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选育出几个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和品系,并选育出几个重穗型小麦品系;用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选育出重穗型小麦品系。证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及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是可选育出超亲类型的。并对远缘杂交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硬粒小麦育种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我国硬粒小麦育种的概况及硬粒小麦材料的创新和育种方法的研究.利用复合杂交选育出了一批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硬粒小麦品系.株高在60~95cm,千粒重在40~55g,产量水平达到或接近普通小麦大面积的生产水平.对其品质性状、栽培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硬粒小麦品质性状已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有的品系湿面筋可达到 38.7%,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8.500mg/kg以上.栽培上,应注意播种对土壤墒情要求较高.此外,还对硬粒小麦的主要用途和营养价值做了阐述,并对硬粒小麦开发和利用作了分析,认为我国硬粒小麦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给今后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了2006—2017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的6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了各性状的演变规律和相关性。【结果】该阶段四川小麦单产有明显增加,达标品系的平均单产已超过5 500 kg/hm~2。与过去10年相比,单产从5 024.10 kg/hm~2增加到5 559.20 kg/hm~2,增加了10.6%,年均增加0.9%。穗粒数从40.0粒上升到43.5粒,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从43.6 g上升到45.5 g,差异显著;有效穗差异不显著。【结论】产量的增加主要源自穗粒数的增加,其次是千粒重的提高。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在产量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普通小麦与大麦远缘杂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大麦具有早熟、多花多粒性、抗盐碱、抗穗发芽、赖氨酸含量高、抗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等优良性状,大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以把这些优良性状导入小麦,对丰富小麦遗传种质资源、提高小麦育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不完全统计,已成功进行普通小麦与普通大麦、野生二棱大麦、栽培二棱大麦、智利大麦、球茎大麦、海大麦、平展大麦和窄小大麦等的杂交;成功进行了硬粒小麦与智利大麦,提莫菲维小麦与布顿大麦,一粒小麦、二粒小麦与普通大麦等的杂交.已创制出约24种不同的大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并对部分材料利用染色体分带、原位杂交、分子遗传标记等手段进行了鉴定.对大麦优良性状的利用目前较多的是抗病性、抗穗发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等.大小麦杂交对拓展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应当利用现代基因克隆及重组技术,把远缘杂交和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大小麦杂交的成功率和大麦优良性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广谱抗锈易位系的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这批材料在苗期普遍表现为轻度感病,但成株后则完全高抗或免疫,对8份材料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表现十分稳定。对多种致病小种具有很好的抗性,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均稳定在42条,农艺性状良好。原位杂交分析显示这些材料中含有同一个易位片段,即在4DS末端有一来自长穗偃麦草St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其中一个品系(GDR3)还携带一个未能准确定位的小片段易位,该材料对混合小种的抗性优于其它材料。推测这2个小片段易位上均含有新的抗条锈病基因。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分析表明,这批材料均含有优质亚基14+15。【结论】与小麦相比,其野生近缘物种中可能含有更多的广谱抗性基因,是其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生存的遗传基础,也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给硬粒小麦资源引入普通小麦,进而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利用玉米×小麦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选育的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新品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12个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的综合评价位次由高到低依次为14Y_2-919、14Y_2-873、14Y_2-939、14Y_2-838、14Y_2-931、14Y_2-1052、14Y_2-874、14Y_2-918、14Y_2-988、14Y_2-987、14Y_2-834和14Y_2-973;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获得的加权关联度更能反映品种的真实表现,是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的有效方法。【结论】经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14Y_2-919在12个新品系中综合表现最为优异,其次为14Y_2-873、14Y_2-939和14Y_2-838,可进一步用于培育适合云贵高原麦区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柱穗山羊草远缘杂交育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远缘杂交,发现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代绝大部分有乳无胚或者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F1代分蘖率极高,植株性状出现中亲遗传或超亲遗传,杂交种回交或自交结实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和优异普通小麦品系99E18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鉴定携带西藏半野生小麦优异性状的株系。【方法】采用西藏半野生小麦和优异普通小麦品系99E18构建的含28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实验材料,进行两年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对群体的抽穗期、开花期、株高、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以及千粒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及遗传分析。【结果】除分蘖数以外,两年间的表型数据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10个测量性状在小麦RIL群体内部变异较大,表现出连续变异,呈近似正态分布,并由多基因控制。除分蘖数遗传力较低外(0.097),其余农艺性状遗传力均在0.3以上之间,由遗传因子控制。RIL群体中,大部分性状之间都检测到显著相关性。【结论】鉴定获得具有西藏半野生小麦背景的7个综合农艺性状较为优异的高代株系,适用于后期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系蛋白质及HMW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选的24个小麦品系蛋白质及高分子量(HMW)谷蛋白亚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改良已取得较大突破。N2501品系的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分别高达34.1%、16.4%和61mL,均超过国家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强筋粉有关指标,且有效穗平均5.2个,穗粒数、千粒得和穗粒重也分别高达98.6粒、45.1g和4.44g,是一个难得的适合四川生产的优质新品系。新品系蛋白质品质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不显著,说明可望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向改良。新品系中5 10优质亚基比率相对较高,这为进一步开展小麦品质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光温生产效率的分析,阐明小麦光温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与生物学性状的关系,为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通过相关分析,检测高光温生产效率及其相关位点,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高光温生产效率小麦新品系。【结果】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与单株成穗数、穗粒数、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成穗数对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贡献最大。光能生产效率受平均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温度生产效率受最大灌浆速率影响较大。11个位点与光温生产效率相关,其中4个位点的贡献率在10%以上,分别为Xwmc167-2D、Xcwm23-2D、Xbarc218-3A和Xwmc326-3B。通过分子标记筛选到5个高光温效率的新品系,并且进行了验证。【结论】高光温效率小麦品种能很好地利用低温阶段的光温资源,形成较多分蘖,提高单株穗数和穗粒数。因而,在小麦新品种培育过程中,注重筛选单株成穗数多、穗粒数多和灌浆速度快的株系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温生产效率和高产、稳产。利用同一群体可以将QTL分析与新品种选育相结合,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硬粒小麦是小麦属内的一个四倍体栽培种,它具有A、B两个染色组的28条染色体。由于硬粒小麦的抗旱性、耐瘠性和抗真菌病能力较强,特别是其籽粒品质好、食味优良、营养价值高,因此,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育种工作者先后开展了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的种间远缘杂交工作,试图从中选育出兼具双亲某  相似文献   

13.
对一些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所育成小麦品系的特点,对选育的34个小麦品系进行相关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系株高适宜,株型紧凑,叶片性状和穗部性状表现良好,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并且稳定,综合性状较好。供试小麦品系的籽粒性状较好,符合商品贸易需求;千粒质量和容重较高,均达到高产要求;籽粒颜色正常,粒色为白色的品系居多。供试小麦品系的各品质性状指标为:平均容重776 g/L,千粒质量44.8 g,蛋白质含量14.31%,湿面筋含量30.4%,面粉吸水率59.5%,面团形成时间2.9 min,稳定时间3.3 min。在所有品质性状中,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8.53%和37.47%。因此,在选育高产小麦品种的同时,还应注重小麦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的选择,以培育满足生产和加工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1986-2014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临汾点的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资料,研究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并进行产量及其结构性状变异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1986—2014年产量及其结构性状的变异状况为产量>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尤其是2006—2014年各产量结构和产量性状变异偏离程度均最大。②黄淮旱地小麦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③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有效穗和千粒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④通径分析表明,在黄淮旱地小麦高产育种进化中,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的有株高、穗粒数。【结论】耕作制度和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结构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较低、有效穗数较高、千粒重大的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相对较高,但Zeleny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指标间不协调。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等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下降的趋势。优质品种粒重显著较低,这也是提高其产量潜力的重点改良性状。总体来看,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协调的,山东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育种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气候和生产条件,单位面积穗数接近600 m-2、穗粒数40粒、粒重40 mg以上。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品种总体品质状况较差,而且各项品质指标非常不协调,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研究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李凤珍  马晓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1-11402,11404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6):867-872
为充分了解山西省小麦品(系)种的穗部和籽粒性状,以山西不同地区选育的321个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穗长、结实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株高、千粒质量、籽粒饱满度、穗形状、芒形状、籽粒形状、粒色、粒质等穗部和籽粒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山西小麦千粒质量最为稳定,穗粒数则遗传基础丰富;山西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系)种穗部和籽粒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长治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运城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穗长和穗粒数与结实小穗极显著相关,改良小麦穗长能有效提升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呈弱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依据穗部和籽粒表型性状可以将供试品(系)种聚为3个类群,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51%(中穗粒中粒质量)、20.57%(多穗粒中粒质量)、38.92%(少穗粒大粒质量)。表明山西小麦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中穗粒中粒质量和少穗粒大粒质量类型,在多穗粒中粒质量型品种上选育的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8.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黑麦、硬粒小麦、小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及其与亲本间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的形状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间各个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中国春×黑麦的F1株高最高(152.0cm),分蘖数最多(49个);以小黑麦×豫麦18号的F1植株穗长最长(13.3cm)、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34.4和76.4);以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千粒重最高(43.3g)。3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各个性状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说明小麦不同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为: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