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是中国第三大缺粮省份,同时是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一个省份,正常年份的省外输入粮食消费份额占极大比重,产需缺口较大,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沿海地区的缺粮风险就会引发其他产粮区的粮食安全风险,因而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对于福建省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在新时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与背景下,福建省需全方位采取多举措,紧抓粮食生产,进一步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基于此,在对福建省粮食安全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期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的新思路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总量不足,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新的粮食安全观、国际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以及粮食生产特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特点和要求。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和长期战略构想,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促进科技支撑、建设服务体系、科学引导消费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甘肃粮食安全总体形势任务定位国家为保障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将全国分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甘肃为产销平衡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定位是,满足区域内部粮食供需平衡。按人均年消费粮食410公斤,甘肃2650万常住人口计算,甘肃年消费粮食1086.5万吨,甘肃粮食产量在1100万吨以上,可在产量方面完成任务要求,但甘肃粮食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还不平衡,需要与省外进行品种调剂。  相似文献   

4.
高松青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2):1873-1874
浙江是我国第2大缺粮省份,针对浙江粮食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自给率逐年降低、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警戒水平等现状,提出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入手,打通粮食上下游产业链,为浙江铸造起一道粮食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内蒙古1951-2007年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及相关调查,运用动态与静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粮食产量、种植结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粮食总产量呈明显的波浪式变化,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粮食单产也有所增加,且单产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播种面积的变化不大.粮食安全总体上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但在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以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安全标准,依据自然分类法,内蒙古的粮食安全可以划分为5个等级:极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较安全区,安全区和极安全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APEC地区粮食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在世界粮食供给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地区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粮食安全评价研究。【方法】利用机制法模型测算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作为粮食安全评价的基础;分别从粮食生产与消费、粮食增产潜力、人口承载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APEC各成员体的粮食安全形势。【结果】APEC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总和为17.39亿t,其中中国的潜力总产5.69亿t,为区域内最高。比照当前的粮食现实产量,总体来说,各成员体均具有一定的增产空间,但如果综合考虑人口承载、粮食消费等情况,各成员体的粮食安全形势呈现分化态势,除日本、韩国外,发达成员体总体上略好于不发达成员体。【结论】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区域粮食生产潜力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将是保障APEC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的首要任务,即要提供充足的粮食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塔吉克斯坦粮食自给率很低,粮食消费主要依赖进口。本文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线性回归模型及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测算了塔吉克斯坦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耕地少,人口超载严重,粮食短缺严重,粮食安全保障低。在耕地供给约束下,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应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方青 《吉林农业》2014,(19):10-12
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力是稳定福建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在详细阐述福建省粮食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中主要遇到自然灾害频繁导致粮食减产、人均耕地少且分布不均、种粮经济效益低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的创新性和成果转化力不足等问题,并从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培训的角度对福建省粮食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福建省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首要环节。通过分析我国1995-2009年粮食生产数据,阐明了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在区域结构上存在的北移西扩趋势,加大了粮食安全的自然风险和环境代价;在产能结构上存在的粮食生产对个别省份的高度依存、主产区部分省份贡献率急剧下降和主销区自给率持续降低等现象,加大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风险度;在品种结构上存在的品种间的大面积替代、稻谷供给偏紧、玉米需求增加、大豆自给率降低等现象也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主产区历来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测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定量分析2000—2015年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研究其供需状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加0.03%;(2)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粮食安全贡献率最低的四川与最高的黑龙江相差14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4省(区)的粮食产量占粮食主产区的35.64%,粮食安全年均贡献率达44.1%,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今后应完善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风险分析及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鳌  吕胜利 《甘肃农业》2001,(5):11-11,16
一、我省粮食安全状况评估 以常用的5项指标对我省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的结果是:(1)全省已经实现了低水平的省内粮食自给.在正常年景下全省实际粮食总产量可能达到94亿千克,全省粮食总需求量约为93亿千克,但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较低;(2)推算在正常年景下人均实际粮食占有量为368千克,低于全国人均400千克水平;(3)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对常年缺粮和因灾需要救济的农户,政府及时发放和供应口粮,使低收入人口的粮食需求基本有了保障;(4)目前,我省粮食安全储备规模过大,储备率高达47%以上,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粮食安全最低储备率为17%~18%的标准;(5)主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省粮食产量与趋势产量间的波动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初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简称撒南非洲)国家的粮食形势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1)粮食生产增长缓慢,人均谷物产量逐年下降。1961年这一地区人均谷物产量为154公斤,1984年下降为100公斤,年平均下降率达1.8%。仅及联合国确定的最低人均谷物供应量150公斤的2/3。(2)粮食自给率迅速下降。六十年代初这一地区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到1984年粮食自给率仅有75%。(2)粮食进日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分别对粮食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粮食进口国(如日本、印度)的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的一些启示,主要包括:(1)健全粮食价格保护政策;(2)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建立高效的粮食储备机制;(4)加强粮食国际贸易;(5)建立粮食安全顸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粮食生产、消费、价格和供需平衡的角度,设立粮食产量增长率、粮食自给率、玉米自给率、大米自给率、小麦自给率、粮食实际价格指数和粮食消费波动系数等7个指标,组成粮食生产数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标的警度对中国历史各年综合警情进行分析得出,1984—2015年,有无警年份21个、轻警年份4个、中警年份4个、重警年份3个。最后,利用指标体系,对2020年和2025年的综合警情进行了展望,得出了无警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关注,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分析,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并提出了必须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努力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充分利用政策手段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保障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粮食主产区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简述了福建省的粮食生产、供需平衡情况,指出了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规模化经营推广受阻、种粮成本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自给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的压力加大,提出了保障福建省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1)坚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2)依靠高新技术,提高粮食单产;(3)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激励机制;(4)转变发展思路,确保粮源供给。  相似文献   

18.
梁伟森  方伟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2):215-221
从粮食安全、生产效率、绿色发展和农业科技4个维度选取指标,以广东省20个地市(除深圳)为样本,评价地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模型探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呈波动上升态势,其所包含的生产效率、绿色发展和农业科技维度总体上升,而粮食安全维度则是先升后降;全省各区域的粮食产业综合发展差异不大,粤北地区的发展形势最优.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财政支农和农村信息化,财政支农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农村信息化同时作用于粮食安全和要素优化配置;由于区域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广东省各区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重心迁移模型、基尼系数等模型,从区域、省域和县域不同尺度定量分析1998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0年间,粮食总产量增加了0.34亿t,粮食总产量较低的区域处于控制地位且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粮食总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等;粮食总产量的两极分化趋势加剧并向主产县域集中,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增大,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的单元在空间上积聚。(2)1998~2009年间,省域和县域的粮食生产向北方集中,人口却向南方积聚,粮食区域供需矛盾加剧。(3)基于1998年县域粮食总产量、199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和1998~2009年间人均粮食净变化量将研究区划为6类,输入需求强、人均粮食占有量递减型的县域个数最多。明确不同区域粮食增产的努力方向,创新国家公共资源投入与区域粮食生产级别相挂钩的配置政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汉台区粮食生产的现状、粮食消费与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台区人均粮食为229kg,远低于全国人均粮食380kg拥有量的水平。粮作比、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汉台区近30年粮食缺口较大,粮食自给率低,粮食供给难以满足当地粮食需求;按90%自给率计算,要实现2010年小康的总产目标,必须保证34575hm2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