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早熟的小麦新品种,也是一个旱作能稳产、丰水年能高产、水地超高产的一个水旱兼用型良种,该品种在旱地种植以力争主穗夺高产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种汾4439是以晋麦66号为母本、忻915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在2004~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年折合平均产量5 944.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9.1%;在2005~2006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239.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0%。苗期和成株期感条锈病和白粉病。子粒含粗蛋白(干基)16.41%,湿面筋32.80%,沉降值22.40 m l,千粒重45 g左右,容重786 g/L。适宜在山西中部和全国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