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杂交鳢及其亲本的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杂交鳢(斑鳢♀×乌鳢♂)及其亲本的消化道淀粉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鳢消化道的淀粉酶活性在肝、十二指肠部位都显著高于其亲本(P<0.05);而肠道是杂交鳢及其亲本分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乌鳢幽门盲囊、前肠和中肠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斑鳢和杂交鳢(P<0.05),杂交鳢前肠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P<0.05)。同时,这3种鱼肝脏中的胰蛋白酶活性都比较弱,但在胃、十二指肠和前肠中较高,对蛋白的消化主要在胃中完成。杂交鳢胃、十二指肠、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脂肪酶活性都是最高的,且胃和前肠的脂肪酶活性与斑鳢和乌鳢相比差异显著(P<0.05)。斑鳢分泌脂肪酶的主要部位在胃部,乌鳢在幽门盲囊,而杂交鳢在胃部和幽门盲囊都能大量分泌脂肪酶。综上所述,杂交鳢消化组织中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相对于它的亲本来说,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则是乌鳢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分析了星斑川鲽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胃、肠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45,45℃;其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肝胰腺肠。胃、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40,35℃;其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腺胃。胃、肠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35,30,30℃;其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肠胃。  相似文献   

3.
选取来源一致、规格整齐的2龄禾花鲤1 200尾,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80尾鱼,分置于15个试验池中。各处理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40(试验Ⅰ组)、80(试验Ⅱ组)、120(试验Ⅲ组)和160 g/kg(试验Ⅳ组),正试期50 d,观测苜蓿草粉对禾花鲤前、中、后肠及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对前肠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P<0.05),其中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Ⅳ组,但和试验Ⅰ、Ⅲ组差异不显著 (P>0.05)。添加苜蓿草粉对中、后肠及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P>0.05),但它们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试验Ⅰ、Ⅱ、Ⅲ组鱼的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鲤鱼的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活性依次减弱,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远低于肠道。3)添加苜蓿草粉后前肠及中肠淀粉酶活性比较,试验I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后肠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添加苜蓿草粉能提高鲤鱼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其中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4)禾花鲤前、中、后肠及肝胰脏4部分淀粉酶的活性有较大的不同,肝胰脏>后肠>中肠>前肠。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东北林蛙胃肠道消化酶活性,试验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东北林蛙的胃和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 H值和温度与三种消化酶的关系曲线均呈单峰型;胃蛋白酶活性高于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 H值分别为1.5,7.2,最适温度均为55℃;胃脂肪酶活性高于肠脂肪酶,胃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最适p H值分别为2.2,5.2,最适温度分别为50℃、55℃;肠淀粉酶活性高于胃淀粉酶,胃淀粉酶和肠淀粉酶的最适p H值均为7.2,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960尾初始体质量约2.02 g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等氮等能饲料,其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60 d。结果显示,G20~G100黄颡鱼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0(P0.05),但各组间肝胰脏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60~G100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60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黄颡鱼胃淀粉酶活性不受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与G0相比,G20~G100前肠蛋白酶和淀粉酶、G40~G80肝胰脏脂肪酶、G40~G6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0和G60~G100胃蛋白酶、G20~G100胃脂肪酶和肝胰脏蛋白酶、G60~G80前肠脂肪酶、G20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00前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纹状缘脱落、固有膜结缔组织疏松;G20~G100肝胰脏脂肪沉积逐步加重,G60肝细胞出血坏死。结果表明,当蝇蛆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0%时,除肝胰脏MDA含量和胃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外,显著影响黄颡鱼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损伤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反应温度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s)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正常生长的日本鳗鲡(126.4~140.2g/尾)以及生长缓慢的僵鳗(3.5~8.6 g/尾)各20尾,取肝胰脏、胃、肠,分别在5、15、25、30、35、40、45和55℃反应温度下测定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正常鳗和僵鳗肝胰脏、胃、肠蛋白酶活性均在45℃时达到最高值,且蛋白酶活性(除5、15、55℃时的僵鳗蛋白酶活性外)均表现为肠>胃>肝胰脏;僵鳗肝胰脏、肠、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29.5%、15.7%和25.2%(P<0.05).正常鳗和僵鳗淀粉酶活性均在30℃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淀粉酶活性(除5℃时的淀粉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淀粉酶活性表现为肠>肝胰脏>胃;僵鳗肝胰脏、肠、胃淀粉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2.4%、73.7%和43.8% (P <0.05).正常鳗和僵鳗脂肪酶活性均在35℃时达到最高值,正常鳗脂肪酶活性表现为肝胰脏>胃>肠,僵鳗脂肪酶活性(除35℃时的脂肪酶活性外)表现为肝胰脏>肠>胃;僵鳗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分别为正常鳗的41.5%、45.6%和23.2% (P <0.05).由此可见,日本鳗鲡僵鳗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鳗,从而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p H值对大泷六线鱼胃、盲囊、前肠、后肠、肝胰脏5个部分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胃、盲囊、前肠、后肠、肝胰脏蛋白酶最适p H值依次为:2.6、8.8、8.4、8.8、7.6;淀粉酶最适p H值依次为:5.8、7.6、8.4、8.4、8.0;脂肪酶最适p H值依次为7.4、8.0、8.4、8.4、7.6。在各自最适p H值时,蛋白酶比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盲囊肝胰脏前肠后肠;淀粉酶比活力依次为盲囊胃前肠后肠肝胰脏;脂肪酶比活力依次为盲囊肝胰脏前肠后肠胃。  相似文献   

8.
实验通过改变酶反应中的pH值,分析了星突江鲽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胃、肠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3.8、8.2和7.8,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胃>肝胰腺>肠。胃、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6.6、7.4和7.0,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淀粉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肠>肝胰腺>胃。胃、肠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7.4、7.8和7.8。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肝胰腺>肠>胃。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添加果寡糖和糖萜素对中华鳖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选用2龄平均体重150 g左右的中华幼鳖,共54只,按2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随机分成9组,每组各接受一种处理.果寡糖(FOS)和糖萜素(SHP)对胃、胰脏、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而对中、后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胃、前肠和胰脏组织中第9处理组(FOS=1000 mg/kg,SHP=1000 mg/kg)蛋白酶活力最高,第1处理组(FOS=200 mg/kg,SHP=200 mg/kg)最低,第9处理组比第1处理组分别提高4.51%、6.53%和4.37%.FOS和SHP对胰脏、前肠组织脂肪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而对胃、中肠和后肠组织中脂肪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添加剂水平的增加,中肠、后肠组织脂肪酶活力也在提高.FOS和SHP对胰脏、后肠组织淀粉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而对前、中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FOS和SHP在第3水平时中华鳖的各项指标最好,FOS和SHP适宜添加量为1000 mg/kg.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盐度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 200只个体均一的瘤背石磺[初均重(16.82±2.14)g]随机分成5组,分别置于不同盐度梯度(5、15、25、35和45)下饲养,期间用海泥与螺旋藻粉(m∶m=5∶1)拌饲投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饲养30 d后测定消化道不同器官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1)各消化酶在幽门胃、贲门胃、肝胰腺和肠中均有分布,但各消化器官之间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幽门胃[(91.46±0.57)U/g]、肝胰腺[(72.63±0.59)U/g]、肠[(44.78±0.66)U/g]和贲门胃[(40.12±0.45)U/g];淀粉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肝胰腺[(87.11±1.31)U/mg]、幽门胃[(45.72±1.06)U/mg]、肠[(26.52±1.05)U/mg]和贲门胃[(23.68±0.82)U/mg];纤维素酶活性以肝胰腺[(2.02±0.01)U/mg]最高,其次是肠[(1.01±0.01)U/mg],最低的是幽门胃[(0.53±0.01)U/mg]。2)盐度对各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除肝胰腺中的蛋白酶以外,幽门胃、贲门胃、肝胰腺和肠中各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盐度15和25时活性最高,盐度45时活性最低。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度(盐度5~25)对各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均具有激活作用;其中,盐度15~25时消化酶活性最高,有利于瘤背石磺对饵料的消化吸收;而当盐度高于25时,则会抑制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消化系统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5.8~7.8范围内,月鳢成鱼胃粘膜组织、前肠粘膜组织和肝胰脏淀粉酶的适宜pH值分别为7.4~7.8、7.8和7.8,对于脂肪酶则分别为7.4、6.6和7.0。不同消化部位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日本鳗鲡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反应温度下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s)及其僵鳗消化酶活性的差异.试验选取正常生长的日本鳗鲡(126.4~140.2g/尾)以及生长缓慢的僵鳗(3.5~8.6 g/尾)各20尾,取肝胰脏、胃、肠,分别在5、15、25、30、35、40、45和55℃反应温度下测定肝胰脏、胃、肠中蛋白酶、...  相似文献   

13.
糖萜素对鲫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测定了饲养30d鲫鱼的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0mg/kg糖萜素能显著提高鲫鱼肠道和肝胰脏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且效果优于基础饲料中添加4mg/kg的黄霉素组。  相似文献   

14.
将200只21日龄罗斯肉鸡分成5个处理组:处理1组(正对照组)、处理2组(负对照组),处理3~5组在负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各添加一种商业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产品。测定肉鸡生长性能及42日龄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处理3组肉鸡的料肉比显著优于(P≤0.05)处理1、2和5组;末体重指标,处理3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处理2和5组。处理3组肉鸡十二指肠的淀粉酶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P≤0.05)处理1和2组。处理4和5组肉鸡的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处理3组。处理3组肉鸡空肠内容物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4个处理组。以上结果说明,选用复合NSP酶制剂应实测产品的酶种类和酶活性,以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醇提物(EEFCV)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约1.85 g的瓦氏黄颡鱼苗54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添加0(T0组)、0.25%(T1组)、0.50%(T2组)、1.00%(T3组)、1.50%(T4组)和2.50%(T5组)EEFCV的6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1)T4和T5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T4和T5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T0组(P<0.05)。各组的存活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5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T5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3)各组的胃、肠和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尿素氮、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3和T4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5)T4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T3、T4和T5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T0组(P<0.05)。各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EEFCV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饲料中添加1.50%的EEFCV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豆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豆粕对照组)以及用未发酵菜籽粕(菜籽粕组)或固态发酵菜籽粕(发酵菜籽粕组)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豆粕的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发酵菜籽粕组较菜籽粕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发酵菜籽粕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比豆粕对照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时,与豆粕对照组相比,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2日龄时,菜籽粕组较豆粕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P<0.05),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的豆粕具有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而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虽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