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MCP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MCP处理"白玉"枇杷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维生素C含量、果实失重率、腐烂率、果皮相对电导率以及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6℃冷藏条件下1-MCP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总糖、总酸含量的下降,有利于枇杷品质的保持。0.10 g/kg 1-MCP处理对枇杷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低温贮藏对早钟六号枇杷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低温贮藏对早钟六号枇杷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延缓糖、酸的下降;低温贮藏期间,果实酸含量下降较糖迅速,前期果实呼吸主要消耗有机酸和糖,后期则以消耗糖为主;果实的硬度与贮藏温度呈负相关,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早钟六号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贮藏20~25d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枇杷品种--解放钟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20℃)对其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8~10℃温度条件下不同包装膜厚度、装果量等因素对MAP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解放钟的呼吸作用,但贮藏温度低于6℃时有呼吸反弹现象;解放钟适宜的贮藏温度为8~10℃.采用MAP 保鲜技术能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显著延长果实的贮藏期(达30 d 以上);PE膜厚度决定了枇杷包装保鲜的单位面积适宜装果量,随着包装膜厚度的增加,适宜装果量减少;0.03 mm或0.02 mm厚度的低压PE膜,其适宜装果量分别为3.6 kg·m -2和6.4 kg·m -2.  相似文献   

4.
黄皮的适宜贮藏温度及MAP保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鸡心黄皮、闽侯鸡心黄皮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贮藏期及主要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大鸡心黄皮果实MAP保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黄皮果实贮藏期短,常温贮藏3 d后,好果率低于75%;低温能明显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延缓果实的糖、酸和VC含量的下降;在2-12℃间,贮藏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4℃;采用MAP保鲜技术能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在2-4℃下大鸡心黄皮MAP保鲜的适宜条件是采用0.025 mm的PE膜包装,装果量为5.4 kg.m-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伽师瓜采后品质的差异,确定适宜贮运的采收成熟度,为甜瓜的分级贮运技术提供分选依据.[方法]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成熟度分选指标,使用近红外无损测糖仪分选出成熟度1(SSC< 10;)、2(SSC 10;~12;)、3(SSC> 10;)的常规种伽师瓜.3℃贮藏60 d内连续测定3个成熟度果实发病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相对电导率的差异.[结果]贮藏29 ~40 d果实腐烂指数>10;,不宜继续贮藏.SSC< 12;伽师瓜采后相对耐贮,贮期软腐偏低4.50; ~ 10.05;.其中,SSC10;~ 12;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贮期硬度高,贮藏后熟SSC提高约1.77;、比成熟度1、3果实平均高0.95; ~2.16;,品质相对好.SSC< 10;果实的糖、酸积累少,后熟SSC增加1.73;、最高仅10.67;,品质相对差;贮藏30 d后腐烂加重时硬度明显下降.SSC> 12;果实采后易软腐、硬度低、糖酸下降快,品质劣变明显.[结论]常规种伽师瓜SSC 10;~ 12;适宜低温贮运,SSC< 10;成熟不足的果实采后硬度下降明显,不适宜运输;而成熟度过高的果实仅适合采后鲜销.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处理对枇杷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经壳聚糖处理的"白玉"枇杷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维生素C含量、果实失重率、腐烂率、果皮相对电导率以及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廷缓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抑制腐烂的发生,体积分数为1.5%壳聚糖对枇杷的保鲜效果最佳,腐烂率、果皮相对电导率以及呼吸速率均较对照降低,贮藏32 d失重率仅为对照失重率的27.2%,总糖含量为对照的112.2%,维生素C含量为对照的128.6%。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贵妃枇杷适宜的采后贮藏温度及时间,延长果实供应期,该试验设0~4℃、6~8℃和常温等3个温度处理,研究贮藏期内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失重,延缓糖、酸含量的下降;前期果实硬度下降,后期上升;采后各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责妃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贮藏20~30天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华猕猴桃果实采收后某些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猕猴桃的果实采收后有一个生理后熟期,不耐贮藏。作者应用气流法测定呼吸强度,应用常规化学分析法测定总糖量、固形物、总酸量和维生素c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果实在生理后熟期间有一个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因品种而异,临83-1出现在采收后15d,海沃德和阿里森相应推迟3~6d.(2)总糖量和固形物含量是随着果实生理后熟的加深而提高,然后随着呼吸强度提高而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有下降趋势,总酸量却无大的变化。(3)在不通气的状况下能加速猕猴桃果实的生理后熟过程,但不利于贮藏国;0℃以上的低温能延缓生理后熟过程,有明显的贮藏保鲜效果。(4)临83-1后熟快,不耐贮藏;海沃德和阿里森后熟缓慢,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丽水‘太平白、‘大果太平白和‘塔下白等 3个本地白沙枇杷资源为试材,并以‘宁海白为对照,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进程中单果重、色泽及糖、可滴定酸、有机酸、总酚和类黄酮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4个枇杷品种的果实发育与色泽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采收时单果重以‘宁海白最大,‘大果太平白与‘宁海白接近,‘太平白最小。4个品种的糖、有机酸、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成熟时以果糖含量最高,约占总糖含量的54%~61%;葡萄糖含量次之,约占总糖含量的35%~37%;总糖含量以‘塔下白最高,‘太平白次之,‘宁海白最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有机酸含量以‘塔下白最高,‘太平白次之,‘大果太平白最低。幼果期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呈快速下降趋势,至成熟前2周保持相对恒定,品种间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差异较小。本试验表明,采前3周起至果实成熟是枇杷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采收期对安农无核蜜香柚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怀化不同时间采收的安农无核蜜香柚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主要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不同采收成熟度的安农无核蜜香柚果实的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在11月15日采收的果实,除总酸含量稍低外,其固形物含量、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果实的SOD活性均高于同期测定的其他采收成熟度的。因此,为保证果实贮藏品质,怀化的安农无核蜜香柚以11月15~20日采收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果实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不同品种、果实不同部位、不同成熟度、不同贮藏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鲜品种维生素C含量高于海沃德品种;果实果心部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果肉部,维生素C和有机酸含量低于果肉部;采收时成熟度越高,其果实后熟后的可溶性固形物也愈高;贮藏时间过长会降低果实品质。还研究了室温条件下海沃德果实后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呼吸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膜电导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阿克苏骏枣的贮藏温度.[方法]将阿克苏骏枣分别贮藏于0、-1和-2℃下,从贮藏温度与阿克苏骏枣采后硬度、可滴定酸、总糖含量、VC含量及果肉细胞膜透性等关系方面进行试验.[结果]阿克苏骏枣贮藏于-2℃条件下,其果实硬度、可滴定酸、总糖含量、VC含量及抑制组织相对电导率升高的效果均高于其它2个温度.[结论]-2℃贮藏温度使枣果果实在整个贮期失水率和转红率较低,好果率和脆果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克苏骏枣贮藏的临界温度,将继续降低温度,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3种晚熟芒果的果实外观、果实肉质、种子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对这3种晚熟芒果的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水分、VC、有机酸、还原糖、蔗糖以及总糖进行测定,通过这些指标对这3种芒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常规的、简单快速的理化检测方法测定,比较处理方法对果实品质、果实的贮藏性、市场价值及其发展空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象牙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蔗糖、总糖含量及含水量最高,均排在首位。从VC和有机酸的含量及硬度来看,最高均为吉禄。红象牙很适合直接食用,作为市售商品的发展空间很好。吉禄作为榨汁芒果的发展空间很大,果实贮藏性也最好。肯特的果肉作为加工制品的原料,同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有机生产系统中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有机和常规生产系统中不同施肥水平对网纹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和常规生产系统以及施肥水平都未改变甜瓜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规律。果实鲜重和果肉厚度的增长均呈"S"形曲线变化,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糖分积累呈二次型曲线变化。甜瓜果实在进入成熟期前,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进入成熟期,蔗糖积累迅速,总糖含量持续上升。果实TSS增长趋势与总糖相同,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春季r=0.884**,秋季r=0.958**)。春季有机生产甜瓜采收期的果实重量显著高于常规生产,而秋季两者差异不显著。生产系统和施肥水平对果实TSS和糖分含量都没有影响。由于春季甜瓜果实发育时段的积温高,采收期果实重量和果肉厚度分别比秋季高28%和9.0%。甜瓜果实的生长量受积温的影响较大,有机生产系统和施肥水平不影响果实糖分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温度下红心火龙果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红心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不同贮藏温度(0,5,10,20,30℃)下果实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影响存在差异,0,5℃贮藏的火龙果22 d没有腐烂,而30℃贮藏的火龙果在9 d时就已完全腐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火龙果生理生化指标呈现明显的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果实品质的变化,5℃条件下其下降的趋势比较缓慢。综合分析,5℃是火龙果贮藏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处理对哈密瓜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密瓜为实验材料,将哈密瓜果实置于室温(20—35%)与低温(3—5℃)条件下进行储藏,每7d分别测定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处理组的哈密瓜和对照组的哈密瓜果实中的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IB)、总糖、总酸、维生素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可以有效减少哈密瓜的失重,降低呼吸速率并推迟呼吸高峰期,延缓糖度和维生素C的流失,降低腐烂率,说明水杨酸能有效的保持哈密瓜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7.
枇杷果实糖酸积累的分子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酸含量及糖酸比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糖不仅决定果实甜度,也是色素、氨基酸、维生素和芳香物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合成的基础原料。果实有机酸与糖一起形成糖酸比,决定果实风味,同时,果实有机酸作为呼吸底物为合成其他物质提供基础。糖酸比是影响果实口感的最主要因子。对糖酸代谢机制的阐明可为果树栽培管理及高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糖酸代谢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栽培措施对糖酸积累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提出未来在枇杷糖酸代谢机制与调控方面的主要研究重点:进一步明确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果实糖酸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明果实糖、酸运输的分子机制;应用遗传工程调控果实糖酸组成;探明糖积累与酸积累的相互作用机制。参22  相似文献   

18.
研究冷害对采后"大五星"枇杷果实贮藏品质及木质化的影响,旨在阐明冷害温度下枇杷果实品质劣变,特别是木质化败坏的规律,为枇杷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大五星"枇杷采后分别于冷害温度[(3±1)℃,简称3℃]和非冷害温度[(8±1)℃,简称8℃]贮藏30d,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组的品质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3℃条件下枇杷果实在第10天开始出现冷害症状,随后日趋严重,而在8℃条件下的果实30d内发生冷害程度很轻。冷害会加速枇杷采后失重率、膜透性、木质素、PAL、POD活性的上升,促进TSS、TA和VC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