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良好、高质高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通过本区域试验示范推广加快构建高产、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推动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形成高效配套技术。该模式在乌鲁木齐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中应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郭延德 《新农业》2011,(10):14-16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优缸作物马铃薯耐干旱,耐瘠薄,抗灾力强,稳产高产,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产业链长,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也是高效、优质、创汇、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物,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水稻作物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作物的产量,使我国粮食作物得以稳定生产,将氮肥(N)投入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我国水稻在种植与生产方面一直面临着十分重要的问题,即高氮肥(N)有效投入问题与低氮肥(N)利用效率提升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难题,使我国水稻作物的产量、质量以及氮肥(N)的利用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本文将重点分析水稻高产技术与氮肥(N)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湖州发展对外综合开发区高效生态农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生态农业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全面开发农业资源,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和先进管理经验,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举措。但在农业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结合湖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建设,指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和目的,为其它相关农业开发区高效生态农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种养循环模式的现状,探讨了种养循环模式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土地流转、种养脱离、种植品种单一、基础投入太大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利于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山西省作物生产现状,提出开展山西省作物高产高效综合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节水省肥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棉田高效种植模式及开发、高效经济作物高产关键技术与开发、作物抗逆与环境友好技术研究及开发、农业成果转化扩散模式),并分析了该综合技术研究对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调节、控制、管理农业生产,从而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农业是科技兴湘之本,是科技兴农之路,也是科技兴农之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浙江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显得越来越迫切。在全面分析浙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我省作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浙江现代农业的目标模式,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浙江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生态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现阶段,如何科学运用零排放的低碳生产循环模式并实现动植物全天候高效生产的生态农业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渔菜共作"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将根据其特点和优势,分析该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方法,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产品技术指标、施用方式、功能与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在未来生态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由于能够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粮食作物、园林植物、中药材等许多作物,其在未来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将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彝族传统农业具有环境利用、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的多样性。根据环境条件安排农作生产,利用混作、间作、套作、混牧以及农牧结合等生产技术模拟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彝族传统农业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维护了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以单一化规模生产取代传统农业的多样性,不论是“以粮为纲”还是“以钱为纲”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灾害性气候频发以及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发展适应环境特点的、适度规模化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利用森林植被发展林下种养殖,应用现代生物多样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将是彝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综述自60年代“绿色革命”以来,欧美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新技术措施,首先是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其次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产量上固然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在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其它问题,从长远的、持久的利益出发,国内外农业界知名人士考虑能不能从加深对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内在复杂关系的认识,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寻求一种既经济而又符合环境要求的稳定、经久不衰的农业生态体系,以取代现代农业中那种高投入、高成本的农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3.
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南省农作制度的类型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指导该区域农作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近60多年来的年鉴统计数据,对湖南省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主体模式及布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对策。首先,介绍了湖南省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农作物种类、人均耕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近60多年来农作制度的变化过程。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减少,林、牧、渔业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下降,非粮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重快速上升;水稻单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湖南省农作制特点,可划分为湘北商品型、湘中湘东城郊型、湘南外向型和湘西特色型现代农作制发展区。其次,阐明了湖南省发展稻田现代农作制所面临的问题,如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全省人均耕地仅为0.06 hm2;冬闲田面积增加,冬闲田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从强化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协调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稻田多熟制、提升稻田现代农作制科学技术体系等发展对策。通过提出稻田现代农作制的战略调整,建立科学的现代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可为提升湖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呼伦贝尔市的农业生态环境,本文从历年来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化肥施用情况、农药及农用塑料薄膜用量的变化,反映出该市的农业生产方式、肥料利用率、农业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农业环境现状,并分析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具体原因,提出保护农业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现阶段提高植保水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南皮县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中所进行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permits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annual crops in some of the acid, infertile soils of the Amazon Basin. Studies in Yurimaguas, Peru, show that three grain crops can be produced annually with appropriate fertilizer inputs. Twenty-one crops have been harvested during the past 8(1/2) years in the same field, with an average annual production of 7.8 tons of grain per hectare. Soil properties are improving with continuous cultivation.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validated by local farmers, who normally practice shifting cultivation. Economic interpretations indicate large increases in annual family farm income and a high return on the investment of chemical inputs. Other promising land use alternatives include low-input crop production systems, paddy rice production in fertile alluvial soils, and pastures or agroforestry in rolling areas. Stable, continuous food crop production i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humid tropical regions experiencing severe demographic pressures. For each hectare of land managed in a highly productive manner, there may be less need for clearing additional tropical forests to meet food demands.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生物健康农业新理论和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新 《农学学报》2018,8(2):95-100
在分析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利弊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全新的生物健康农业(Biology Healthy Agriculture),是指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栽培各种农作物或养殖农业动物,实现大健康理念、生物技术与农业的和谐“联姻”,并融入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生产安全健康终端农产品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系统论述了生物健康农业新理论和产业化发展的理论要点,从发展遵循的原则与功能定位、区域产业体系和支撑技术体系与发展目标等方面阐述了生物健康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我国发展生物健康农业的必要性、优势以及意义,以期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精神需求提供依据,从而通过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实现传统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87-2488,2490
在简单介绍粮食生产现状及粮食安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农业的5个发展趋势: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产品结构高级化、农业生产过程高科技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农业高度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山西省作为农业欠发达地区,其未来农业如何发展,如何在山西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实现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急需明确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山西农业现状,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今后山西农业发展的方向:至2020年,在耕地保有量40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33.5万hm2的基础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宜半干旱地区的高产作物玉米和马铃薯,使粮食总产量达到140亿~150亿kg,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90~410 kg的安全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实现畜牧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