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两优9368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神州种业以6311S为母本,恢复系936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2),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2011008号),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引种认定(皖农种(2012)343号)。  相似文献   

2.
金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05002)。2002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引进广西试种、示范并获得了成功,于2004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04007)。  相似文献   

3.
富优1号(Ⅱ优21)是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03年湖北省安陆市、云梦县等引进作中稻种植,生产实践表明富优1号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广的杂交中籼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中熟晚粳杂交新组合嘉优6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优6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选育的中熟晚粳杂交新组合,2012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2015.介绍了嘉优6号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雄 《中国种业》2006,(7):63-64
甬优6号(E26)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粳型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乐清市于2004年引进试种,表现为高秆、大穗、高产、优质、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适宜我市作单、连晚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6.
华优86是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用华农A与恢复系明恢86组配的三系杂交稻感温组合.200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广东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超高产、高抗病、优质、适应性较广的强优势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绿香313(原名绿香78313)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优质不育系绿香1378A号恢复系泸恢731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其中不育系绿香1378A与恢复系泸恢7313均于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福建省种子总站于2005年引进绿香313作为中稻种植,2005年、2006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7年9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成员对绿香313进行田间现场考察,认为该组合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拟推荐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8.
丰两优一号是合肥丰乐种业与北方杂交粳稻工程中心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2003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盐城市开始引进进行品种试验和制种技术研究,1999年在射阳县良种繁育场参加杂交中籼品种比较试验,并由阜宁县农科所进行了分期播种、栽插密度、施肥比例等栽培试验,2000年开始在我市盐都、建湖、阜宁等地进行示范种植,至今累计推广563.3hm2。生产实践表明丰两优一号是一个生长优势显著,穗粒结构协调,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能理想,高产潜力巨大的杂交中籼稻品种。1栽培特性1.1生育期适中丰两优一号属感温性较…  相似文献   

9.
钱优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核作所采用钱江1号A×浙恢7954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9014)。我县于2009年引进作双晚种植,经两年试种表明:该组合生育期与汕优46相同,产量高于汕优46,株形适中,群体整齐,穗形中等,茎秆韧性好,后期转色佳;稻瘟病、细条病和纹枯病轻发;适应性广,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湘晚籼 10号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从美国引进的亲本后代中系选出来的亲 16选作母本,与本所选育的香稻 80 66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香型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味香、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 1999年在湖南省第四次优质稻评选中,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 199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0年 5月获得国家农业部首批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2000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 2003062.  相似文献   

11.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联合培育的超级杂交稻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家稻2010016。  相似文献   

12.
李瑞祥 《中国种业》2016,(10):70-70
<正>鑫麦296是由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由935031为母本、鲁麦23号为父本,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201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3046号;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11号;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4006号。鑫麦296由洪洞县大槐种  相似文献   

13.
嘉丰优2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以嘉禾212A为母本、P025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偏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1022.2kg/667m2,刷新江西水稻单产记录)、优质(米质二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茎秆粗壮)等优势。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12,2017-2020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的引种备案,2022年通过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2192号,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介绍了嘉丰优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6两优9368由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以6311S×恢93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2号1,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108号),2009~2011年在安徽省试验示范,2012年在安徽省认定并定为推广品种。2007年以来,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到华南稻区多点引种示范共21万hm2,表现为株型好、田间抗病性和抗倒性强、后期转色好、结实率高、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种子》2006,25(3):94-94
中优44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引进质不育系中9A与自育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组配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稻:2003061。  相似文献   

16.
甬优6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宁海县从2003年开始试种,经3年种植,该品种具有大穗、高秆、迟熟、抗逆性强和熟相清秀,后期耐寒性强、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富启 《中国种业》2022,(1):123-125
中麦8号的亲本组合为核花971-3/冀Z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团队于2001年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早熟高产品种。201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津审麦2010002;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6017。该品种广适性强,田间落黄好,籽粒外观品质好,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8.
陈淳 《中国种业》2019,(12):66-68
深两优1173是以不育系深08S为母本、优良恢复系航恢1173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高抗稻瘟病等特点,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Ⅱ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航1号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恢复系航 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型杂交稻新组合, 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品种,已成为各地作为替代Ⅱ优 86组合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0.
博Ⅱ优15杂交稻海南南部春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毅 《种子世界》2004,(4):40-41
博Ⅱ优15杂交稻是湛江海洋大学杂优稻研究室杂交配组而成的三系弱感光晚稻组合。2001年由中国种子集团海南公司引进,2003年6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和米质较优等特性,是海南晚稻新一代的主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