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专性细胞内寄生,可经蜱传播。主要侵染宿主的髓系细胞和非髓系细胞,引起动物蜱传热病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论文总结了近年来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入侵宿主细胞相关的蛋白质,如主要表面蛋白MSP2、外膜蛋白Omp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表面蛋白AipA等的研究成果,以及该病原菌进入宿主细胞后引起的宿主细胞的变化,如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抑制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干扰自噬作用等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关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还有很多领域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该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互作,以期找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如何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在其中正常生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00-1903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林省牛东方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吉林省洮南,松原,珲春3个地区的103份牛血液样本,采用PCR和巢式PCR方法分别东方泰勒虫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东方泰勒虫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8.7%,12.5%和92.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洮南、松原和珲春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0,7.5%和12.5%。本研究首次在吉林省洮南地区和松原地区牛体内检测到东方泰勒虫,首次在松原地区和珲春地区牛体内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本研究结果为吉林省控制和预防牛东方泰勒虫病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提供了有效的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埃里希氏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均是由蜱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血液病原菌,其所致疾病为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该类血液原虫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埃里希氏体病是由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液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动物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动物患该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表情淡  相似文献   

4.
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新发蜱传人兽共患病。为诊断一例以高热、全身大面积皮下瘀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病例,笔者采用犬四合一快速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患犬无形体抗体为阳性,初步诊断为犬患有吞噬细胞无形体病,经过临床治疗后患犬痊愈。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硬蜱携带无形体的流行及菌株变异情况,于2015年5月~7月从该地区山羊体表共分离到54份126只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长角血蜱,分组研磨提取DNA后,利用套式PCR扩增无形体的16SrRNA(ribosomal 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及进行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4份样品PCR阳性扩增率为48.1%;序列分析表明,该地区无形体存在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3类与该地区以往报道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序列保持密切的遗传关系,还有1类与日本长角血蜱体内检出的牛无形体序列遗传关系较近。由此可见,山东沂源地区长角血蜱存在较高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并且变异株较多;应该加强该地区对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宣传力度,防止该病大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牦牛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以该地2个镇作为样品采集点,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采集牦牛血液样本,使用PCR法检测牦牛无形体病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收集到的29份样本中共检测出20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68.97%(20/29),牛无形体、中央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8.28%...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一种高效、快捷的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采集24份新鲜西藏绵羊血液样本,选用6种市售商业化试剂盒(LifeFeng柱式试剂盒DK601和非柱式试剂盒DK602,康为世纪非柱式试剂盒CW0544和柱式试剂盒CW0546,上海生工非柱式试剂盒SK8224和柱式试剂盒SK8254),比较所提DNA的浓度、纯度、得率以及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进行巢式PCR扩增,综合评价不同试剂盒DNA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应用LifeFeng柱式试剂盒DK601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均最高,得率较高,分别达到75.63 ng/μL、1.894(OD260/OD280)、18.91 ng/μL;且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条带清晰度最优.因此,LifeFeng DK601可作为提取绵羊血液基因组DNA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病原鉴定的首选试剂盒.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不同饱血状态下中肠菌群结构的特点,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分别采集饱血、半饱血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细菌16S rRNA V3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切取优势条带纯化、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细菌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饱血、半饱血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中肠4个肠内容物样品中共检测到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大肠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5种细菌,其中半饱血草原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和大肠杆菌;饱血草原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半饱血森林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大肠杆菌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饱血森林革蜱中肠内存在的菌种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柯克斯体科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4个样品中的共有菌为巴氏立克次体暂定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蜱种中肠内菌群的结构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本研究将为防治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及相关蜱传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东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评估蜱媒病在广东省的传播风险,对该地区3个生境点(湛江、汕头、清远)的牛体寄生蜱进行了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体表检视法和布旗法分别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牛体表寄生蜱和牛舍环境周围游离蜱样本共109只,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检测。通过特异PCR方法分别检测无形体、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5种主要病原携带情况。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09只蜱虫样本均为微小牛蜱,其中湛江样品中检出6份无形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5%(6/109);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均检测阴性。研究表明,广东省牛体寄生蜱种类相对单一为微小牛蜱,携带有阳性蜱传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提示:广东省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更深入的生态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阿克苏地区牛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流行分布情况,笔者采用PCR方法对519份牛抗凝血和96只蜱虫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为17.0%,蜱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调查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是牛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1.
马属动物是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重要天然宿主,旨在弄清新疆昭苏县马感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情况和病原特征。对采集的100份马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抗体,对阳性样品相对应的DNA样品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完成了分子分型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出率为8%(8/100),通过对阳性样品的基因组进行16S rRNA扩增,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马存在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分子分型发现存在2种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基因型,ZS23和ZS40这2种基因型在我国及周边其他国家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1体细胞的定义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2影响牛奶中的体细胞因素2.1乳房炎或乳房感染乳房炎或乳房感染是影响牛奶体细胞的主要因素。牛群的体细胞水平可以直接反应出牛群中临床性乳房炎或者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情况。隐性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对羊泰勒虫(ovine and caprine theileria)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 phagocytoph-ilum)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羊泰勒虫MPSP基因和羊嗜吞噬细胞无浆体16S rRNA基因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双重PCR可特异扩增出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目的条带,片段大小分别为875bp和394bp。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6fg/μL和1fg/μL。对采集的60份血液样本进行双重PCR检测,羊泰勒虫阳性率为46.67%(28/60),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为13.33%(8/60),混合感染率为10%(6/60)。结果表明,双重PCR方法可用于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ZJ-msp4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给寻找无形体病诊断和预防的候选抗原表位提供参考,试验参照Gen Bank中的msp4基因序列(登录号为EU008082.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ZJ-msp4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0.1 ku,理论等电点为5.71,该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29.13,组成较多的氨基酸有丝氨酸(Ser,13.8%)、甘氨酸(Gly,9.2%)、丙氨酸(Ala,8.9%)等;二级结构预测ZJ-msp4蛋白主要以无规卷曲、延伸链、α螺旋为主,TMHMM2.0预测该蛋白的第7~29位氨基酸可能为跨膜区,该跨膜区可能为信号肽序列;Signal P 4.1预测在msp4蛋白的N端第1~29位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该分析结果与TMHMM2.0分析结果一致;B细胞表位预测该msp4蛋白有11个线性表位,其中以28~38位、64~77位、87~101位、134~143位、245~264位是ZJ-msp4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区段,可以作为诊断无形体病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15.
<正>嗜血支原体病(旧称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动物疫病分类名录中被列为三类动物传染病。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病原体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笔者通过对一例嗜血支原体和粒细胞无形体混合感染的犬急性病例的诊治,追踪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和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用药情况,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1患犬基本信息1岁雌性未绝育古代牧羊犬,免疫、体内外预防驱虫正常。一个月前曾到户外游泳玩耍,近日出现精神差,食欲差,发烧等症状,他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临床检查:体重22.6 kg,体温39.5℃,末梢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 s,心率120次/min,呼吸60次/min,可视黏膜淡红,口腔黏膜完整,呼吸音尚可,心音未见明显异常,皮肤淡白,无明显出血斑,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吉林省部分地区蜱虫和羊体内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采自吉林省5个地区的340份羊血液样本和841份蜱虫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蜱虫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4.64%(39/841)和7.13%(60/841);羊血液样本中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阳性率分别17.06%(58/340)和10.00%(34/340),混合感染率为3.24%(11/340)。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感染的羊泰勒虫为吕氏泰勒虫单独感染,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泰勒虫与吕氏泰勒虫处于同一分支,与吕氏泰勒虫河南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尤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蜱虫和羊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与韩国株、俄罗斯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吉林省羊泰勒虫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本调查结果为吉林省羊泰勒虫病和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携带人兽共患病原体情况,我们收集上海市闵行区宠物医院采集的血液样本400份;利用SNAP快速检测技术筛查体外莱姆病抗体、犬型埃里希氏体症抗体、心丝虫抗原和嗜吞细胞无形体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伯氏疏螺旋体、犬埃立克体和噬吞噬细胞无浆体三种病原体。结果显示,SNAP筛查发现2.16%的犬血液样本为犬型埃里希氏体症抗体阳性,后以PCR方法鉴定对应的血液样本均为犬埃立克体病原学阳性。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闵行区宠物犬有人兽共患病原体犬埃立克体的感染,应加强宠物犬人兽共患病原体的日常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8.
养猪生产最新研究进展--猪免疫系统的营养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自身需要有效的防御系统才能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侵袭。为抵御各种疾病 ,需要机体防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协同作用。完整的防御系统包括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和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包括吞噬细胞、补体、溶菌酶、上皮表面的纤毛以及皮肤和粘膜形成的天然屏障。吞噬细胞的类型主要有血液中的嗜中性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当异物 ,如致病微生物进入机体后 ,首先遇到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与这些异物结合 ,将其吞饮消化并破坏。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是指体液免疫系统或细胞介导性免疫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抗体合成和分…  相似文献   

19.
牛无形体是一种革兰阴性球状胞内寄生菌,这种病原体在牛及其他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多经蜱虫叮咬传播致病。由牛无形体感染所致的疾病为牛无形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贫血、乏力、腹泻等,其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论文从牛无形体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邹平县码头镇某奶牛场的犊牛群发生了以异嗜、吐草、骨骼变形、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流行病学、饲养情况、临床症状、血清钙磷的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等确诊为佝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