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象山港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起步于1998年,目前这项工程对浙东沿海和象山港海区大黄鱼资源的恢复性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沿海渔民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和综合管理方面,正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的放流苗种招标、检验检疫、公证公示、标记放流及成效评估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长效管理机制。为了更科学地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真正实现我省海洋经济水生动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对大黄鱼增殖放流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增殖放流工作开展之背景我省是海洋与渔业经济大省,但…  相似文献   

2.
《现代渔业信息》2009,(1):30-30
本刊讯:近几年来,山东省十分重视海洋牧业增殖放流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2008年山东省投人海洋放流增殖资金6257万元,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资金3970万元,增加370万元,增殖品种达18个,放流量达23.9亿尾,四年累计放流67.8亿尾,年均增殖放流率达62.3%。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王照杰站长介绍通过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回顾了我省海洋放流增殖历史的基础上,就本省当前放流增殖工作作了几点思考评述。内容有:种的选择(包括移植引进与人工繁育),放流技术(着重于放流海区、放流规格及放流种苗的健康与疾病管理)。并提出借鉴国外经验,重视自身经验,强调科研,加强管理。使放流增殖这一既有前途又有难度的事业,始终以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为目标,积极审慎,科学运筹,做深,做细,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虾增殖放流具有补充和恢复对虾资源、改善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目前对虾增殖放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虾增殖放流规模较小、效果差、渔民受益低、对虾增殖放流的投资主体与获利主体相分离、对虾增殖放流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对虾增殖放流问题的对策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放流技术研究、改变对虾增殖放流现行的投入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虾放流增殖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放流增殖是我国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增殖工程,它符合于水产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生命力。实践证明,对虾放流增殖有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深受公认和欢迎。邓景跃(1989)在对虾放流增殖的效果分析中指出:1985年—1987年海洋岛  相似文献   

6.
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推进辽宁省渔业增殖放流产业化,是辽宁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理论含义和法律依据以及辽宁省推进增殖放流产业化的基础条件,提出推进辽宁增殖放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政府加大对人工增殖放流的投入和引导、加强对人工增殖放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人工增殖放流产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辽宁的渔业增殖放流产业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87,9(6):265-267
<正>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增殖自然资源,增加出口创汇,山东省水产局在1983年乳山湾对虾增殖放流可行性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1984年起,在山东半岛南岸进行为期三年的对虾放流增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东省海阳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海阳市近20年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概括分析.经过多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海阳市增殖放流种类从最初的1种增加到现在的8种,年放流数量从3 000×104单位增加到7.25亿单位,种类包括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日本对虾(P...  相似文献   

9.
人工增殖放流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指对野生鱼、虾、蟹和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的一种方法。增殖放流的目的在于保护濒危物种、增加渔业资源产量和修复生态环境,还具有培养渔民环保意识和增加渔民收入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苗种来源、标记方法、放流策略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增殖放流的技术,以期为今后的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昌臣  董婧  姜洪亮 《水产科学》2006,25(9):483-484
发展渔业资源增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放流种。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河蟹(中华绒螯蟹)增殖以来,先后开展了太湖银鱼、中国对虾和海蜇等的增殖,虽取得了明显效果,却一直没有关于如何选择放流种的研究报告,在中国对虾增殖实施12年之后,仅有为何选择中国对虾进行放流的评述。本文以渤海为例,探讨在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时,如何选择放流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闽江流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闽江流域渔业资源及其增殖放流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今后增殖放流工作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杭州湾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长江口、杭州湾海域2004—2006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前后调查、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增殖放流种类对放流海域总资源补充量的增加有显著作用,放流种类的资源密度指数呈上升趋势,放流种类的资源补充量逐年增加;三疣梭子蟹、海蜇等放流种类在增殖放流区附近形成了区域性渔场,说明资源增殖、修复的效果非常明显;增殖放流整体的经济效益明显,3年总的苗种放流资金与捕捞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平均达到1∶5,连续放流3年以上时增殖的累积效应得以逐渐体现;增殖放流使渔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了渔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河北渔业》2008,(6):64-64
按照《河北省2008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的要求,秦皇岛市水产局成立领导协调、技术保障、后勤宣传等组织,严格选购苗种,5月27日开展了今年首次增殖放流工作。在昌黎、抚宁外海部分适宜的海域增殖放流1.2cm对虾苗1.6亿尾,增殖放流项目资金达8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放流物种是增殖放流工作开展的核心。为促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根据我国增殖放流工作的制度规范和相关要求,就增殖放流物种选择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放流物种的种质来源、优先选择层级、功能定位匹配以及放流公益属性等,提出了增殖放流物种选择需要注意的相关原则以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水面鳜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 从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社会效益 3 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措施。本文简要回顾了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各国增殖放流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当前倡导的负责任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理念,以期为中国今后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南四湖与东平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山东省大规模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公益性事业的第5年。5年来,我省启动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除大规模在近岸海域实施海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外,还相继在南四湖、东平湖开展了大规模淡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为全面了解我省淡水湖泊渔业资源恢复情况,分析掌握增殖放流品种的生长状况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河北渔业》2007,(7):60-61
今年,秦皇岛市县(区)两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领导,将增殖放流与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积极支持和鼓励开展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恢复渔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繁荣渔业经济,保持渔区稳定。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05年以来南四湖增殖放流活动,通过2012年专业调研及近年野外采样调查,对增殖放流后渔业资源增殖状况及其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增殖放流实施后,南四湖渔业资源产量显著提升并趋于稳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富营养化状况好转,但距III类水质标准尚存差距;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增殖放流年投入收益比为1:16.43,经济效益显著;渔民收益显著提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