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树木学”是林学、森林资源保护和游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树木学”课程涉及了树木形态、分类、植物地理、生态和资源利用等综合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该课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树木学的内涵。根据现代林业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树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树木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重视教材建设,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为林学专业高等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学、土壤肥料学课程是农林高校中林学、农学、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多年来,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教学、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各专业的学生获得了有关植物栽培和养护的土壤肥料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比较注重结合国内外的教育形势,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此为契机,我们围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结合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强化实践教学,调整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关于"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许多专业诸如林业、农业、环境、生物工程等都开设了“植物学”课程。“植物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专业课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都增加了对“植物学”课程建设的投入,出版了许多新的教材,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了相关网页,使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植物学”的课程体系中,解剖部分条理性较强,容易掌握,但分类部分则较为枯燥,不利于学习和记忆,学生普遍反映“学不会,记不住”。植物分类部分历来都是“植物学”的一个重点。分类是基础,更是手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4.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林业科技的发展,林业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高等林业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森林培育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必须随时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以适应林业科技和生产的需要。该文在介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是园林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涉及了植物学、花卉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其课程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课程教学却鲜有涉及。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教学的集中性与植物生长周期间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探讨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二是根据教学大纲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三是采取SPOC、思维导图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四是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评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液压传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中,显得比较孤立。虽然与“流体力学”、“工程图学”等课程有联系,但联系也不太紧密。该门基础课给人的感觉是来得突然,去得干净。初接触该课内容时,学生觉得内容较新;课程学完后,后续课程绝少有提到液压技术的。致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接触到液压设备时,学过的液压知识在记忆中已经淡化,这时他们才深深体验到液压知识的重要。根据“液压传动”课程的这些特点,以及学生在大学和工作后对本课程的反馈信息,我们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优化。 1采用多种教材 我校历来…  相似文献   

7.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艺术”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巨大。该文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原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为更深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类识别类课程主要包括森林植物学、树木学、野生植物资源学、森林生态学、食用菌栽培学、动物学、绿色食品资源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森林资源类识别类课程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粉笔 黑板 书本”的  相似文献   

9.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滑坡的原因和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针对目前“森林培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优化其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树木学"是林学、森林资源保护和游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树木学"课程涉及了树木形态、分类、植物地理、生态和资源利用等综合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该课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树木学的内涵。根据现代林业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树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树木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重视教材建设,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为林学专业高等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森林培育学”在高等林业院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美国普渡大学的农学常年排名全美第一、世界前十,其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为此,基于在普渡大学访学时的听课体验,通过分析总结,指出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特色是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承与更新、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提供丰富的课程教材和相关专著等教学辅助资料、制定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科学的课程考核、充分发挥助教制度的辅助教学作用等。同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我国高校“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应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着眼专业发展的国际化;从内容和方式的更新入手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效果;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辅助资料;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切实发挥其指引作用;从以学生为主体出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启发思考和鼓励参与;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兼顾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明确助教的职责,切实发挥其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游憩资源评价与开发学”是我校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为我国旅游区的优化建设和科学地规划设计服务的一门课程。“游憩资源评价与开发学”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而且涉及到人文科学;不仅涉及到历史文化,而且也涉及到现代科学以及名山、大川,地质地貌、花卉草木等。同时,本课程  相似文献   

14.
“经济林栽培学”是经济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经济林树种栽培理论和实践技术,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和保障,拥有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文章在分析“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及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并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课程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专业价值,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林业及涉林农业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湿地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实践类专业基础课。东北林业大学"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理顺知识衔接,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条件等措施,提高了"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规划”是农林高等院校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由于它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所以往往被安排在大学本科第7学期开设,课时为50学时。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先掌握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工程、森林生态学和林业生态工程等专业知识。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实践,深刻体会到其教学的难度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现就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与同仁商榷。(一)“水土保持规划”课程的起源和发展我校的“水土保持规划”课程开设于1990年。在此之前,水土保持规划属于…  相似文献   

17.
森林培育不仅涉及森林生态系统,还涉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系统。“森林培育学”是林学和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需要处理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十分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为此,开展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其次,在分析参与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问题设置和学生的参与途径;再次,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围绕森林培育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林学专业的森林康养方向是近年来为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新设的培养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我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需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核心课程,教学重点关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间及其与森林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涉及生物学、环境学和森林经营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内容繁杂、课程案例缺乏专业衔接、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提出了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核心课程“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举措:依据专业需求与培养目标,调整优化理论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度,充分发掘和填补专业案例库;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森林康养基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开展特色实践教学活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内容与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契合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了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森林调查知识”(简称森调)是中等林业学校林业专门化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由测量、测树、森林资源清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有关林木测算、森林资源清查、一般测绘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其重点是森林资源的调查内容。笔者从事多年的“森调”教学和多次指导二类调查的毕业生产实习,现就“森调”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谈谈上好"森林昆虫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昆虫学”是我国林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刚开始讲授这门课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艰难费劲,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笔者从事森林昆虫学教学、实验工作多年,从中拾得几点体会,提出来以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