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摘 要:微生物发酵床养猪采用微生物菌的好氧发酵技术,有效降解、消化、利用生猪粪污和发酵床垫料中的有机物质,实现农作物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再利用,进一步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一项环保型、节约型养猪新技术。本文基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理论和原理,综述了原位发酵床和异位发酵床模式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当地适度规模育肥猪场推广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正在推广一种简便高效的节能减排养猪技术,即发酵床养猪法,采用外源微生物、猪粪便(靠自排)、秸秆、锯末和稻壳等做垫料建立原生态的好氧发酵环境,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免于清理,没有臭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正>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床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在猪舍中铺设谷壳、锯末、秸秆等有机物垫料,使用微生物对有机物垫料和猪的粪便进行发酵、降解,从而避免冲洗猪舍,方便猪粪等污物的排放,达到无臭味、无公害、环保的目的,为猪的健康、生态生产及高效养殖创造良好条件,提高猪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有效增加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现将我镇某养猪场所采用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玉林市把解决养殖污染作为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类适合当地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规模猪场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其中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近年来工作的一个亮点。1发酵床养猪技术简介发酵床养猪技术,又称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法或自然养猪法,是用锯末、秸秆、稻壳和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发酵床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养猪的原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分解猪的粪、尿等排泄物,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微生物发酵会释放出热量,在春、秋、冬季等低温季节既能为猪群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又节约大量的取暖费用。但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发酵床中微生物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对猪只造成不利的影响。作者通过对山  相似文献   

7.
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的地方称为土著菌。将垫料各组分按比例混匀,堆积发酵至60-70℃,然后将垫料摊开,猪在铺有锯末或稻壳的垫料上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秸秆等副产品和畜禽排泄物,而如何消化、利用这些秸秆等农副产品和畜禽排泄物,既能减少其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又能作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有机肥料,笔者认为发酵床养猪新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1发酵床养猪新技术的优势发酵床养猪新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益生菌资源,将微生物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猪模式是利用微生物发酵锯末、稻糠、秸秆等制成的垫料及猪排出的粪尿,有效地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粪便处理问题,显著降低了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实现了猪舍免冲洗、免清粪,这对减少猪群应激、改善动物福利、提高猪的健康水平有一定作用。试验以玉米秸秆、稻壳、锯末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床,将发酵床养猪和常规水泥地面养猪进行对比,通过测定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死淘率等指标研究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法在我国是一种正在兴起的零污染环保养猪技术。笔者2009年3月在富源县应用发酵床养猪过程中,开展了饲喂含抗生素和不含抗生素饲料、抗生素治疗病猪、发酵床表面消毒、猪群疫苗接种、外界环境温度对发酵床猪舍温度影响,同时还开展了传统猪舍与发酵床猪舍养猪增重效果对比等6个专题的观测研究,目的是对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富源推广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酵床式生态养猪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养猪是一种以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使猪只健康、快速生长的新型养猪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与垫料混合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具有环境污染小、猪肉品质好、饲料报酬高、垫料可作有机肥料、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等优点,适用于大、中、小型养猪场,是当前国内外正在兴起和提倡的新型环保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规模化养猪场推广发酵床养猪的优点是:(1)发酵床养猪能降低养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产生的污染,使用发酵床养殖的猪舍已经基本上达到污物零排放,即无需人工对猪排泄物和垫料进行打扫,粪尿及特制的垫料物质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成为猪群的"宜居环境",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对环境的污染。(2)发酵床的使用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节省大量投喂料、清扫保洁与消毒的劳力投入,同时又能增加单位面积上的饲养量。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养猪模式。目前,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保育猪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猪舍环境、抗病力、猪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保育猪阶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养猪模式,与常规养猪模式相比,有其特定优点。目前,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菌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保育猪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猪舍环境、抗病力和猪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保育猪阶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的一种新型养猪模式,与常规养猪模式相比,有一些优点。目前,国内有关微生物发酵菌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保育猪生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就发酵床养猪技术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猪舍环境、抗病力和猪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发酵床养猪技术在保育猪阶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蔡建东 《中国猪业》2012,7(12):59-59
随着规模养猪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发酵床养猪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本文对发酵床养猪注意事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正>北流市从2010年起引进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生态发酵床建设达15万多m2,生态养猪基地25个,累计出栏绿色生态猪100万头以上,全市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实现新增收2亿多元。目前,北流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示范基地之一。养猪实现粪尿零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和环保保护三赢。微生物生态发酵床养猪在北流市推广是可行的。1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的必要性北流市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市)和广西养猪大县(市),  相似文献   

18.
正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进行自然生物发酵,利用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稻壳、锯末、秸秆等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并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辅以人力的翻动作为机器加工,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随着猪粪尿的处理,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被猪食用,从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健康养殖方式,它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养猪低排放、无臭气、缓解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全新的低能耗、环保养猪方式。与常规水泥地面饲养方式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显著改善猪舍环境和猪的福利状况,有利于猪健康生长,并改善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其安全性和经济性优势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影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已经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该技术以其有效解决猪排泄物污染问题.降低养猪成本和提高猪肉品质等优势.得到了广大养猪户的认可。发酵床为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改善猪胃肠道和发酵床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无粪便、污水和臭气排放的目的。发酵床养猪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新型养猪生产模式.未来必将成为养猪生产的主流模式,但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制约推广应用的因素.现笔者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