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科技和教育需求过剩与高等农业院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定位: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四得"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扶持农业企业,带动地方经济;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引导相关资源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该文结合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培养技术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培养的主要路径: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对"技术型农民"培养进行统筹管理,高等农业院校负责其培养计划的实施,农业企业为培养工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农业科研机构为培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培养有效果,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文章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文化素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师资、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以及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定位,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应从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三个途径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迫切需要创立一个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高等农业教育系统,这将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分析了基于"三农"的农业院校职能和面向"三农"的高等农业教育现实情景,提出了农业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张办学规模、调整学科结构、改革培养方式和创新服务机制的改革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社会服务、人才支持、开辟生源新渠道和促进产教融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等方面,阐释高等农业院校培养职业农民的意义和优势。从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再培训和农业专门人才短期培训的角度分析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专门人才培养现状。构架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图,涉及学员选拔、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效果三个主要环节,旨在打通职业农民教育的准入,体现高等农业院校在职业农民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使职业农民培养成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高等农业院校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实施的建议,即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转换机制;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融合;搭建高等农业院校科研创新与科技推广通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院校应当培养大批“新型高级农民”,“新型高级农民”可以在应对外来农业挑战、寻找中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农业劳动素质水平、缩小地区间农业差距、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院校知识和人才荟集,广大农村资源丰富,校地联合共同培养现代化高效农业卓越人才,能够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的功效。"卓越园艺师培养计划"就是通过"一对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校地联合培养高效农业卓越人才新模式,寻求培养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现代化高效农业卓越人才的新途径,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创新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探寻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 《河南农业》2012,(22):1
鉴于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担忧,职业农民培养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速培养职业农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谁来培养职业农民?谁来担当职业农民?怎样培养职业农民?我们曾经有较好的农业教育资源。除全国重点农业大学外,几乎每个省都有不止一所农业大学,每个地级市都有一所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或农业中专。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源减少和学生就业困难,部分农业院校纷纷减少涉农专业和招生人数,甚至连涉农的名字也给改掉了。一方面,农业院校去农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9.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无人种田"问题乃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辨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若干典型模式,详细阐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探索出的"三位一体"培育载体+"一主多元""政校共建""校企联动"多元化合作的"西农"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迫切需要创立一个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高等农业教育系统,这将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分析了基于“三农”的农业院校职能和面向“三农”的高等农业教育现实情景,提出了农业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张办学规模、调整学科结构、改革培养方式和创新服务机制的改革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等农业院校具有进行农业推广工作的丰富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是一支重要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强化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推广工作对农业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并能够促进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强化高等农业院校进行农业推广工作的若干推动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等农业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具有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农村教育科技培训体系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文章介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并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入手,探索了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政府培育新型农民模式与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农民模式比较,以及不同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农民模式对比分析,指出构建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农民创新模式应坚持适用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市场性原则,并提出搭建一个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平台,实施多方联动,促进产学研和培育新型农民的结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高等农业院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教育投入向教育产出转化以及自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差、培训方式单一、培训不系统和不连贯及教材缺乏等问题,应通过构建高等农业院校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组织管理和教材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树立为基层办学的指导思想,确立为乡镇以下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农民大学生的观念 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研以及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面向基层办学  相似文献   

16.
李伟东  潘伟明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8):290-291,301
加强高等农业教育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状况,应该学习国际上高等农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完善高等农业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现代农业的研究和推广,推动技术创新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及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各类人才。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应该明确各级政府对高等农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高等农业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财政拨款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持高等农业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新型职业农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成为社会共识。高等农业院校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关口"前移,利用学科、师资、平台等优势,通过广泛宣传、加强融合、打造平台、创新模式、树立典型等方式,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后继者,既能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素质不足问题,又能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培育高素质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的援助机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对塑造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分析高校(包括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闲置资源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的援助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历史文化是高等农业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又承载着中国人顺天应时、阴阳和合的仁和精神;精耕细作、克俭于家的勤劳精神以及关心民生、强农兴邦的报国精神。高等农业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立足"大宣传"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农业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农业院校学生自觉弘扬中国精神、争做中国强农梦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高等农业院校应当担负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使命。江西农业大学通过凝练学校自身特色,构建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三理念+三平台+三举措"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在服务江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体系构建、培育条件平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为此,文章认为,今后高校应在"创新理念,明确目标,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多方聚力,共担责任,强化培育平台建设""提升能力,务求实效,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