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历经20余年,在国内外率先创制了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6号和京麦7号,构建了二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体系,在北京、天津、河北、新疆、安徽等地共示范杂交小麦近2.6万公顷,平均增产15.7%。该技术体系被庄巧生、程顺和、刘旭等院士鉴定认为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成果,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  相似文献   

2.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研究的现状,针对限制两系杂交小麦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从提高杂种优势幅度、保证制种纯度、降低杂交种生产成本、提高杂交F1的恢复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两系杂种小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运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两系杂交小麦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F1种子醇溶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湿光型不育材料C49S的电泳谱带与恢复系材料有明显差异,不育系之间谱带非常相似,(2)杂交F1谱带主要表现为互补型和偏母本型,互补型的优势较强,偏母本型的优势较弱,电泳分析结果与育种研究和田间资料相符。因此,种子蛋白电泳技术不仅可以鉴定亲缘关系,判断杂种真伪,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5.
“恢复型”小麦品种是指具有高产稳产性能而又能很好恢复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品种。通过不育系与恢复系的杂交 ,选出了恢复型品种川农 19和一大批优良恢复型品系 ,这类品种有利于简化杂交小麦的制种程序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杂交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知道杂交玉米,更知道杂交水稻,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杂交小麦。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到杂交水稻的应用水平,那么将创造一个巨大而崭新的高技术种业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水稻育种工作实践中,总结了选育恢复系的经验与体会,简述了杂交水稻恢复系育种的过程,在采用杂交选育恢复系时应注意测恢从低代进行,测恢要与多抗性以及米质鉴定同步进行,选用具备异交结实率高和可恢复性差两大特征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王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2-126
作者认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体系需在解决五大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包括实用不育系选育、双季稻区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杂交水稻优质化、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育种、以及长江流域杂交早稻育种。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体系,需要规范品种管理,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商贸。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小麦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是南方种植的,小麦是北方种植的。水稻最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产量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人民所关注的问题。过去随着我国科学家不断的专研,水稻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只是近几年我国水稻单产的产量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国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在杂交水稻的生产当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贵州省杂交水稻的特点以及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到其中之后水稻的产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具体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正>"1.5℃的温差,平常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对于两系法水稻育种来说,却可能导致制种失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22年努力,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不育起点温度只有22℃,比原来的降低了1.5℃,解决了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问题。由于该项发明系统、全面地解决了两系法杂交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策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着重讨论了以创制广亲的恢复系和广亲和不育系以及理想株型塑造等为核心的杂交稻产量超高产育种策略,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再生复育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蜀光601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s为基因供体,与明恢63/CPSL017F选株杂交,分离世代在四川低温长日下选败育株,在海南陵水高温短日下选可育株的循环双向选择,选育到具有一定光敏性,败育起点温度低的蜀光601s,其民交习性好,配合力较高,并具有再生稻恢复可育的特性,是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新材料,克服了籼型低温敏不育系的繁殖困难.  相似文献   

13.
以异质小麦品种(Ae.uniaristata)-Chris为母本,两个不同细胞质的正反杂交后代株(系)为父本1和2,先后进行了杂交和成对连续置换回交,培育出稳定的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并用一批小麦品种(系)对其保持性和恢复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型不育系既不同于粘类,更不同于提类.是一个稳定的新不育类型.其突出特点是:(1)仅少数小麦品种(系)是其稳定的保持系:(2)恢复源很广泛,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对其不育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力,并且恢复度高于80%以上的恢复系比其它具有较广泛恢复源的不育类型在普通小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3)长势正常,种子饱满,胞质无不良的母性影响.为杂种小麦与常规育种更好地结合,常规育种的最新成就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小麦,加快杂种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应用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8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散核不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MSRF)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江苏是“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较早的省份,“九五”以来,取得长足进步,冲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亲本创新力度加大,稻米品质明显提高。但可供大面积生产推广的强优势组合偏少,产量和品质竞争优势不突出。文章中从育种的技术角度提出了品质改良、高异交结实特性不育系转育、偏粳型特异亲和性恢复系选育及塑造充分体现籽粒优势的F1理想株型等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周开达1汪旭东1李仕贵1李平1黎汉云1黄国寿1刘太清2沈茂松2(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611130;2重庆市作物研究所TheStudyonHeavyPanicleTypeofInter-subspecificHybrid...  相似文献   

18.
Q型、AL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保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这 3种不育系的保持系 ,而其余 6份材料则能很好恢复这 3种不育系的育性。表明Q型、AL型和T型不育系的恢保特性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9.
利用2个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21个恢复系及2个对照材料,组配杂交组合,经杂交、自交获得F1(AXR)和F2等世代材料,并考查其自交结实率,结合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部分组合的育性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基因rf主要由雌配子传递,属配子体雄性不育类型;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且第1对主基因控制育性的作用强于第2对主基因;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2.44%,多基因遗传率为0,环境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37.56%,说明该类型小麦雄性不育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育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虽然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育性恢复年际间波动很大,但通过筛选可以获得恢复度高且稳定的恢复系,进而为杂交小麦的育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