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叶杨×胡杨杂交种选育及抗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密叶杨(Polulus talassica 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授粉杂交选育,选育出生长快、抗性强、无性繁殖能力高的优良杂交树种.[方法]采集密叶杨、胡杨枝条,在室内经水培,开花后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杂交.[结果]经授粉杂交获得杂交种子,种粒形状呈卵圆形和长圆形.对杂交种子分别播种育苗后,观察到卵圆形种子实生苗表现出父母本共同形态特征(中间型F_1代),长圆形种子实生苗表现出母本密叶杨型形态特征(极端型F_1代).对两种F_1代苗木进行耐盐试验,表现出密×胡的F_1代耐盐性较母本明显提高,无性繁殖能力较父本明显提高,F_1代年生长量均超过父本和母本.[结论]经20余年的胡杨杂交、良种选育、对比试验研究及良种推广,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反杂交对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 F_1代生理特性及富硒能力的影响,为富硒少花龙葵的杂交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为亲本,通过硒含量为10 mg/kg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正反杂交对少花龙葵F_1代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硒积累量的影响。【结果】与自交F_1代相比,正反杂交显著提高了少花龙葵F_1代叶片的SOD活性、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2种生态型少花龙葵的正反杂交F_1代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硒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自交F_1代(P0.05),并且以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为母本、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富硒能力更强。【结论】以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为亲本杂交,可使其F_1代的生长、抗逆性以及硒积累等性状表现出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多采用系谱法经多年加代选育而成。从人工去雄授粉获得杂交后代材料至决选出各性状基本稳定的株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栽培管理和选育技术的要求极高。以大豆杂交F_2、F_3一年两选为例,对江汉平原春大豆加代选育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桑树远缘杂交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配置杂交组合,每种杂交类型配置5个杂交组合,授粉、采种、育苗后栽植,调查叶片、枝条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表现。[结果]在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中,各组合亲本均无椭圆形叶,F_1代均有椭圆形叶植株,平均比例分别为13.28%和10.48%;亲本无短尾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短尾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88%和24.94%;亲本无钝头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钝头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16%和11.86%。亲本无弯曲枝条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弯曲枝条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83%和32.66%;亲本无折曲节间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折曲节间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3.72%和18.28%。[结论]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丰富,出现了很多亲本中没有的性状,可以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开展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比较兴国灰鹅及兴国灰鹅与扬州鹅杂交后代鹅的生产性能,为优质灰鹅杂交配套组合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兴国灰鹅为父本,扬州鹅为母本,比较分析兴国灰鹅与杂交F_1代鹅一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性能,测定兴国灰鹅与杂交F_2代鹅0~70日龄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结果】(1)杂交F_1代鹅平均产蛋数比兴国灰鹅高20枚,孵化率比兴国灰鹅提高了20%以上。(2)杂交F_2代鹅平均料肉比低于兴国灰鹅。(3)兴国灰鹅公、母鹅腹脂率显著高于杂交F_2代鹅(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率显著高于杂交F_2代鹅(P0.01)。(4)兴国灰鹅与F_2代鹅胸、腿肌pH值、肉色亮度(L~*)和黄度(b~*)、水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及公、母鹅腿肌失水率均显著大于F_2代鹅(P0.05)。F_2代鹅的胸、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兴国灰鹅(P0.05)。(5)兴国灰鹅与F_2代鹅肌肉中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_2代鹅(P0.05),但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F_2代鹅(P0.05)。(6)兴国灰鹅与F_2代鹅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兴国灰鹅肌肉中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杂交F_2代鹅。【结论】兴国灰鹅与扬州鹅级进杂交F_2代鹅既发挥了扬州鹅产蛋性能优良的特性,又基本上保持了兴国灰鹅的优良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了转化春小麦与原始冬小麦品种、转化春小麦与典型春小麦和典型春小麦与冬小麦品种间杂交 F_1代的表现。结果表明:转化春小麦与原始冬小麦品种杂交,F_1代中春性表现为显性,但在冬高加索×春高加索组合中,冬性却表现为显性。转化春小麦与原始冬小麦品种杂交,F_1代的抽穗期晚于转化春小麦。转化春小麦与典型春小麦杂交,F_1代抽穗期晚于典型春小麦,但早于典型春小麦与冬小麦杂交的 F_1代。转化春小麦与原始冬小麦品种杂交,F_1代的农艺性状不仅显著优于转化春小麦,有的也优于典型春小麦与冬小麦杂交的 F_1代。转化春小麦与典型春小麦杂交的 F_1代,多数农艺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但转化春小麦较高的千粒重不但稳定遗传,还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超过转化春小麦。在春小麦的杂交育种中,用转化春小麦作亲本,对提高现有春小麦品种的千粒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不同温度类型的种质材料为亲本,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宜杂交组合,对其杂交F_1、F_2代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冷型小麦为亲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其F_1、F_2的CAT活性均表现出相对于以高温种质为亲本的F_1和F_2的优势,特别是灌浆成熟后期至末期更为明显。F_2代是一个分离世代,以冷型小麦为亲本的F_2代CAT活性总体水平表现较优,也意味着F_2代中生理性能较优的单株比较多,从而在F_2代中选出生理活性和抗逆性较优的单株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选用陆地棉人工杂交制种 F_1代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杂交组合,对其 F_1、F_2代的增产因素、纤维品质、苗期(二叶期)干、鲜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_1代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铃数的增加,比对照增加20%~40%,并在 F_2代中仍起主要作用,比对照增加10%~40%,铃重、衣分在二代中竞争优势较小。(2)比强、绒长、麦克隆值 F_1、F_2代和对照无明显差异,而整齐度大部分组合 F_2代有所下降,但对纺纱影响不大。(3)F_1代种子活力指数明显高于 F_2代和对照,而苗期干、鲜重 F_1、F_2代无显著差别,但均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较强的苗期生长竞争优势。据此,棉花杂种 F_2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并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品种登记号GS-02-005-2014亲本来源斑鳜×鳜育种单位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长江支流秋浦河采捕后经3代群体选育的斑鳜为母本和经5代群体选育的鳜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_1即为秋浦杂交斑鳜。该品种可摄食冰鲜饲料;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斑  相似文献   

10.
茎瘤芥先期抽薹给榨菜产量带来极大损失,是当前影响榨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茎瘤芥极早抽薹材料‘92’和极晚抽薹材料‘203’配制杂交组合,自交获得F2代群体,根据集团分离分析法,运用600对芸薹属SSR共有引物,进行茎瘤芥抽薹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最终得到1个SSR标记Ol12-D09在早抽薹基因池中扩增出特征条带,而晚抽薹基因池中无特征条带,经F2代单株验证发现与茎瘤芥早抽薹基因紧密连锁,根据Kosambi函数估算其连锁距离为10.9 c M。本研究结果筛选的SSR标记可用于茎瘤芥先期抽薹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并为茎瘤芥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毕粳40是由毕节地区农科所1991年用籼粳复合杂交后代Y15-4(F_4)作母本,用粳型恢复系T2040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4年8代(冬繁4代)的系统选育,于1995年育成稳定品系,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产量表现 1996~2000年分别参  相似文献   

12.
杂交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环节。为选育抗病、特色的花生新品种,我们分别将抗黄曲霉的"GT-C20"与感黄曲霉的"Tifrunner"进行正反杂交、抗青枯病的"J04"和感青枯病的"J62"进行正反杂交、"潍花10号"与黑种皮花生品种"豫花29"进行杂交、大花生品种"丰花1号"与野生资源"SAAS2015ID"进行杂交。本试验利用MITE转座子和SSR标记对各杂交组合的F_1代杂交种进行真伪性检测。根据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从254粒杂交F_1中共鉴定出96粒真杂交种,真杂种率为37.79%。本研究证明分子标记可有效地对花生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在播种前进行真杂种的鉴定可为后续材料的种植节约时间和成本,为遗传群体构建、新品种选育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F_1,F_2,和由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杂种F_1、F_2,以及回交低代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遗传研究,认为水稻的雄性不育性是一个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4.
以丹霞苹果作母本,选配津轻、嘎啦、晋霞、羽红、金冠、丹霞和富士苹果品种作父本,配置了7个杂交组合,获得795株F_1代实生苗,调查分析了F_1代杂种苗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果重、果型、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及综合品质)遗传变异趋势。结果表明,F_1代实生苗有以下变异趋势:(1)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明显返祖退化,总的遗传趋势是果实变小,果型指数变小,彩色指数递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低,果实品质变差;(2)主要经济性状呈现明显趋中变异现象,即F_1代果实经济性状表型均值大多介于双亲表型值范围之间;(3)F_1杂种实生苗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反向超亲遗传率高于正向超亲遗传率。正向超亲遗传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_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_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_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对8个杂交杜鹃组合F_1代3年生植株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以及叶柄长进行了测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中,叶片长的遗传最为稳定,叶柄长的变异度最大;在8个杂交组合中,‘安娜’ב门铃’杂交F_1代的叶片性状遗传表现为超亲趋势,‘安娜’ב莫泽之栗’次之,其余6个组合均表现为衰退趋势;各杂交组合的F_1代叶型遗传更倾向于母本,表现出超亲趋势;‘安娜’ב宽杯杜鹃’杂交F_1代叶片的各性状皆与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蒙古羊、小尾寒羊、滩羊的产肉性能,用引进的陶赛特羊分别与其杂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阶段(3月龄、6月龄、周岁)的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最佳产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高于对应的杂种二代,杂种二代高于对应的杂种一代。在杂交三代中,陶寒F_3、陶蒙F_3的生长发育最快,公、母羔体重分别比陶滩寒F_3高5.59%、4.40%、5.93%、3.76%。杂交二代中,仍为陶寒F_2、陶蒙F_2组合生长发育最快,公、母羔体重分别比陶滩寒F_2高5.99%、3.67%、9.80%、5.00%。杂交一代,陶寒F_1、陶蒙F_1发育最快,公、母羔分别比滩寒F1高11.32%、5.22%、7.60%、7.20%。因此,在饲养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滩羊地区,以陶赛特羊为父本进行杂交羔羊肉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籼粳交后代从F_1世代开始(包括对F_1世代的复交),直到选育出株高、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稳定株系为止,其各世代均为封闭(套袋)自花授粉结实。目的是避免外界不明基因型花粉的介入而出现性状“高度分离”,并保证杂种后代的性状能在较低的世代得到纯合稳定。 经系谱封闭选育结果,杂种后代性状的纯合效果极为明显。与开放式授粉的系谱法选育相比,杂种后代性状的整齐度要高得多。整齐度封闭一代(F_1)达55.66%、封闭两代(F_1~F_2)达95.61%、封闭三代(F_1~F_3)达99.10%。 籼粳交性状稳定后代的结实率和种性整齐度,除受花粉育性偏低、子房育性较正常和柱头对花粉选择作用的制约外,还决定于相同基因型群体的大小。如群体较大、异花花粉能满足颖花柱头对花粉的要求度越高,则结实率越接近常值,后代性状的整齐度亦越高;否则相反。 本研究可为籼粳亚种间杂交快速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对8个杂交杜鹃组合F_1代3年生植株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以及叶柄长进行了测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中,叶片长的遗传最为稳定,叶柄长的变异度最大;在8个杂交组合中,‘安娜’ב门铃’杂交F_1代的叶片性状遗传表现为超亲趋势,‘安娜’ב莫泽之栗’次之,其余6个组合均表现为衰退趋势;各杂交组合的F_1代叶型遗传更倾向于母本,表现出超亲趋势;‘安娜’ב宽杯杜鹃’杂交F_1代叶片的各性状皆与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用 D_2与19个中高杆小麦亲本杂交 F_1代研究表明:D_2对中高杆亲本有普遍的 F_1代致矮能力,其致矮力随高亲株高增加而增强。D_2对高亲株高的致矮力主要表现在下部三个节间,上部两节间缩短较少,故可提高 F_1代的株高结构指数。D_2与矮变1号、大姆指矮 F_1致矮力表现顺序为:矮变1号>大姆指矮>D_2。将 D_2的 F_1代致矮性引入杂交小麦育种体系,可望恢复系株高在82.6±10.3cm 时,F_1代株高降低至70.7±6.1cm 的高产小麦株高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