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广大口黑鲈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促进顺德大口黑鲈养殖的持续发展,区农业局水畜科、乐从镇农村办、区水产商会联合在乐从镇政府会议室召开大口黑鲈标准化养殖、流通研讨会,大口黑鲈养殖比较集中的乐从、龙江、勒流等3个镇从事大口黑鲈养殖、冰鲜鱼贸易和产品流通的从业者代表3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王巧煌  林楠  元丽花  季静  林丹 《水产学报》2022,46(5):825-835
为探明2021年3月福建某水库养殖大口黑鲈疾病暴发的原因,实验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优势菌,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并综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和质谱特征等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同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从病鱼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该菌株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剂量为3.8×105 CFU/尾;该菌株携带yrP1、yhl A、yhl B等毒力基因,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相对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的感染造成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鲁氏耶尔森氏菌对养殖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可为养殖大口黑鲈鲁氏耶尔森氏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被喻为"第五大家鱼"的大口黑鲈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大,而目前大口黑鲈的养殖仍然以池塘、网箱等养殖模式为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符合水产行业发展趋势。工厂化循环水应用于大口黑鲈的养殖中,既能减少养殖病害,优化尾水处理,又能提高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控制产品质量。本文对大口黑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直港村村民卜虎根2001年开始养殖大口黑鲈,已积累了13年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是,近几年越来越感到普通大口黑鲈苗种培育难度大、成活率低,成鱼养殖生长慢、病害多、饲料系数高,逐渐认识到种质优劣对养殖生产的重要性。2014年,卜虎根作为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优鲈1号"项目示范区养殖户,使用大口黑鲈"优鲈1号"苗种取代普通大口黑鲈苗种开展养殖,在苗种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存在循环水池流速慢、养殖中后期溶氧低、病害多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探索了一种工厂化纯氧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新模式,并开展了养殖试验。试验表明,在合适的流速和稳定的高溶氧环境内,大口黑鲈养殖周期缩短,全程没有病害发生,养殖效益显著。一、当前循环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重要的淡水名优养殖鱼类。为梳理大口黑鲈的研究进展及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1990—2022年围绕大口黑鲈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研究文献数量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研究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中国和美国为主要研究与发文国家;机构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且国内科研机构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共被引文献中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被引次数最多;两个数据库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均集中在种群状况、个体生长、病害防治、功能基因、饲料营养等方面。建议今后进一步深化大口黑鲈研究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探索更广泛更前沿领域的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交叉渗透,有力支撑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大口黑鲈的影响及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鱼,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于北美,于1983年引进我国,其生长快、抗病性强,且市场价格较高,配合饲料养殖技术成熟,适合咸淡水养殖、集约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2]。温度是影响大口黑鲈生存繁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受各地区不同时节温度变化影响,大口黑鲈养殖生产也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例如,生长、繁育、驯食等[3]。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生长速度、鱼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以池塘养殖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在临近的2口池塘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池塘水面积9×667m~2)和冰鲜鱼(池塘水面积10×667m~2)157 d、162 d。养殖过程中,定期打样采集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数据;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投饲对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回归方程基本一致,而体长、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则是饲料养殖的大口黑鲈略大于冰鲜鱼组的结果;冰鲜鱼养殖的大口黑鲈出现营养过剩、存在发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脂肪肝)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池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珠三角地区,开始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贵州省于2007年前主要水产养殖区域己普遍开展大口黑鲈网箱养殖,2018年网箱养殖拆除,产量急剧减少(周路等,2007).2019年贵阳市在高位池开始尝试养殖该品种,2020年5-10月,笔者对高位池生态养殖大口黑鲈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贵州山区大口黑鲈产化...  相似文献   

11.
正大口黑鲈原产于北美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鱼类。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从美国引种大口黑鲈进行养殖,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同年引入广东省。经过多年的养殖发展,大口黑鲈的养殖区域遍布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其中广东省的养殖量最大,大口黑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口黑鲈病害的类型与病程特征1.大口黑鲈病害的类型根据大口黑鲈病害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传染性疾病、侵袭性疾病和非寄生性疾病。(1)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常称为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可在大口黑鲈之间、大口黑鲈与其他水生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传统的大口黑鲈养殖中,以冰鲜鱼作为饵料,用量大,水质容易恶化,严重影响了养殖生态环境。通过人工驯化,培育食用配合颗粒饲料的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生产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大口黑鲈商品鱼品质。为此,本试验依照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加州鲈品系繁养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内容,对大口黑鲈与河蟹混养模式进行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养殖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阻碍.本文指出了大口黑鲈养殖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大口黑鲈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L,亚硝酸盐≥0.2 mg/L时,开启外循环。经过142 d养殖,1200 m2跑道池,2000 m3水体,共收获大口黑鲈45104 kg,养殖成活率94%,产值191.7万元,利润36.38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淡水鲈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我国养殖的淡水鲈主要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宝石鲈Scortum barcoo、梭鲈Lucioperea lucioperca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等,它们均为鲈形目鱼类,目前以大口黑鲈的养殖区域最多、养殖规模最大。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自然分布于北美洲美国中部、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是北美最重要的游钓鱼类之一。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易起捕、肉质鲜美及无肌间刺等优点而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台湾地区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1983年人工繁殖获成功,并引入广东省,在广东省顺德市首先开始养殖。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8月,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吴江示范点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养殖大口黑鲈,发生了以体表溃疡、烂鳍、烂眼球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明确病因,笔者对患病大口黑鲈进行病原分离、人工回归感染、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并开展定量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初步探讨了鱼菜共生系统养殖大口黑鲈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黑鲈属鱼类分布于北美洲温暖地区的淡水中,主要种类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小口黑鲈M.dolomieui、斑点黑鲈M.punctulatus、瓜达卢普黑鲈M.ireculi、南方黑鲈M.notius等。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是黑鲈属鱼类中已被大量养殖的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部,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期间,随着品种选育、养殖技术、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大口黑鲈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发展极为迅速,2019年全国养殖产量已达47.78万吨,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淡水特色鱼。大口黑鲈一般采用传统池塘育苗方式,存活率低且易患病,存在养殖弊端。本研究依据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易管理、受控程度高的特点,培育刚出膜大口黑鲈"水花"至稳定摄食配合饲料,为大口黑鲈工厂化循环水育苗和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优鲈一号     
正优鲈1号是以国内4个大口黑鲈养殖群体为基础选育种群,采用传统的选育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经连续5代选育获得的大口黑鲈选育品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口黑鲈选育新品种。生长快速大口黑鲈俗名加州鲈,原产于北美地区,自1983年引进我国大陆,经养殖推广,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全国的年产量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