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处理)防治效果最佳,施菌10 d后黑褐盗毒蛾幼虫死亡率达92.8%,防治效果达91.0%。白僵菌粉炮处理中,60个粉炮·hm-2(A2处理)、90个粉炮·hm-2(A3处理)2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0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85.3%,但显著高于30个粉炮·hm-2(A1处理)。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后各处理组的虫口数、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均较防治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虫口数下降最多的分别是A3、B、A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6%、88.4%、81.5%;B、A3、A2处理在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仅为5.3%、6.0%、8.3%,而对照的新增量为21.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朱丽红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19-21,40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林间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比较5株白僵菌菌株对竹笋禾夜蛾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ov07菌株对竹笋禾夜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83.33%,LT50值为7.3d;其次是Bpp04,其校正死亡率达73.81%,LT50值为9.2d.用Bov07菌株生产的菌粉对竹笋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量为22.5 kg·hm-2时,15 d的林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说明Bov07菌株是防治竹笋禾夜蛾的优良菌株,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绿僵菌Metarhigium anisopliae Mf2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效果,从4种常见培养基PDA,PPDA,SDAY,SMAY中选择一种最适于绿僵菌Mf2菌株营养生长及产孢的培养基,测定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Mf2菌株在PP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14 d后菌落直径大于其他3种培养基,为76.00 mm;培养14 d后PPDA培养基中菌株产孢量最高,为5.667×1010个孢子,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上的产孢量,约为处于第2位的PDA培养基上产孢量的2.5倍;绿僵菌Mf2菌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处理36 h后校正死亡率为98.52%。绿僵菌Mf2菌株对松材线虫毒力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毒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为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优良菌株,对5株不同来源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FZ-13、MaFZ-16、MaQL-02、MaXJ-04、MaZPTR-01)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菌落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菌株接种培养15 d,菌落直径最大的为MaZPTR-01菌株,达6.5 cm;其次为MaFZ-13菌株,达6.2 cm。产孢量最高的为MaFZ-13,达1.33×10~8孢子·cm~(-2),MaZPTR-01菌株次之,达1.28×10~8孢子·cm~(-2)。MaFZ-13、MaXJ-04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死率较高,15 d后分别达到96.7%、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幼虫僵虫率分别为75%、71.7%;致死中时(LT_(50))也显著短于其它菌株,分别为5.01 d、5.48 d。绿僵菌MaFZ-13和MaXJ-04菌株不仅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而且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强,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并采取施放粉炮和喷菌液2种方式,对木毒蛾进行林间防治。2 a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施放粉炮15 d后,粉炮用量60个.hm-2的木毒蛾校正死亡率:绿僵菌为(54.1±3.7)%、白僵菌为(51.8±1.8)%,显著高于粉炮用量30个.hm-2的处理;2010年,粉炮用量45、60个.hm-2处理15 d后,绿僵菌处理木麻黄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3.6)%、(90.3±3.1)%,白僵菌处理分别为(88.5±8.1)%、(85.6±4.1)%,2种粉炮用量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30个.hm-2处理。使用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喷雾12 d后,木毒蛾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9±6.3)%、(89.7±3.8)%。施菌后木毒蛾的化蛹率显著降低。林间湿度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干旱少雨天气防治效果较差,阴雨湿度大的环境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测定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并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对受侵染的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进行研究。【结果】1)用菌株CFCC87323以108conidia·m L-1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3.38%,致死中时LT50为3.536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7.0×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77.62%。2)用菌株ACCC30830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1.46%,致死中时LT50为4.248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5.43×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66.06%。3)用菌株ACCC30831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3.51%;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8.48%。4)用菌株CFCC87327以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校正死亡率达72.85%;林间防治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死亡率达56.32%。5)观察杨干象幼虫感染的致病症状发现,杨干象幼虫被菌株CFCC87323侵染后,从出现明显症状到死亡变成僵虫需要(74.67±2.31)h,到虫体布满菌丝需要(93.67±3.21)h。【结论】白僵菌菌株CFCC87323对杨干象幼虫致病力最高,菌株ACCC30830次之。菌株ACCC30831和CFCC87327对杨干象幼虫也表现出较好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筛选对松褐天牛毒力更高的微生物资源,开展生物防治通过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形态及系统发育树鉴定4个绿僵菌菌株,比较测定各自对松褐天牛的毒力。【方法】对4株绿僵菌的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对4株绿僵菌的EF-1α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综合鉴定4株绿僵菌的分类地位。测定了不同孢子浓度及接种方法(浸虫、浸枝和无纺布)对松褐天牛成虫的致病效果,构建4个菌株对松褐天牛的毒力方程。【结果】1)菌株WTKH和WP08鉴定为平沙绿僵菌;菌株LV2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菌株qc1401鉴定为瘿绵蚜绿僵菌。2)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LV2菌株对松褐天牛校正死亡率较高,瘿绵蚜绿僵菌qc1401菌株次之,平沙绿僵菌WTKH菌株最低。4个菌株对松褐天牛的致死速度依次为WP08LV2qc1401 WTKH,LT50分别为5. 52、10. 38、16. 93和20. 80天。3)以平沙绿僵菌WP08为供试菌株,在1. 0×108、1. 0×107、1. 0×106个·m L-1共3个浓度下,孢子浓度越高则松褐天牛校正死亡率越高、半数死亡时间越短,孢子浓度为1. 0×108、1. 0×107时,试验期内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半数死亡时间LT50分别为11. 38、16. 44和24. 22天。4)以平沙绿僵菌WP08为供试菌株,3种接种方法 40天内松褐天牛死亡率均为100%,LT50浸虫法为5. 52天,浸枝法为11. 38天,无纺布法为17. 21天。【结论】4株绿僵菌均可侵染松褐天牛致其死亡,其中,平沙绿僵菌WP08的致死率和致死速度较快,为防治松褐天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株白僵菌菌株规范化工艺技术生产菌粉产孢量比较研究,并运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将3株白僵菌菌株产品对刚竹毒蛾进行室内和林间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各菌株产品质量和毒力比较,Bpp菌株菌剂质量最好,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死亡率达96 1%~100%,LT50为3 96d,是所供试菌株产品中死亡率最高、致死速度最快的菌株,可作为开发生产刚竹毒蛾白僵菌菌剂产品的目的菌株。Bpp菌株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大面积防治应用,菌粉平均含孢量高达2 725×1010个·g-1,平均孢子发芽率达98 6%,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毒蛾高致病力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8株绿僵菌和2株白僵菌菌株对该木毒蛾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综合考虑产孢量、校正死亡率、LT50等多项指标,筛选出M aYDTR03和BbSMYXTR03为优良菌株,此2菌株对木毒蛾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95%,僵虫率分别为72.5%和80%,LT50分别为6.68,6.57d,均好于其它菌株。同时,分析了绿僵菌产孢量与LT50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白僵菌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寻找其生物防治菌株资源,采用浸液法测定了11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和9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10^7个孢子·mL-1接菌红火蚁工蚁,10 d后,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校正死亡率范围分别为(6.47±0.98)%67.14±0.22%和(35.13±1.25)%81.93±0.94%;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较强,致死速度较快,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64±0.52)d和(4.78±0.46)d。测定不同浓度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以浓度1×10^8个孢子·mL^-1接菌后10 d,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9.59±0.5)%和(99.20±0.80)%,僵虫率为(63.24±0.51)%和(81.92±1.39)%,两菌株对红火蚁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1×10^6和2.42×10^5个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两个菌株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均是接菌后3~5 d。综合分析,白僵菌BSX-PC和绿僵菌MaWys-01菌株在红火蚁生物防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
绿僵菌防治鞭角华扁叶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9个绿僵菌品系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致病性测定,初选出的2060和2055菌株的致病率分别达76.5%和23.5%。通过7代毒力增效试验,两品系毒力分别增加了23.5%和28.5%。并用2060品系菌株在林间防治试验和人工模拟试验,其防治效果分别达61.5%和65.2%。经与化学农药复配防治效果可达96.2%。  相似文献   

13.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8-22
利用2个对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101和FJMa201205菌株培养的菌剂,采用林间地表喷菌的方式(引入试虫后第5天喷菌、喷菌后当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5天引入试虫、喷菌后第15天引入试虫4个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菌后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施菌后3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为34%~56%,喷菌后引入试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处理,FJMa201101菌株处理的油茶象幼虫死亡率比FJMa201205略高;喷菌后18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70%,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喷菌后300 d,油茶象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80%,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2个菌株处理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具有持续控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 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 ,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 ,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 1 0 0 %和 79% ,致死中时LT50 为 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0 为 1 3 8× 1 0 6孢子 /mL。松褐天牛虫体不同部位接触白僵菌Bb2 0 2 1无纺布菌条的感染试验表明 ,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 ,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表明足与腹部是白僵菌感染天牛成虫的主要部位。林间感染试验表明 ,球孢白僵菌Bb2 0 2 1菌株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5.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刚竹毒蛾白僵菌优良菌株筛选及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国贵 《林业科学》2003,29(2):102-108
本研究对天然刚竹毒蛾僵虫蛹分离纯化的 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 ,进行了菌落形态、菌落生长、产孢量和发芽率等培养性状测定 ,并与 4个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了室内外防治刚竹毒蛾试验比较 ,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和毒力有明显差异 ,各菌株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 ,分离自刚竹毒蛾的菌株毒力较高。筛选出BP4和BP1 2个优良菌株 ,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 ,产孢时间短 ,产孢能力强 ,毒力高等优点 ,并将最优的BP4菌株应用于生产 ,菌粉平均含孢量达 2 3 8 7×1 0 8·g- 1 ,平均孢子发芽率达 96 2 % ,林间防治越冬代刚竹毒蛾平均效果达 92 3 % ,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粉拟青霉菌菌株的毒力复壮技术和其复壮菌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经不断的探索获得了粉拟青霉菌复壮用的Pf-Ⅱ号培养基,对其复壮菌株作室内及林间的毒力测试,结果显示:(1)经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株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感病死亡率为88.5 %,比未经复壮的菌株感病死亡率48.8 %提高了39.7 %.(2)林间温度对粉拟青霉菌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死亡的影响不明显,但林间使用该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适宜温度为15℃~20℃;粉拟青霉菌致使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感病的死亡率与林间相对湿度成正相关,最适相对湿度为90 %~95 %,下限不能低于80 %;1月中旬、6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应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最佳时期.用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菌粉在云南省沾益县西平镇文家坟、火石梁子的150 hm2蠹害林区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防治.其林分的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受害株率由防治前的32.9 %降至4.6 %,受害株减退率为86.1 %,进一步表明:用毒力复壮后的粉拟青霉菌,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虫虫害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平沙绿僵菌是竹林金针虫的高效寄生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对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蛭石和稻壳均可作为固态发酵的优良载体,大米、玉米粉、麦麸组合是该菌的良好营养源,与不同载体组合均可使产孢量达到2.7×109孢子/g以上,其中以大米和稻壳体积比1∶2组合时产孢量最大,为58×109孢子/g;接种量为10%(mL/g);培养基质相对湿度为70%;固态发酵周期为14 d;培养基质装入量为1/2培养瓶。  相似文献   

19.
影等鳃金龟幼虫对多种农作物、花卉苗木等根及幼苗危害大。作者对收集的20株绿僵菌产孢量情况进行了计量,筛选出产孢量高的Ma_(42),Ma_(788),Ma_(789)3个菌株,并进一步开展了3菌株对影等鳃金龟幼虫的毒力及耐高温性测定。结果表明Ma_(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注喷处理30 d后,感染率达43%;Ma_(788)菌株的耐高温性较强,40℃水浴处理12 h后,孢子萌发率仍在33%以上。供试验的3菌株毒力和耐高温性未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白僵菌防治荔枝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btd1、Bbt02、Bbt04、Bbtd7、Bh和Bbf2,6株白僵菌菌株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以Bbtd1菌株毒力最强,用1×108个.mL-1的孢子液对荔枝蝽若虫、成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防后15 d室内2~4龄若虫校正死亡率达97.6%,LT50为4.2929 d,林间防治效果平均达90%以上,经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