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江苏昆山市傀儡湖冬季围网捕捞到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鱅(Aristichthys mobilis)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水渔业模式下,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传统放养模式;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12×[1-e-0.35(t+0.86)];Wt=7.74×[1-e-0.35(t+0.86)]2.9031,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94.35×[1-e-0.25(t+0.73)];Wt=15.26×[1-e-0.25(t+0.73)]2.7372;鲢体重生长速度以1-3龄较高,生长拐点为2.2龄,鳙体重生长速度以1-4龄较高,生长拐点为3.3龄。为了使鲢、鳙放养的除藻效应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傀儡湖渔业利用鲢应以4龄为起捕年龄,鳙应以5龄为起捕年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在完成高位水蓄水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 于 2017 年 5 月、8 月、11 月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丹江口水库共记录浮游植物 7 门 114 种属(包含变种), 以绿藻门种类最多(65 种); 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 7.71×106 ind/L, 平均生物量为 3.37 mg/L; 绿藻、蓝藻及隐藻门藻类密度合计占比达 86.31%, 且均超过硅藻门藻类 (占比 13.50%); 浮游植物的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m)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N)都主要分布在 1~2 之间, Pielou 均匀度指数(J′N)主要介于 0.4~0.7 之间, 平均值依次为 1.35、1.78、0.58; 据估算, 浮游植物所能提供的鱼产力为 101.1 kg/hm2 。相似性分析(ANOSIM)、多元置换方差分析(PERMANOVA)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 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且基本都是由优势种丰度的变化引起的; 空间上差异不显著, 不同库区间具有一定的同质化趋势。对比以往的研究发现, 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区藻类密度与生物量有所增加; 硅藻占比明显下降, 蓝藻门、绿藻门藻类已成为库区主要种类; 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群落结构较为简单, 稳定性不高。 本研究结果为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及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稻虾综合种养对稻田土壤肥力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对潜江市稻虾综合种养田(渔沟以TRC表示、田面以PRC表示)和水稻单作田(以RM表示,作为对照)土壤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主要肥力指标和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各土层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均表现出PRC RM TRC的趋势,有机质(20~30 cm土层除外)、氨氮含量表现出RM PRC TRC的趋势,硝态氮含量表现出TRC PRC RM的趋势。各土层的Cu、As、Mg和Mn含量均表现出TRC PRCRM的趋势,而Cd、Pb、Fe和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除0~10 cm土层外,Cr、Zn和Ni含量在TRC、PRC和RM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根据《GB 15618—2018》中的污染风险筛选值,各土层的Cr、Cd、Pb、Zn、Ni、As含量均未超标,而Cu含量普遍超标,超标率的范围为14%~46%。研究表明,稻虾综合种养可能会促进田面土壤中氮磷的积累、降低渔沟土壤氮磷的含量,也可能引起土壤中Cu、As、Mg、Mn的积累及Cd、Pb、Fe和Ca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大水面鳜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 从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社会效益 3 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稻田养殖环境条件下,利用特定设计的试验设施,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对配合饲料感知能力,以期为合理确定养殖水体投饵点数量和空间布局、增加饲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克氏原螯虾对配合饲料感知的最大间隔距离估算为12 m;在食物间隔距离3 m和6 m捕获的雌虾与雄虾数量无显著性差异(χ2>1.19, df =1, P>0.270),表明雌性与雄性对配合饲料的感知能力可能没有显著差异。食物感知-搜索时间与食物间隔距离呈正相关,在食物间隔距离为3 m、6 m、9 m、12 m时,食物感知-搜索的最短时间分别为(1.8±0.5) min、(5.0±1.1) min、(11.4±1.7) min、(25.2±2.4) min,最长时间分别为(3.4±0.9) h、(7.3±0.6) h、(9.0±0.8) h、(10.0±1.3) h。当食物间隔距离为3 m和12 m时,接受配合饲料刺激后分别有(68.2±1.6)%和(36.3±1.9)%的克氏原螯虾能在3 h内到达食物源。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配合饲料感知的能力在12 m以内,食物间隔距离越小,食物感知-搜索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不同湖泊禁捕策略对三种鲌类的种群动态与生态位重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全年禁捕湖泊—西凉湖与季节性禁捕湖泊—斧头湖为研究地点,三种鲌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达氏鲌(Culter dabryi)、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鱼类单位努力捕捞数量、单位努力捕捞重量、全长、体重与肥满度指数等种群动力参数;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鲌类的食物来源及贡献率,比较了不同禁捕策略湖泊中的三种鲌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营养生态位宽度及重叠指数。结果表明:(1)全年禁捕湖泊中的三种鲌类的单位努力捕捞生物量显著高于季节性禁捕湖泊,且全长分布范围比季节性禁捕湖泊更广;(2)季节性禁捕湖泊中,三种鲌类的时空生态位显著重叠;(3)全年禁渔湖泊中,三种鲌类具有更广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本文研究结果将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制度的完善和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