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以ASTER GDEM_30m为基础数据,结合全国1∶400万矢量数据,进行重采样获取分辨率为40m、50m、60m、70m、80m的DEM数据,通过坡度提取与重分类获取数据来对比不同分辨率下南江县坡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南江县北部坡度大,南部坡度小,与其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吻合,坡度主要集中在8~35°;分辨率越低,对地形的概括程度越高,坡度不断变缓,向中等分级集中;南江县超过30%的坡度高于临界坡度,加之其复杂的地质环境,土壤结构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基于DEM对南江县坡度进行提取对比分析,以期为该区水土流失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为试点地区(以下简称昌吉州),原始数据选择水平分辨率为12.5m×12.5m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使用空间分析中最近邻插值法对水平分辨率为12.5m的数据进行插值提取,得到水平分辨率为40m和80m的规则格网,提取坡度、地形起伏、水文信息(流域分布)等地形因素,在得到以上信息...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忠县1∶50000地形图生成分辨率为25m的DEM,基于该分辨率DEM自动提取的坡耕地信息在评价其水土流失现状时与实地勘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原因为:①该地区地貌特殊,平行岭谷地貌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与砂岩互层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较为复杂,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多以小地块为主的镶嵌结构,而分辨率较低的DEM对地形起伏的描述误差较大;②人为修建的梯田(水田)、坎田以及垄沟整地措施对坡耕地微观地形改变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评价中,单从中低分辨率DEM获取坡度信息来判断水土流失程度,将会产生较大误差。DEM分辨率越高,对与坡度有关的地貌和水文参数的描述越精确,提取的坡度信息越准确。中低分辨率坡度可以通过变换,使其接近较高分辨率坡度对地形起伏的反映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实地勘察力度,并与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相结合,才是正确评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贾志成  杨光  杨国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47-2148,2156
在宁夏盐池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以1∶5万和1∶10万地形图制作的DEM为研究对象,以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本技术平台,分别提取了地面坡度及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4个地形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精度DEM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指标的提取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最后提出了运用负地形法从DEM提取平面曲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1∶10万DEM为基准,比较分析1∶10万与1∶25万不同比例尺的DEM在地形信息容量与精度方面的差异特征.分析得出:相对与1∶10万比例尺的DEM,1∶25万的DEM所提取的地面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及平面曲率4个地形因子在不同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应用1 ∶ 25万的DEM提取地形因子会导致一些地形信息的损失.其研究成果为了解DEM的质量及适应性提供了参考标准与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控制与消除误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比例尺DEM提取地形信息的比较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1:10万DEM为基准,比较分析1:10万与1:25万不同比例尺的DEM在地形信息容量与精度方面的差异特征.分析得出:相对与1:10万比例尺的DEM,1:25万的DEM所提取的地面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及平面曲率4个地形因子在不同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应用1:25万的DEM提取地形因子会导致一些地形信息的损失.其研究成果为了解DEM的质量及适应性提供了参考标准与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控制与消除误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秀云  陈晔  舒强  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3-3604,3606
介绍了利用生成的1∶5万3、0 m分辨率溧水县DEM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借助于GIS软件,首先对DEM数据提取坡度信息,然后将坡度信息与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结合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溧水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各个坡度级内的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8.
以1:1万地形图数字化所生成的DEM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算法分别提取坡度、坡向。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度的平均值、最大值、标准差、中误差以及坡向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坡向余弦中误差及标准差、不同坡向面积数据,定量地分析中误差与地形变化的关系,找到研究区较合理的坡度、坡向的提取算法,进一步分析不同水平分辨率DEM所提取的坡度、坡向的面积误差变化规律。运用面积百分比加权总体误差和面积百分比平均总体误差的指标,获取2项指标与水平分辨率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实际工作选取适宜的水平分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为基础数据源,通过Arc GIS软件进行重采样,得到分辨率为60m,90m,120m的泸州市DEM数据。计算不同分辨率下的地表粗糙度,并依据地表粗糙度分析泸州市地形地貌特征。结果表明:泸州市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完整,地表粗糙度处于较低水平,水土流失情况较弱;泸州市中部和南部地区多中山丘陵,坡度变化较大,地表较为破碎,土壤侵蚀作用较强;随着分辨率降低,地表粗糙度处于低值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对泸州市地表粗糙度的分析,可以宏观认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为区域水土流失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数字化高程模型(DEM)分辨率对水土流失评价结果的影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利用不同分辨率(10、20、30、40、50、60、70、80、90、100 m)DEM,提取坡度因子(S)和坡长因子(L),并复合成地形因子(L_S),将L_S因子、降雨侵蚀力、土壤可侵蚀性、植被覆盖和管理与水土保持措施5个主要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带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得到不同分辨率下的土壤侵蚀量。分析不同DEM分辨率下,地形因子及水土流失评价结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土壤流失量对分辨率变化最为敏感,对L_S因子的敏感度大于S因子和L因子;DEM分辨率小于40 m时,土壤侵蚀量变化较小;当分辨率为50 m时,发生剧变,当分辨率超过60 m后逐渐趋于平稳。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其对水土流失评价结果影响也越来越小,因此可以认为最适宜水土流失评价的DEM分辨率应为50~60 m。利用50 m分辨率DEM计算的研究区域水土流失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90%以上,水土流失较严重情况主要位于山脊和人类干扰较强烈地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日本国土地理院发行的“数字地图25000”为基础数据,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以及DEM精度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①以DEM为基础可提取多种地形特征,如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流域边界、水流路径等,这些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均可用图形和属性数据来表示;②DEM水平精度对基于DEM提取的数字地形特征影响表现为:低精度的DEM将导致研究区平均坡度变小、坡度标准差变大;同时,DEM精度对不同坡度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影响,其结果按坡度大致可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即0°~10°、10°~35°以及大于35°; DEM精度对坡向的影响除平坡外变化较小,其中平坡面积随DEM精度的降低而增大;低精度的DEM将导致水文地形信息受损,这将严重影响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的确立及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坡向是描述地形的重要因子,基于DEM提取坡向对于自然生境分析与地理生态过程模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坡面太阳辐射受地形遮挡影响很大。本文基于DEM与太阳辐射研究山地坡向提取方法,既保持了DEM计算山地坡向的客观性,又能和坡面阴阳属性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为山地气象、土壤分布、立地条件、适宜性分析等有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EM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为基础,应用基于DEM的太阳辐射分析模型,探究太阳辐射量与坡向、坡度和海拔之间的关系,建立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参考模型,并计算样地点标准太阳辐射;依据样地点DEM计算太阳辐射与标准太阳辐射推导出太阳辐射等效坡向。结果以北京市一类清查数据山区的2 000个样地点为测试数据,将30、60、90、120、150、200 m空间分辨率的DEM计算坡向作为评判标准,建立太阳辐射参考模型,其中1 398个样地点的DEM计算太阳辐射与标准太阳辐射差异小于5%,太阳辐射等效坡向与30 m空间分辨率DEM计算坡向保持一致,占全部样地点69.9%;602个样地点受地形遮挡较大,依据太阳辐射参考模型计算进行调整,调整后其中583个样地点的太阳辐射等效坡向与评判标准一致。结论与一类清查人工测量坡向的比较表明:测试数据中样地点的太阳辐射等效坡向与评判标准一致性达到99.05%,而测试数据中样地点的人工测量坡向与评判标准一致性为72.05%。因此,依据本文方法推导出的太阳辐射等效坡向能反映出实际太阳辐射的信息,推导的坡向科学实用,为森林资源调查、立地分析等研究与生产提供了坡向获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地理分布格局,探究地形起伏度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为滇东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提供合理且全面的依据。以滇东南石漠化地区马关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为研究区,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计算地形起伏度,利用10 m空间分辨率的Sentinel-2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研究表明,根据均值变点法确定研究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像元分析窗口为24×24,地形起伏度在0~2.41;水土流失强度主要为极强烈等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85%;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多集中在0.05~0.35等级范围内,地形起伏度在0.15~0.25等级范围达到水土流失强度峰值。研究区的地形起伏度与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充分说明地形起伏度是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不同内插算法生成DEM,并选取高程差绝对值、中误差以及单点最大误差三大指标分析了DEM的精度,结果发现利用反距离加权(IDW)算法的精度较好。利用坡度中误差的大小判定了不同网格分辨率下的DEM精度,试图选取DEM的最佳分辨率,结果显示:当分辨率达到20时,坡度中误差的变化明显减缓,因此确定最佳分辨率为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GIS的非累计流量的坡长直接提取算法(NCSL)和空间分析提取法(SAC)对陕北省安塞县10个样区的坡长进行提取,并计算相应的坡长因子。对不同DEM分辨率下的坡长提取结果对比,结果表明:NCSL对坡长的提取精度明显好于SAC的提取结果,其中DEM在5、10 m分辨率下的提取精度最好,且二者计算的坡长因子值差异不大,因此,可采用10 m分辨率NCSL方法提取坡长。  相似文献   

16.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对提取崩岗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0.6 m Quick Bird、2.5 m ALOS、10.0 m ALOS遥感影像中分别提取崩岗的特征数据,分析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对崩岗数据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0.6 m Quick Bird能容易地提取崩岗数据,且重现性较好,从2.5 m ALOS能提取崩岗数据,但重现性不强,从10.0 m ALOS无法提取崩岗。从0.6 m Quick Bird和2.5 m ALOS提取的崩岗,数量基本一致,但位置不一致、边界不重合、形状差别很大,从2.5m ALOS提取的崩岗周长平均减少20.83%,占58.33%的崩岗面积减少了,平均减少19.78%。因此,可断定0.6 m Quick Bird能反映崩岗的实际情况,2.5 m ALOS能较好地反映崩岗的实际情况,10.0 m ALOS完全不能提取崩岗数据。但高精度遥感影像的获取比较困难,且价格较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