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牧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是为牧区养殖业发展而服务的,主要包括良种繁育、畜禽诊治、疫情检测及重大动物疫病控制等服务。本文通过对甘南牧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高甘南牧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广大农牧民,使甘南牧区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付转叶 《当代畜牧》2013,(33):58-59
在禁牧政策的指引下,半农半牧区畜牧方式应该因地制宜,不断优化。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制定鼓励政策、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改良品种或品质等措施,提高农牧民的畜牧效益,促进生态农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草原、牧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内涵与相互关系,阐述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在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筑牢生态屏障和减轻农区压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草原牧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邃的草原文化、多样的物质传承、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以下推进草原牧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延伸绿色畜产品产业链、打造价值链,实现产业兴旺;通过草原改良措施,提升草原人口承载力,发展多种产业吸收富裕的农牧民,实现生态宜居;强化牧区教育,传承草原文明建设成果,培育农牧民的良好风气,实现乡风文明;完善法律法规,改善法治环境,增强法治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自治的作用,实现治理有效;政策支持和引导草原牧区发展文化旅游业、花卉业、食品业、药材业等多种产业,实现草原牧区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笔者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内容;内蒙古"十一五"时期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重点;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状;制约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牧民意愿、带给农牧民实惠、得到农牧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应当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牧,以城带乡"的基本方针指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建设模式的总结与提出,既是对试点示范的总结,也可以指导示范工作,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总结和介绍了新牧区建设的一些发展模式,如产业带动型、城郊工业园区带动型、生态农业带动型、传统文化旅游带动型、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型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内蒙古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农牧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且来源单一、农牧业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农牧户的经营规模小与科技发展的特定要求不适应、农牧业科研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以及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农牧民整体科技水平低等问题,影响了科技的发展,需要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以推进内蒙古新牧区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浅谈乌鲁木齐市牧区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牧区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牧区草原休闲农业对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同步奔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民是关系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论与政策研究重大而现实的主题。对"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是甘孜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近年来,在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4年,全州各类牲畜存栏505.9万头(只、匹),出栏率23%,商品率14%。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9%,畜牧业正在挑起农牧民增收的大梁。但尽管如此,从牲畜出栏率、商品率来看还是普遍偏低,尤其是牧区更是如此,严重制约了牧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青措 《青海草业》2010,19(3):49-51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的分析,提出加快推进牧区草场流转是推进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规模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实行草场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试分析了制约牧区草场流转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搞好牧区草场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2007年起青海省海北州继续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畜牧业生产措施,使全州畜牧业生产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北州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该地区继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推动藏羊、牦牛、饲草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藏羊、牦牛、饲草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名优特”新品牌;深化大数据在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重点做好“草、畜、种”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工作:抓好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青藏高原西藏那曲市的183户牧户数据,运用双栏模型探讨了资本禀赋的各要素对牧民减畜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1)样本区牧户的减畜意愿较高,整体来看有61.40%的牧户愿意减畜,且愿意减畜的牧户当中,有67.16%的牧户愿意减畜的比例为当前养殖数量的30%及以下。2)经济资本中的牧业收入和拥有的房产价值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家庭贷款、政府补贴和牲畜数量均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愿意减畜的条件下,家庭贷款、家庭储蓄、固定资产对牧民的减畜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文化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对牧民的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社会资本中的制度信任和人际网络对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组织网络对减畜意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愿意减畜的情况下,制度约束对牧民的减畜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鞠馨  哈洁  王冰莹  陈晨  李治国  韩国栋 《草地学报》2022,30(5):1263-1272
家庭牧场是草原牧区的主要生产经营单元,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牧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评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基于四子王旗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依据草场面积划分为小型牧户(SH)、中型牧户(MH)、较大型牧户(RLH)和大型牧户(LH),通过构建以投入为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DEA-ost模型以及Tobit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0.764)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中小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相对偏低,即在当前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下,荒漠草原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且畜牧业支出比例和牧户载畜率与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牧户通过减少家畜养殖成本投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合理增加人工草地面积等方式提升牧场生产效率,以期实现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智荣  陈梅梅  闫敏  李平 《草地学报》2022,30(12):3392-3401
为探究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锡林郭勒盟219户牧民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草原补奖政策促进牧民增收,尤其是对低收入牧户家庭增收效果显著;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对牧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当草场使用面积、年初家畜数量分别增加1公顷、1羊单位,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02%,0.15%;劳动力比例、家畜出生率及出售率分别提高1%时,人均总收入分别提高0.65%,0.43%,1.83%;各因素对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影响及作用程度具有差异性,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比例增收效果趋于加强,而家畜出生率和出售率的增收效果则趋于减弱。因此,建议引导牧民发展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高牧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高山美利奴羊推广改良进度,增强细毛羊产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经过广泛调研发现,优质高山美利奴羊推广前景广阔,但由于推广体系、羊毛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羊毛市场疲软及肉羊产业冲击,细毛羊养殖比较效益不高的情况下造成推广缓慢。随着国家种业振兴计划的开展、牧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牧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利用政策优势、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建立完整的繁育推广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技术人员培训,重拾农牧民养殖信心等措施,加强优质细毛羊品种的培育和保护,加速优秀细毛羊品种的改良扩繁,加大细毛羊产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细毛羊产业链合作社建设、提高细毛羊养殖效益及其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家畜养殖规模是草地载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对于引导牧户合理放牧,遏制草地退化,确保我国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根据在青海省调查获取的牧户数据,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了冻原高山草地上相关因素对牧户家畜养殖量的贡献率,进一步采用分位数回归深入剖析了不同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探索家畜养殖影响因素在牧户规模层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冻原高山草地牧户家畜养殖量的主导现实因素为自然因子,其余影响因素依次是政策因子、教育因子和非牧因子;中等以下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受家庭劳动力和非牧就业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中等及以上规模牧户家畜养殖量受人均经营草地面积和草原补奖政策的显著影响,补奖政策中禁牧比草畜平衡更能达到保护草地生态的目标。建议增加牧区非牧就业机会,积极引导中等以下规模牧户参与非牧就业,同时加大冻原高山草地禁牧范围,并在补偿标准上对中等及以上规模牧户适当倾斜。本研究发现了冻原高山草地上家畜养殖影响因素在牧户规模上的异质性,为政府针对不同规模牧户区分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梅  杨欣悦 《草地学报》2022,30(12):3381-3391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牧户会采取多种适应行为来应对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牧户的适应行为,对于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促进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牧户的调研数据,利用DEA-Tobit方法,就牧户在极端气候下的适应行为对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牧户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采取购买饲草料和增加圈养天数的适应行为均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低;而新建或维修棚圈、打井等措施需要充沛的资金投入,这些适应行为在短期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成本,不利于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由于牧户自身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较弱,政府应建立灾害预警机制,促使牧户在极端气候灾害发生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行为,在极端气候发生时,政府应提供饲草料的补贴方式,助力牧户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郭章栋  冀昊  李敏 《草地学报》2022,30(2):278-287
本文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74份牧民调查数据,从人力、社会、经济、金融和自然资本5个维度刻画牧民的家庭资源禀赋,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草原补奖政策对家庭资源禀赋影响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1.83%的牧民...  相似文献   

19.
自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展以来,定居牧民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北疆地区3个市(县)牧户生计调查所得到的459户样本数据,通过牧户类型划分,运用定序Logit方法分析牧户的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牧户的生计资本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福海县牧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纯牧业牧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塔城市牧户生活满意度最高,纯牧业户满意度高于兼业户和非牧业户.牧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会提升牧户的生活满意度,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会降低牧户的生活满意度.鉴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丰富牧户生计资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牧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着牧区未来的发展。本研究基于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意识以及社会公共空间三个角度,通过建立牧户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和障碍度模型,评估了牧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牧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0.360 1,处于一般等级。其中,牧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指数最高,社会公共空间指数次之,最后为自我发展意识指数。因此,建议应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完善草场流转机制,提高牧户自然资本;积极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及其他类型培训,以技术促农牧民增收;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通讯设施建设,以促进村务公开更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