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引进粳稻品系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外引稻种资源,将引进的83份国际水稻所GUVA项目粳稻品系在云南中海拔稻区种植,对株高、有效分蘖数、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据此对引进品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引进品系可划分成4大类群:第一大类群为半矮秆多蘖大叶大穗类型,共12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第二大类群为半矮秆少蘖大粒类型,共21个材料,估测产量最低,但各品系的千粒重最高,可作为大粒种质资源用于粳稻品种粒型的改良;第三大类群为半矮秆中穗小粒类型,共18个材料,各品系综合经济性状一般,产量中等,难于直接利用;第四大类群属于半矮秆多蘖小叶小穗类型,共32个材料,此类材料因植株矮、多穗、结实率高,可作不育系转育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春小麦三种不同产量结构类型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别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对各品种的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穗型(96H98)、中间型(宁春4号)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667m2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并且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产量高.大穗型(宁作19号)品系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为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并且穗粒数多,穗数少,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新疆的大赖草 DNA导入普通小麦花培品系 761 ,从转化的 D3和 D4代变异中筛选出大穗(主穗长大于 1 4cm)、多穗 (主穗粒数大于 60粒 )品系 50个 ,并能稳定遗传和正常结实 ,各品系连续多年种植 ,在穗长、穗粒数和粒重上表现突出。经对供体、受体和转化后代进行酯酶同工酶和 RAPD分析 ,证明供体 DNA片段已进入受体引起 DNA重组  相似文献   

4.
小麦穗粒数的染色体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穗粒数少的多少穗品系“10阿”为被测材料,“中国春”和“阿勃”两套单体系列为测验系,对穗粒数的染色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材料穗粒数少系受6A、1B、4B、6B、2D,4D和4A或5A染色体上的不完全显性基因所控制。其中,1B和2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其余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据前人研究和本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被测系的1B、6B和4D染色体上可能具有控制穗粒数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新品系临农D2710是临洮农校小麦育种组用自育品系6115作母本,15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具有综合性状优良、穗大粒多、越冬性好、高抗条锈,适应性广等特点,一般川水地产量可达6500~8200kg/hm^2,浅山二阴地产量可达4000~6000kg/hm^2。适应于甘肃省的洮河流域、渭河流域、嘉陵江流域的川水地及浅山二阴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97冬繁2"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用"盐城9231×92冬繁2"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同时也是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早熟晚粳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首选新品系.该品系在1998年的早熟晚粳品比试验中产量为659.1kg/亩,株高90cm左右,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型紧凑,叶色青绿,清秀活熟,全生育期148天,分蘖中等,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5g,稻米品质佳,外观好,无心腹白.1999、2000年在市郊奉贤、金山等地试种,表现早熟、高产、优质,深受广大农户喜爱.  相似文献   

7.
团豆为遵义地区特色杂粮,其对种植环境的适应性广且兼具药用和保健价值,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筛选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高产粒用型团豆,以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选育改良的10份团豆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进行团豆新品系种植试验,对10份团豆新品系的田间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团豆品系的株高为38.5~47.5 cm,单株荚数为9.65~13.70荚,荚粒数为3.54~5.01粒,百粒重为36.01~43.06 g,产量为103.68~168.13 kg/667m2。其中,品系8、品系7、品系9的株高分别为42.5 cm、44.8 cm、42.9 cm;单株荚数分别为13.70荚、11.10荚、11.25荚;单株荚粒均为4粒以上,分别为4.05粒、4.98粒、4.02粒;百粒重分别为38.00 g、36.8 0 g、43.06 g;产量分别为168.13 kg/667m2、164.55 kg/667m2、156.53 kg/667m2,且均与其他品系差异显著。该3个新品系的田间性状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新品系临农D2710是临洮农校小麦育种组用自育品系6115作母本,15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具有综合性状优良、穗大粒多、越冬性好、高抗条锈,适应性广等特点,一般川水地产量可达6500~8200kg/hm2,浅山二阴地产量可达4000~6000kg/hm2.适应于甘肃省的洮河流域、渭河流域、嘉陵江流域的川水地及浅山二阴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洛旱 2号是洛阳农科所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系。该品系半冬性、中早熟、多穗型 ;亩成穗 40万 ,穗粒数 35粒 ,千粒重 40g ;株高 70~ 80cm ,叶色深绿 ,长相清秀 ,根系活力强 ;抗旱、抗寒、抗病、抗倒 ,落黄好。该品系白粒、角质 ,容重 80 8g/L ,粗蛋白1 2 .98% ,湿面筋 2 8.0 % ,沉降值 2 2 .3ml,吸水率 60 .9% ,稳定时间 2 .4分钟。一般亩产 350~ 50 0kg ,适宜黄淮麦区旱地种植大旱之年显身手 一水不浇九百九 为您推荐旱地小麦新品系洛旱2号$洛阳市农科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多年春小麦育种中出现的产量结构类型,为今后小麦育种提供新思路。以1983—2013年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区域试验数据中排名前2位的优良品系为选材、以宁春4号品种为对照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27个参试品种(系)中增产的品种(系)达69个,增产幅度为0.01%~15.47%;对照宁春4号品种与参试品种的环境系数产量呈波状变化,与实际生产情况一致;对宁春4号品种的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227-1.021X_1-0.111X_2+11.728X_3;优良品种(系)的株高比对照高2~3 cm,穗数比对照多24.0穗,穗粒数比对照多3粒,千粒质量比对照高1.2 g。未来春小麦育种应适当控制株高,增加穗数和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 ,西宁市湟水林场自繁的4个冬瓜杨品系的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4项光合作用生理指标,为4个冬瓜杨品系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结果表明:4个冬瓜杨品系的4项光合作用生理指标表现为粗34品系为最佳,其次为光24品系强于光31,粗28品系较差。  相似文献   

12.
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867-872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小麦品(系)种的穗部和籽粒性状,以山西不同地区选育的321个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穗长、结实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株高、千粒质量、籽粒饱满度、穗形状、芒形状、籽粒形状、粒色、粒质等穗部和籽粒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山西小麦千粒质量最为稳定,穗粒数则遗传基础丰富;山西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系)种穗部和籽粒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长治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运城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穗长和穗粒数与结实小穗极显著相关,改良小麦穗长能有效提升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呈弱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依据穗部和籽粒表型性状可以将供试品(系)种聚为3个类群,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51%(中穗粒中粒质量)、20.57%(多穗粒中粒质量)、38.92%(少穗粒大粒质量)。表明山西小麦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中穗粒中粒质量和少穗粒大粒质量类型,在多穗粒中粒质量型品种上选育的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以"三抗一丰一优"为总体育种目标,联合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冬小麦新品系。2005—2007年参加平凉市山塬组冬小麦区试,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1.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0号增产15.13%,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6—2008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2 a 9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23.7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4.1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位。该品系株高85 cm,平均穗长5.6 cm,平均小穗数15.8个,平均穗粒数33.6粒,平均千粒重48.9g,容重784 g/L。籽粒含粗蛋白108.7 g/kg(干基)、赖氨酸4.04 g/kg(干基)、湿面筋184.7 g/kg(14%水分基)、淀粉值32.5 mL(14%水分基)。抗旱抗冻,高抗条锈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群体结构好。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和丘陵干旱山区,以及陕西省陇县,宁夏固原等周边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武威市农科所新选育的 1 0个二棱啤酒大麦新品系进行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 ,以新品系 WP3 0 3平均折合产量最高 ,为 73 97.9kg/hm2 ,增产率为 1 3 .2 9% ,该品系株高 91 cm,穗粒数 3 0粒 ,千粒重 4 5 .1 8g,籽粒淡黄 ,饱满度好 ,抗倒伏 ,抗条纹病 ,稳产性好 ,适宜在武威山水灌区和井水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单棱期变异品系持续时间短于受体;二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变异品系的持续时间长于受体;药隔期各变异品系持续时间不一致.幼穗分化的特点显示变异品系具有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可能.方差分析表明,变异品系与受体在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主穗粒数上均有差异.幼穗分化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燕麦DNA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16.
漯麦4号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漯麦4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8.5%;具有分蘖成穗适中、穗大、产量三要素协调、株型理想、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半冬性、多穗、抗灾、丰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系,且是适于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广泛适应性品系,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硬粒小麦在云南高原麦区对普通小麦改良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硬粒小麦资源在云南高原麦区对普通小麦改良效果。【方法】以12个通过硬粒小麦×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和19个通过普通小麦×普通小麦种内杂交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t测验法对2种途径获得的小麦稳定品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小区产量和有效穗高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小区产量差异极显著(t=3. 311**),有效穗差异极显著(t=2. 157*);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低于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但是千粒重和穗粒数差异均不显著;通过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品系在标准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和硬度值高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而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和出粉率却低于通过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种内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但9个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云南高原麦区,硬粒小麦资源在普通小麦改良中可以通过改进普通小麦有效穗进而提高产量,然而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系)稻曲病粒在穗内粒位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sns)的发病原因及其与穗型的关系,利用54个直立、半直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系),研究不同穗型品种(系)稻曲病粒在穗内不同粒位的分布。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系)的发病机率较大,而且发病严重,损失较大。直立穗型品种(系)每穗稻曲病粒数最多,半直立穗型品种(系)次之,弯穗型品种(系)最少,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3种穗型品种(系)的2次枝梗上总病粒数都比1次枝梗上的多。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系)病粒数表现为穗中部穗下部穗上部,而弯穗型品种(系)则是穗下部穗中部穗上部。3种穗型品种(系)的病粒数在穗上6个部位的分布规律极为相似,都是在中部2次枝梗上分布的最多,上部1次枝梗上分布的最少;在穗上33个粒位的分布规律也很相似,病粒数都是在中部2次枝梗第一、第二、第三粒位和下部2次枝梗上第一、第二粒位上分布的较多,其中穗中部2次枝梗第一粒位上病粒数最多,而在上部1次枝梗上第一、第六、第七粒位分布的最少。每穗粒数过多,尤其是2次枝梗粒数所占比例多是利于稻曲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与穗型特点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利用1BL/1RS易位材料异源2号作为亲本创制的58个新品系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根据小麦-黑麦1BL/1RS标记位点GkdlB3的有无,鉴定出49个品系为易位系,只有9个品系为非易位系。对新品系的株高、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穗粒重等6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易位系表现出一个或多个优良的性状,可供作为亲本材料在育种中进一步利用。少数易位系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可望进一步直接培育成新品种。对易位系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小穗数与有效穗数、穗粒重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偏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穗粒重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偏相关,其余性状间偏相关均不显著。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易位系与非易位系之间除小穗数外,其余考察性状表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1998~1999年对小麦新品系远丰898分播期、播量进行田间试验,并在全省范围内时其农艺性状进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系千粒重、株高等性状的稳定性好,当产量在258.3~484.9kg,春分蘖在31.6万~73.8万/667m2的情况下,产量仅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当成穗数或千粒重一定时,产量亦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该品系穗粒数对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