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实状况,从新牧区建设的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政治层面4个方面,提出了与新牧区建设相关的民族、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合作社组织形式以及民主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社会有机体的构成要素,如何使每个层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抓住不同层面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是发展农村牧区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举措,是以嘎查村为基本单元的农村牧区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农村牧区产业建设、农牧民增收和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深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在认真总结自治区一村一品的发展状况、有益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内蒙古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牛羊肉类产业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羊肉类产业是内蒙古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近20年来,内蒙古肉类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牛羊肉类已成为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变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是新阶段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牧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村牧区小康建设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笔者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内容;内蒙古"十一五"时期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的重点;内蒙古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现状;制约内蒙古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牧民意愿、带给农牧民实惠、得到农牧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5):F0003-F0003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执行《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4月12日自治区农牧业厅和自治区旅游局共同召开全区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经验交流会。自治区农牧业厅翟琇副厅长和自治区旅游局白薇副局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翟琇对全区休闲农牧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从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高度,强调了加快推进休闲农牧业的重要性,提出抓好休闲农牧业是农牧业主管部门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和社会共识,推进自主创新,加速科技进步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具有基础而长效的作用。阐述了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科技发展的总体思想、发展目标及科技发展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自"十一五"规划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从原来的"一二三"模式向"二三一"模式转变。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经济体的内蒙古牧区,其产业结构也随之由"一二三"模式向"二三一"模式转变。笔者利用2000—2014年15年的内蒙古牧区产业数据,从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牧民收入增长的关联、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耦合关系、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效果,并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大量转移,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加快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快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大量转移,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加快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快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八五”期间是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牧区合作经济自我发展,不断完善的时期,合作经济业已成为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在牧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据对内蒙古牧区462个苏木,3452个嘎查的调查,“八五”末期,内蒙古牧区合作经济可分配总收入已达39.5亿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59%;牧民出售各类产品的综合商品率达到672%;第一产业的商品率达64.5%。“八五”期间,牧区合作经济的发展虽达到一定水平,但仍存在着地区间、产业间及牧民收入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生产基础薄弱,投入资金短缺,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协调该区域人地关系,缓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有序和谐发展。[方法]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人口现状、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草地退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内蒙古牧区2000、2010、2015年的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分别为3.68、3.88、3.89,均大于1.250。2000—2015年,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草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内蒙古牧区各旗县的草地退化指数均小于90%。[结论]内蒙古牧区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和牧业人口均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部和北部较稀疏的分布态势。内蒙古牧区人口与草地资源承载力关系表现为人口超载状态,2000—2015年人口超载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理数据的分析得出,第一产业依然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收入增加主要还是依赖于第一产业。发展畜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主业化进程是解决农村牧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广大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新形势下,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提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畜牧业发展思路,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做好新时期畜牧业工作,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村经济具有现代农业的基础结构,畜牧业比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潘耀国研究员在2003年上半年完成的内蒙古农村经济考察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内蒙古的畜牧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可概括为“四大转变,两大转移”。他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潜在经济增长点的分析,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对牧区畜牧业发展有参考价值,现将分两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新牧区建设是一个不同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及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就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牧区、牧业、牧民问题,历来是关系甘孜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由于甘孜州地处高寒、气候恶劣、畜牧业基础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差,特别是牲畜吃草地"大锅饭"的问题和牧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牧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快广大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新形势下,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提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清畜牧业发展思路,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做好新时期畜牧业工作,为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牧区建设是一个不同于农区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以及民族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就内蒙古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全面推进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