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资中县明心寺镇从内江市农科院引进甘蔗新品种甜城99进行示范种植,通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甜城99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用内江90-112作母本,内江92-24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专用水果甘蔗新品种。具有口感好、甜度高、颜色好、产量高、适应广、商品性好等诸多优点,系我国自育的第二代果蔗良种,市场前景特别好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内江市甘蔗研究所(邮码:641001,电话:0832-2082786)选育成功的甘蔗新品种"甜城14号"、"甜城15号"和"甜城16号"3个品种,最近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据了解,这3个甘蔗新品种均具有糖分含量高、产量高、早熟、适应性强等特点,如早熟糖蔗新品种"甜城14号"667平方米产量比"川蔗14号"等老品种提高19%~32%,糖分提高1.6%~4.8%;每667平方米产蔗量一般6~7吨,最高达10吨;每667平方米产糖量1~1.6吨.  相似文献   

3.
甜城18号甘蔗系四川省内江市农科院选育,200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属早中熟超大茎型果蔗新品种,是一个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的优良果蔗新品种,值得广大农户推广种植。该品种节间圆筒形,表皮无木栓条纹和生长裂缝,节间曝光部分略呈淡红色,剥叶曝光后变成紫红色;节间泡脆,汁多味纯,口感好,品质与"沱江红"、"拔地拉"等品种相当,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甜城18号甘蔗其春播一般平均茎径粗3.5cm左右,单株最大茎粗5cm以上,单茎重一般2~3kg,重的可以达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果型甘蔗育种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果型甘蔗分为果蔗和糖果兼用蔗两类。在果蔗育种方面,已搜集了数十个品种,并查明其农艺、产量和商品性状;探明了果蔗组培的培养基和激素对腋芽快繁的影响及果蔗组培苗假植技术;研究出了果蔗脱毒技术,明确了脱毒可以提高果蔗产量和品质,但却不能增强其抗病性;果蔗开花诱导技术已使Badila等开花结实,但此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在果蔗育种中应用;进行了果蔗辐射育种和系统育种研究,从Badila中选出了义红果蔗品种。在糖果兼用蔗育种方面,已从糖蔗品种中筛选出了一些糖果兼用蔗品种;我国第一个由政府资助研究的糖果兼用蔗育种项目已培育出一个品种。今后,要完善果蔗开花诱导技术,广泛搜集水果型甘蔗品种资源,测定其抗逆性,开展系统育种、辐射育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及分子标记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甜城99’是内江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专用果蔗新品种,具有商品性好、高抗倒伏、宿根性强、高产稳产等优点,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前景广阔。‘甜城99’的推广应注重新品种和新技术配套、创新经营模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种养结合、立体种植等关键技术的集成,以此提高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果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6.
甜城99是以内江90-112为母本、内江92-2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专用果蔗新品种,具有商品性好、高抗倒伏、宿根性优、高产稳产等突出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甜城99的推广应用要注重品种技术配套、种养结合、立体种植、生态防控、精深加工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以此做大做强果蔗产业。  相似文献   

7.
对果蔗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果蔗经济价值、种植历史及现状的论述,阐明我国果蔗品种现状已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展果蔗育种既必要又紧迫;通过果蔗育种与糖蔗育种目标性状的比较,指出了果蔗育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川蔗26号,又名川选果蔗2003-1。该品种蔗茎节间长,汁甜,商品外观好,蔗皮红色,太阳晒后成紫红色,类似于云南或广西脆红果蔗"拔地拉"。自2001年以来,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从国内甘蔗研究所及国内一些果蔗种植户中,收集了42个果蔗品种(系)在资中县、  相似文献   

9.
1.优质高产甘蔗新品种甜城18号。甜城18号是通过桂82-271与科5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属早中熟超大茎型果蔗新品种,平均茎径3.5厘米左右,单株最大茎径达5厘米以上。宿根性较好,生产上适合只留一年宿根。耐淹性强,拔节后蔗田积水对生长无明显影响。耐寒性好,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糯玉米育种工作。20世纪90年代,有200多个育种单位开展糯玉米的研究工作,先后培育出了一批糯玉米单交种。进入21世纪,全国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掀起了糯玉米育种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年为止,全国共有434个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品种通过审定,占全部审定玉米品种的10%左右。主流品种独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和巢式PCR技术对6个新引进果蔗品种黔蔗08-1497,黔糖5号,云南红皮,广东黄皮,黔蔗08-688,黔糖3号和广东主栽果蔗品种黑皮果蔗(Badila)进行宿根矮化病菌检测,并对其中广东黄皮、云南红皮、黔糖3号及黑皮果蔗(Badila)的巢式PCR第二轮扩增产物(编号依次为Lxx-Gd-gz1、Lxx-Gd-gz2、Lxx-Gd-gz3及Lxx-Gd-gz4)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PCR检测,仅黔蔗08-688甘蔗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为20%(1/5),其余6个果蔗品种的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均为0%;巢式PCR检测,黔蔗08-1497及黔糖5号宿根矮化病菌检出率为0%,广东黄皮检出率为75%;云南红皮、黔蔗08-688、黔糖3号及黑皮果蔗(Badila)检出率均为100%。Lxx-Gd-gz1、Lxx-Gd-gz2、Lxx-Gd-gz3及Lxx-Gd-gz4基因组相应区段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100%,均与巴西、澳大利亚、美国路易斯安娜州、中国云南、中国福建及广东湛江株系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均为99%。表明该病菌遗传稳定性极高,变异极小。  相似文献   

12.
CP72-1210在我国甘蔗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甘蔗品种CP72-1210的杂交研究与利用情况,指出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82/1983杂交季起对CP72-1210进行杂交试验,经多年试验筛选,该品种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大陆使用频率最高、育成品种数最多的重要亲本之一,已育成后代品种14个;同时选育出一批优良育种中间材料,其中粤糖系列和崖城系列的26个品系在2000/2001~2004/2005杂交季中已用作杂交亲本,其育成品种粤糖93-159、粤糖89-113和粤糖83-271等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 60 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 世纪 60 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 90 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 16 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 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 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 2 号、永乐、青秀、短瓠蒲瓜、利农杂交系列蒲瓜等一代杂交品种,广东蒲瓜育种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广东蒲瓜育种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耐寒(耐热)品种选育与保护地育种,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提高广东生态区域蒲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促进广东地区蒲瓜育种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种蔗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南甘蔗的主产区.近几年来,在全省的几个蔗区发展果蔗势头很快,是蔗农经济创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果蔗是专供鲜食的甘蔗品种,因其皮薄松脆,纤维细软,汁多味甜,爽口开胃,富有营养,可以解渴充饥,消除疲劳,是我省冬春季节人人喜爱的一种果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针对纯自然饮料的新要求,果蔗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到现在为止,全省果蔗种植面积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30%.并在贞丰、安龙、望谟、册亨、罗甸、关岭、榕江、从江等地建立了优质果蔗品种生产基地,为全省果蔗生产起了科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科技厅持续支持"甘蔗高产高糖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示范"等重大项目,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以及省内重点制糖龙头企业组成甘蔗育种研发团队,加大甘蔗育种科技投入,以"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基地"的运作模式,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先后引进和选育了9个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实现全省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常规水稻是广东省水稻的优势和特色,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1959年矮化育种的成功引领了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优质稻、超级稻育种,常规水稻育种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广解9号、双竹占、青二矮、窄叶青8号、桂朝2号、双桂1号、双桂36、特青2号、珍桂矮1号、七山占、特三矮2号、粤香占、黄华占等23个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常规水稻品种;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理论科学体系,以株型塑造为核心,提出丛化育种、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组群筛选法等育种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将开展以保障粮食安全、改良食味品质及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高产稳产、香型丝苗、功能营养及绿色高效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发展现代水稻育种理论,应用新技术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广东水稻科研在老一辈科学家创造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当代水稻科研工作者对常规水稻育种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甘蔗和筒轴茅的取食偏好及生长适应性。方法 通过取食选择性试验和构建试验种群生命表,以2个糖蔗品种(‘桂糖42号’和‘台糖22号’)、2个果蔗品种(‘桂果蔗1号’和‘黄皮果蔗’)及蔗田常见杂草筒轴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品种甘蔗及筒轴茅的取食选择及生长适应性。结果 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在糖蔗和果蔗间更趋向取食果蔗,其中在‘桂果蔗1号’上的取食选择率大多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在‘桂果蔗1号’和筒轴茅上选择取食时,对筒轴茅有显著的趋向性。草地贪夜蛾幼虫期存活率在筒轴茅上最高,为66%;其次为‘桂果蔗1号’,存活率为12%;在其余品种甘蔗上,低龄幼虫时就已全部死亡。草地贪夜蛾在筒轴茅上能够完成生活史,试验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6和1.52。结论 相对于甘蔗,草地贪夜蛾更嗜好取食筒轴茅,并且对筒轴茅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粤农出73—204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粤糖57—423为母本、CP49—50为父本,筛选的优良育种亲本材料。具有大茎、高产、抗逆性强的农艺性状,在海南甘蔗育种场易开花.花粉量大,活力强.易于杂交。它是我国大陆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中作为杂交母本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已经选育出包括粤糖93—159、粤糖00-236和粤农89-759等优良甘蔗品种10多个。它是我国甘蔗育种中自主创新的重要亲本,也是甘蔗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国内开展油菜遗传改良研究与应用最早、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单位之一。50余年来,先后由刘后利教授、傅廷栋院士带领的油菜遗传与育种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我国油菜科技及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育种、饲料油菜、油菜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原创性、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概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利用山葡萄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葡萄抗寒育种研究,从种间杂交一代中选育出北醇、山玫瑰、公酿1号等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从1962年开始进行山葡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选育出了左红一、左优红、北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