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中国近海捕捞Ti鱼拖网渔船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对近海拖风渔船捕捞Ti鱼的渔获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网次平均产量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据《国际先驱导报》7月21日报道,近期,青岛近海的海藻泛滥。6月29日,青岛首次正式公布这一消息时,浒苔在青岛附近海域最大影响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实际覆盖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浙江近海虾类资源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1986-1989年,对浙江近海拖虾调查资料,根据虾类的分,布特点计算了标准拖网船数据,用密度法评估了主要虾类和总体的资源量和可捕量,其结果为:20-90米水少海域的现状存资源量为100.4千吨,可捕量为80.3千吨,其中哈氏仿对虾和鹰爪虾的数量最大,为合理利用的管理东海区浙江近海的虾类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面积广泛,海洋资源丰富,拥有专属经济区300万平方千米,领海3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1.8万平方千米。中国近海地形庞大,纵跨热带,副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四时瓜代征象较着。  相似文献   

5.
基于VMS的我国捕捞渔船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海捕捞渔船在各渔场的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数据是渔业管理中的参考信息,本文根据船舶监控系统2018年2.5万余艘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12.87亿条船位数据,利用渔场格网与渔船轨迹的拓扑关系,设计了捕捞渔船出海累计时间与航程计算方法,统计出累计时间3439 万h,累计航程25512 万km,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出海作业渔船主要分布在其沿海附近渔场,累计时间和航程近海高于远海。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广西区的捕捞渔船的累计时间值存在两个峰值与谷值,辽宁省、山东省两省与浙江和广西区相比1~3月累计时间明显偏低。量化方法与统计结果可辅助于渔业限额捕捞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淡水和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渐近体长(L∞),渐近体重(W∞)、生长系数(K)、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种群繁殖力(PF)等七个生态学参数的比较,研究19种淡水鱼类和15种近海鱼类的生态对策。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各参数间相互关系的显著性,3种鲟鱼类属k-选择;牙鲆等5种近海鱼类偏向k-选择;青鱼、勒氏笛鲷等9种鱼类偏向r-选择;鲤、黄鲫等17种鱼类为r-选择。对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至今中国已派出约60艘渔船赴西北非摩洛哥渔场捕捞章鱼(Octopus vulgoris),乌贼(Sepia officinalis officinalis)和枪乌贼(Loligo vulgaris)等,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1000马力渔船“MENARA 4”船自1988年7月至1991年9月共捕鱼约1000吨.其中约85%为头足类。产值约300万美元。其他中国派出同马力渔船成绩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青岛近海渔获物中的小鳞Zhen取样进行了渔业生物学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性别2组成雌雄比为32:68,年龄组成主要为1-2龄,繁殖力为290-4004粒卵/尾,群体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至今中国已派出约60艘渔船赴西北非摩洛哥渔场捕捞章鱼(Octopus vulgoris),乌贼(Sepia officinalis officinalis)和枪乌贼(Loligo vulgaris)等,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1000马力渔船“MENARA 4”船自1988年7月至1991年9月共捕鱼约1000吨.其中约85%为头足类。产值约300万美元。其他中国派出同马力渔船成绩与其相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青岛近海渔获物中的小鳞Zhen取样进行了渔业生物学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性别2组成雌雄比为32:68,年龄组成主要为1-2龄,繁殖力为290-4004粒卵/尾,群体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养殖池传统拉网作业中存在的"缺氧"、"闷网"等弊端,提高拉网成活率,降低损失,笔者单位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种新型的小型池塘拉网方法。该法将整个捕捞作业分为搭建临时网箱和单边环塘拉网两部分。拉网共需4~5人,放缓拉网速度,将养殖动物以边拉边赶的方式驱赶至网箱内暂养,然后在网箱内挑选渔获物。试验表明,本法适用于3 000~10 000 m2的小型池塘拉网作业,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伤害小等优点,适用于亲本的无伤害捕捞。  相似文献   

12.
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渔业能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领域,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水平低,潜力大。总结了我国海洋捕捞渔船能耗及排放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作为渔船代用燃料的优缺点,根据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的特点提出了掺混生物柴油需对柴油机做出的改进措施,对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的生物柴油将导致每船每年平均减少1 371元左右的燃料费用和2 000元左右的维修费用,但需付出较高的船舶改造成本;若我国所有的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都添加5%的生物柴油,每年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3.4万吨,按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计算,每年将产生400多万元的社会环境效益。生物柴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环保性能显著,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可以促进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和国家减排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现存鲟鱼种数有25~26种。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鲟鱼资源日益衰退。1990年世界鲟鱼产量为2万y,1993年下降到1万t。本文作者综述了鲟鱼类的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和讨论了开展鲟鱼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鲟鱼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渔船寿命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1年农业部“渔船报废年限”项目调研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国渔船经济寿命的一些因素,并以8154型拖网渔船为例,介绍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计算渔船经济寿命的方法,同时对钢质渔船的物理寿命进行了简要探讨。在综合考虑渔船经济寿命和物理寿命的关系以及当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渔船寿命的综合模糊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毛里塔尼亚头足类底拖网渔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是我国西非过洋性渔业底拖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和海面高度等数据,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模型和算术平均模型对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拖网作业的时间为1—4月和7—12月。各月基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值和海底水深的适应性指数表明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范围有差异。A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比例为76.10%,作业产量比例为78.66%,平均网次产量随着HSI的增加逐渐增大,从HSI为0~0.2时的29.37 kg/网次,增加到HSI为0.8~1.0时的47.20 kg/网次;GMM模型中,作业网次所占比例只有66.71%,作业产量比例为71.18%,平均网次产量随HIS的增加没有呈现合理的规律。本研究认为AMM模型更加适合于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E渔区数相比另两年减幅较大。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2℃,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4℃及26℃左右的海域。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监测资料和浙江省沿海各县、市的渔业统计资料,对2008年度浙江深水灯光围网产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浙江深水灯光围网的产量主要分布于27°~29°N、123°~127°E之间海域;作业渔场主要为浙南渔场与浙北外海渔场,其中又以浙南渔场为主;渔期主要为夏、秋、冬三季,其中秋季占全年总渔获量的近50%;各季各渔场的产量重心有所变动,其中,浙北外海渔场与浙南渔场的产量重心在纬度方向上呈逐季向北推移的趋势。建议对浙江深水灯光围网的船组数量进行适当控制,并对2009年开始施行的东海区围网休渔期进行适当调整,以促进浙江省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鲐鲹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物种,广泛分布在东太平洋海域。其资源大小和分布受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根据我国鱿钓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取的环境资料,利用信息增益技术对东太平洋智利和秘鲁外海两个海区茎柔鱼栖息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智利和秘鲁外海茎柔鱼中心渔场分布对应的适宜表温(SST)范围分别是15~23℃和16~25℃,且每月最高作业频次对应的SST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与SST平均值关系密切。信息增益技术结果表明,智利外海和秘鲁外海影响中心渔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基本相同,主要为SST、55米层水温(T55)、表层至55米层的水温梯度(G0-55)。研究认为,不同海域表征茎柔鱼中心渔场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有差异的,这一差异主要由其海洋环境大背景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20.
秘鲁近海秘鲁鳀渔场变化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渔场的开发。根据2005—2014年秘鲁近海秘鲁鳀的渔获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等环境数据,探讨两个捕捞渔季秘鲁鳀(第一渔季:4—7月;第二渔季11—次年1月)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月份秘鲁鳀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因子范围不同:第一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低,在第二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高;两个捕捞渔季渔场的适宜SSH均为29~41 cm;第一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低,第二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高。通过经验累积分布函数检验,海洋环境因子在大多数月份的适宜范围可表征秘鲁近海秘鲁鳀中心渔场的指标。研究表明,要进一步了解秘鲁鳀渔场变化还需注意其资源丰度年间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