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是天然草原广泛分布的丛生型优良牧草。研究不同龄级无性系的构件在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采用两个年度于开花期和完熟期连续大样本分蘖丛随机取样测定的方法,统计分析了2年生和3年生试验小区硬质早熟禾无性系构件的数量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两个年份4次样本中,硬质早熟禾平均丛径在6.11~6.49cm、平均单丛有43.47~48.83个生殖株,平均总生物量和生殖株生物量分别在7.66~8.79g和7.49~8.69g,其在开花期与完熟期及年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两个年份营养株数量及其生物量均为完熟期比开花期显著减少,其中营养株数量2年生的减少了2.7倍,3年生的减少了7.5倍,营养株生物量2年生的减少了1.9倍,3年生的减少了3.3倍。硬质早熟禾在开花期的平均抽穗率在86.95%以上;两个年份不同的生育期分株数及其生物量与丛径之间均呈稳定的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不同生育期硬质早熟禾无性系的物质分配具有较强的可调节性。在气候影响下,开花期与完熟期的花序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2年生的均呈线性同速生长规律,3年生均呈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不同年份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存在生长分配策略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青海扁茎早熟禾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茎(S)、叶(L)、穗(E)及地上总生物量(Ba)的积累均符合一元三次“S”型曲线变化,分别可用S∧=21.04-2.12 d+0.10 d2-0.000 62 d3,L∧=2.71+0.55 d+0.031 d2-0.000 22 d3,E∧=3.17-1.27 d+0.070 d2-0.000 51 d3,B∧a=26.92-2.84 d+0.20 d2-0.014 d3表示。青海扁茎早熟禾自返青至5月中旬进行营养生长,其地上分蘖数、叶面积、叶片数在此阶段迅速增加。5月中旬-6月中旬青海扁茎早熟禾生物量进入快速积累时期,茎、叶、穗及地上总生物量平均日增速分别可达6.836,2.611,2.409和11.876 g/(m2·d),同时茎叶比达到最大值(1∶1.61)。青海扁茎早熟禾茎、叶及地上总生物量在7月中旬达最大值,分别为220.3,151.7和406.1 g/m2;穗生物量在6月中旬达最大生物量92.3 g/m2。青海扁茎早熟禾在1个生长季中株高(H)、叶面积(LA)、枝条数(NT)和叶片数(NL)与地上总生物量(Ba)间的关系可用B∧a=-4.44+6.44 H-58.88 LA-0.065 NT+0.029 NL表示,株高对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上生物量积累直接效应最大,叶面积、枝条数和叶片数通过影响株高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源区草地早熟禾生长节律的研究,论述了草地早熟禾生育期、分蘖、株高及地上生物量的发育规律和动态。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3 780m的果洛州玛沁县一般于4月下旬返青,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为134d左右;分蘖数与单株分蘖数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40株/0.25m2,7.5个/株,分蘖速率在成熟期最大为0.143个/株.d-1;株高到成熟期达到93.6cm,日均增高在拔节—抽穗期最大为2.33cm;地上生物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为530g/m2,日均增重在拔节—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为7.474g/m2。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喷施赤霉素可以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株高的生长;返青期喷施α-奈乙酸,有利于草地早熟禾分蘖的形成;返青期喷施赤霉素可使草地早熟禾早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喷施α-奈乙酸、α-奈乙酸 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则提高了草地早熟禾生长后期干物质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5.
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年的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生物量积累季节动态进行研究,探讨其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主根、根茎、毛根及地下总生物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U"型变化,枯黄期各器官生物量最大,分别为158.07g/m2、288.36g/m2、251.64g/m2、698.07g/m2.主根和根茎积累的关键时期分别为种子成熟后1个半月和牧草进入枯黄前的1个半月,毛根在整个生育期增长比较平缓.枯黄期,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根茎长度、分蘖芽数最大,分别为257.18m/m2和6430个/m2,其增加的关键时期为成熟期至枯黄期.青海扁茎早熟禾主根、根茎、毛根和地下总生物量与返青后天数间符合一元三次函数变化,分蘖芽和根茎长与返青后天数间分别符合一元二次和一元五次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异速生长规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婵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6,15(5):76-81
对在不同生境的2个生态型羊草叶片、分蘖株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为提高牧草生产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沙土和盐碱土生境下,灰绿生态型和黄绿生态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生物量均随分蘖株生物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叶位的叶宽也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经回归分析,叶生物量与分蘖株生物量、高度之间,叶宽与叶长之间关系符合y=axb幂函数的生长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方程中的b值表示叶生物量或叶宽的增加速率。在所用函数中,幂函数变化规律更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在松嫩平原的繁殖期,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构件具有相同的异速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2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的生物量、叶长、叶宽、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等在相同生态型不同生境之间,相同生境不同生态型之间,以及不同龄级分蘖株之间的各个数量指标均有一些差异,但变化幅度不大,是2个生态型对其所在生境产生的相应适应性反应,具有明显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7.
矮壮素和多效唑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探讨了矮壮素和多效唑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矮壮素延缓了草地早熟禾的生长速度,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延缓作用随之加强。矮壮素减弱了草坪的抗病性,提高了整齐度,但对颜色有伤害作用。低浓度矮壮素能促进分蘖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340mg/kg的多效唑延缓了草地早熟禾的生长速度,抑制分蘖和地下生物量积累,损伤其颜色、整齐度,减弱抗病性。综合考虑,草地早熟禾以施用100mg/kg浓度的矮壮素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西辽河平原不同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生长的可塑性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田迅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04,12(1):17-20,30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两个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的高度、分株生物量、叶生物量、叶鞘生物量、茎生物量5个数量性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呈异速生长规律,且分株高度较高的草芦种群随高度的增加以茎增重为主,分株增重与各器官增重之间也呈较为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两个生境分株生物量分配均以叶的比重最大,在42.98%~50.47%之间.分株的高度与生物量之间非等比例增长的相关性规律是草芦种群适应环境的一种生长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盆栽实验,研究羊草的高度生长和播种比例的关系以及羊草、冷蒿的地上生物量与播种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高度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 bt ct2;不同的播种比例,羊草的生长速率不同。当两者株丛数接近相等时,冷蒿对羊草的高度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株丛数相差较大时,冷蒿促进羊草的生长。对总生物量而言,羊草的混播比例增大不利于总体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四年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进行覆土厚度对草坪质量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未覆土的对照相比,覆土厚度1cm、1.5cm和2cm的各处理均能增加草地早熟禾草坪的生长速度.覆土刺激了草地早熟禾分蘖的产生,生长前期效果明显,但生长后期效果不明显.从草地颜色和整齐度评定草地早熟禾的美观程度,应以覆土1.5cm厚为好.覆土还可抑制生殖枝的形成.覆土对草地早熟禾当年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在各处理及对照间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的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及磷(P)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线性相关(P<0.01),分形维数(D)分别为1.692~3.839 和2.260~3.955,二者地上生物量的动态积累具有自相似性,分别遵从D=2.012和D=2.366幂函数增长的分形生长过程;JP1、JP2根、茎的全磷(TP)含量变化较为一致,整体呈递减趋势,而叶的TP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且差异较大。二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季节变化明显,前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一般明显高于后者;JP1、JP2不同器官的P分配比在各时期差异较大,但整体以叶的分配比占优,茎次之,根最低;JP1、JP2不同器官N/P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前者为9.87±3.47<14,其生长受N限制,而后者为15.73±5.00<16,其生长同时受N、P限制,但更多受P限制。研究发现,JP1、JP2生物量、TP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和养分限制状况的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和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晶  孙国荣  阎秀峰 《草地学报》2001,9(3):213-217
研究星星草人工草地地上部N、P、K、Na、Ca、Mg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器官和不同株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K>N>P>Na>Ca>Mg。其中K、N、P、Na和Mg随着生育期的进程含量递减,而Ca在生育后期变化较小。供试元素积累量及积累速率的季节动态与生物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先升后降。在开花期后元素和干物质开始向根部运输。N在穗中最多,P、Ca、Mg在叶中最多,而K和Na则主要分布在茎中。近地面和茎的最上部元素含量相对较少。开花期为星星草最适合的收获期。  相似文献   

13.
早熟禾属植物种间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李阳春 《草业学报》2002,11(4):94-9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0种早熟禾植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对30个OPRON公司十聚体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28个可产生多态性,18个引物产生的250个DNA片段,用于计算种间的欧氏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在Statistic统计软件按非加权算术平均数(UPGMA)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10种早熟禾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其变幅主要在6.7-8.5之间;其中P.botryoides与P.psilolepi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6.7,其次是P.sinattenuata与P.sphondylodes遗传距离较近,为6.8,而P.sikkimensis与P.pratensis,P.sikkimensis与P.psilolepis之间的距离最远,均为10.5,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RAPD分析方法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早熟禾属植物的系统学分类提供更为有利和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的羊草种群结构及其光照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杜占池  杨宗贵 《草地学报》1999,7(3):236-244
本文报道了耕翻后自然更新的羊草种群不同密度条件下垂直结构及其光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以种群中部最大,向上或向下皆逐渐减小。在三种密度中,生物量,叶面积指数,株高,茎高和叶片含水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比叶重和单株绿叶数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不同可降解无纺布对高寒地区常用生态修复草种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在建植不同种类的生态修复草种时适用的无纺布材料.本研究于2019年5月,选取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冷地早熟禾(Poa crgmophil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和中华羊茅(Festuca sinersis)共5种常用的高寒生态修复草种,分别使用5种可降解无纺布(秸秆纤维、麻纤维和3种羊毛纤维)进行覆盖,监测草种的幼苗顶出、植株生长发育期的株高以及牧草的产量,并分析牧草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结果表明:1)秸秆纤维无纺布抑制了幼苗的顶出和生长,不适用于本研究中5种草种种植初期覆盖;2)麻纤维无纺布显著提高了扁茎早熟禾48.81%的植株高度以及中华羊茅16.59%的粗脂肪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32.73%的地上生物量以及中华羊茅14.88%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3)白色厚羊毛纤维无纺布显著提高了5种牧草的植株高度(29.61%~133.70%)、地上生物量(除垂穗披碱草外,138.97%~1023.24%),且显著提高了扁茎早熟禾9.11%的粗蛋白含量(P<0.05);4)褐色厚羊毛纤维无纺布显著提高了中华羊茅10.51%的粗蛋白含量(P<0.05);5)白色薄羊毛纤维无纺布显著提高了冷地早熟禾456.97%的地上生物量和垂穗披碱草17.41%的粗脂肪含量(P<0.05).这对青藏高原"黑土滩"以及工程迹地等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地区的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具有根系发达、适口性好、抗寒、耐旱等特点,通过对青海扁茎早熟禾栽培种群的冬眠构件、种群的地下生物量特征、生殖方式和种内竞争的分析和讨论得出,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生物量第1-4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4年达到最大值(1 014 g/m2)后逐渐降低,第2年增长速度最快。冬眠苗和冬眠芽第1年数量最高,分别为185.8±25.34和137.67±28.97株,之后逐年降低。亲株数量第4年达到最大值(672.3±37.74株),呈先增多后降低的趋势。地下生物量最符合的曲线拟合模型为“S”曲线:y=e7.355-1.939/t(P<0.01),“S”曲线的时序为,第1年为调整期,第2年为对数期,第3年、第4年和第5年为稳定期,第6年后为衰退期。第1年和第2年进行无性繁殖,第3年和第4年进行有性繁殖,第5年和第6年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能力都衰退。草地植物的有性繁殖可能是导致无性繁殖衰退及栽培草地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早熟禾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及生物量分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早熟禾(Poa L.)不同品种根系生长状况、生物量分配与水分胁迫的关系,采用PVC管栽法,对布鲁克(Poa pratansis L. cv. Brooklawn)、英派克(Poa pratansis L. cv. Impact)和苏比纳(Poa supine Schrad. cv. SupraNova)3个品种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密度、相对生长率等指标,分析了根、冠生物量分配及根系生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早熟禾3个品种的根、冠生物量累积和分配影响不同, 3个品种通过提高根干物质重量的分配策略来提高其抗旱能力的顺序依次是布鲁克、英派克、苏比纳;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根系生长;3个品种相对生长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苏比纳降低最多;干旱条件下,土壤深层根系密度、根冠比增加的顺序依次为布鲁克、英派克、苏比纳.  相似文献   

18.
大武地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生育期、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和4龄人工草地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生育期为134d,生育期到第2年以后趋于稳定;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年动态曲线呈倒“V”字型,地上植物量和盖度在2龄时达到了顶峰,分别为626.5g/m^2和94.7%;高度在3龄时达到最大,为74cm,然后逐年下降;4龄青海草地早熟禾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量的季节动态曲线呈“单峰”型,盖度和高度在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3%和70.6cm,地上植物量干重的最大值为546.2g/m^2,出现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