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位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粒...  相似文献   

2.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风沙瘠薄农田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别,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呈逐渐降低趋势;空秆率、秃尖长、子粒容重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单产呈抛物线趋势,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索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寻求最佳种植密度。设置7个密度处理,3次重复,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郑单22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1 096.35+2 770.48x-250.62x2(r=0.916 6)。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22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增加,双穗率下降;不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影响明显,对穗行数和出籽率影响较小。生产中郑单2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25~6.0万株/hm2。该研究为郑单22玉米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种植密度 (10 5 0 0 0、135 0 0 0、16 5 0 0 0株·hm-2 )条件下 ,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对玉米的农艺性状进行调节 ,降低株高、穗位高 ,增加茎粗 ,减少空秆率 ,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鲜、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 ,特别是在玉米的饲用生产上可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新品种玉农76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减,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双穗率、穗粒重、百粒重则逐渐降低,出籽率和穗行数相对稳定。玉农76在中等肥力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高肥力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邯玉39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邯玉396玉米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7.5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邯玉396穗长、穗粗、行粒数以及出籽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变短,穗粗变细,行粒数减少,出籽率降低;超过适宜种植密度7.50万株/hm~2后,倒伏率明显增加,空秆增多,秃尖增长,产量降低。邯玉396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特性,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玉米生命素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验证其在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产量要素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特进行了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玉米施服生命素后,株高和穗位降低,气生根增多,穗粒数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种植密度,连续两年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均增加,倒伏、倒折率亦增加,植株抗倒能力降低;玉米产量均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玉米产量获得最高值的种植密度两年份间有差异,2012年最适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2,2013年度由于玉米倒伏倒折发生较重导致实际穗数降低,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漯玉16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其叶面积、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漯玉16的株高、穗位高和棒三叶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茎粗先减少后略有增加.穗长逐渐变短,穗粗减小,秃尖长和空秆率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均有推后,生育期延长.综上所述,玉米新品种漯玉16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适中,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于2017年对玉米郑单958常规单株种植和宽行双株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生育时期、生育期、空杆率、倒伏率、单株叶片数、穗长、穗行数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有下降的趋势,株高、穗位、秃尖、穗数增加趋势较明显,双穗率、穗粒数、单穗重下降趋势较明显。玉米郑单958高密度双株种植比常规种植方式产量增加811.5 kg/hm~2,增幅9.5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玉米宽行双株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15年开展了本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同一个品种在同一试验点,等行单株种植、等行双株种植和不同种植量条件下,其各个生育时期和生育期的天数没有变化;不同种植量的株高、穗位、空秆率略有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穗长变短、穗粗变细和秃尖增加的趋势;其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出籽率和单穗粒质量均有减少趋势。宽行双株种植比当地大田常规种植方法667 m~2产量增长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新品种"新安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新安5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水平下,新安5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显著变短,株高和穗位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密度间的倒伏率、空秆率、行数差异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减少,千粒重变化较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新安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 302.19株/667m2。在太和、界首2个试点进行了密度为5 000株/667m2的小面积生产示范,均表现为高产、稳产,示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高密度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8个玉米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表现不一致。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经济系数,株高、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在90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空秆率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行粒数,容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株高、穗位、穗长、穗粗、倒伏率则是通过各性状因子对产量负效应影响多于正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玉黄金、烯世宝、玉米壮丰灵、玉米健壮素4种玉米生长调节剂在金海5号玉米上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同时降低玉米空秆率和倒伏株率。玉米主要经济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质量都有一定的改善,产量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A处理比对照增产达17.43%。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新品种郧单22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料和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郧单2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在4个施肥水平中,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水平处理的穗长、穗行、出籽率、千粒重、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及二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导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和施肥量太高时,产量出现降低.农艺性状变化规律与产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最佳处理组合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密度为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为防止倒伏应适当施用氮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长势较好.空秆率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品种、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8个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明显,种植密度由6.75万株/hm~2增加到8.25万株/hm~2时,华丹336、郑单958、陕单609、华宇16、华丹405均表现为增产,增幅为1.01%~21.85%,其中陕单609增产幅度最大,华丹405增幅最小;陕单618、先玉335、华丹8000产量下降,降幅为0.01%~15.23%;密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对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百粒重、籽粒含水量等影响效应不同,对品种生育期无影响,但倒伏率明显增加,增幅达23.98%。因此,在生产中不能盲目密植,要根据品种特性适度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