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Ⅱ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航1号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航 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型杂交稻新组合, 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品种,已成为各地作为替代Ⅱ优 86组合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
该品种由麻阳苗族自治县种子公司选配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中熟组合。2005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8055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1.1%。2004年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7629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3%,全生育期128d。其表现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最高产量9750kg/hm^2,粮农反映很好。为探索T优82高产制种技术,通过几年的制种实践,春季制种产量一般3600~3750kg/hm^2,最高产量达4658kg/hm^2。现就其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该组合具有分蘖旺、优势强、米质优、株型挺拔、茎秆粗壮、穗形较大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优的适合长江中下游区域作单季种植的杂交籼稻组合。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委托开化县种子公司在衢州十里丰农场制种,经过多年制种实践摸索,2008年制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制种产量达到2.7t/hm^2。现将研优1号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童孝年  袁利群  杨隆维  李继辉  段太品 《种子》2007,26(12):110-111
Ⅱ优264是恩施州农科院选育的高产、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恩施州水稻品种区试,平均产量9.06t/hm2,比对照Ⅱ优58增产4.85%,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夏瑛光 《种子世界》2007,(11):35-36
新单23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该品种高产优质、中秆偏低、竖叶大穗,抗病抗倒,活棵成熟,适应性强,可粮饲兼用。2003年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HA001058E,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6连续两年在甘肃酒泉地区制种,平均产量超过6750kg/hm^2。[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7.
金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05002)。2002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于2004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04007)。  相似文献   

8.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735kg/hm^2,较对照九优138增产1.2%,2年增产不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55kg/hm^2,较对照增产11.1%。2006年示范种植,大田表现为抗逆性强,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发生轻。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609)。  相似文献   

9.
黔两优5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86配组而成,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t/hm^2,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28t/hm^2;2002-2004年,在贵阳进行3年高产栽培试验,平均单产达10.985t/hm^2。2003-2004年实现12.0t/hm^2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Ⅱ优1259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英 《中国种业》2008,(6):57-58
Ⅱ优1259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明恢1259是用明恢86∥K59/K1729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配合力好、米质较优、抗性较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闽审稻2004G03;200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6038。2006年7月1日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30490.9。  相似文献   

11.
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2005年国家重点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之一。2004年我区引进Ⅱ优航1号作单季晚稻进行试种,并在城门镇建立高产示范片,通过应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了Ⅱ优航1号丰产潜力,提高了种粮的经济效益,试种取得了成功。在我区的试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该品种为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国家黄淮海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288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3.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951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3.8%,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3~2004年平均产量8601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3.5%。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727kg/hm^2,  相似文献   

13.
两系超级稻两优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制的一个超高产组合,2006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湘稻审2006029。它是继成功育成两优培九先锋组合的基础上又一次质的飞跃,产量达1.2万kg/hm^2,米质优,但它的制种产量低,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的需要。我们科学采用过来三系制种技术和二系制种技术的成功经验,运用水稻异交栽培理论,  相似文献   

14.
余厚理 《中国种业》2017,(11):55-56
泰优98系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泰丰A与淦恢398配组而成的米质特优三系感温型杂交晚稻,201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在江西宁都秋制种68.3hm~2,实现每hm~2平均产量2.78t,最高产量达3.52t。  相似文献   

15.
协优4090杂交籼稻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6043)。遂昌县2006年引进制种,产量3330kg/hm^2。为进一步开发推广该组合,现将其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Ⅱ优08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恢084与Ⅱ-32A配组而成的高产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连续2年我公司在刘前村制种,制种面积80hm2,平均产量3.75thm2,高产田块可达6.75t。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亲  相似文献   

17.
宜优99(原名裕香2号)系四川省眉山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研究所用不育系宜香1A与该所自育恢复系R99E-37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福安市种子管理站于2004年引进宜优99在我省作晚稻种植,2004年、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2006参加全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益农1号系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于2004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在遵义仁怀市制种20.0 hm2,并开展了该组合制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量可达5.3t/hm2,平均产量为4.0t/hm2.总结了其亲本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甲  李仕贵  晏承兴  马炳田 《作物杂志》2011,(3):127-128,137
川农优52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开发公司用恢复系蜀恢528与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性强、综合性状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5~2006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单产8.53 t/hm2,较对照Ⅱ优838增产7.24%。200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07003)。该组合适宜重庆及相同生态区域海拔800m以下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周单8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具有株型紧凑、较早熟、优质、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甘肃省酒泉市大面积制种,平均单产5857kg/hm2,高产地块超过67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