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代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6-13028,13109
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市场空白。根据笔者参与的黑水卡斯达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采访活动,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方法进行黑水卡斯达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出游客对卡斯达温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认知度极低;游客市场需求多层次化;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认知度低,缺乏相关宣传;游客更倾向于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等结论。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黑水县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将其归纳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从这两项资源特点出发,提出主打"卡斯达温"牌的黑水旅游开发模式,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旅游无文化的旅游现状,增加黑水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层次,从硬件上、软件上进行文化功能和文化产业布局,配以其他类型资源布局,旨在抛砖引玉,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化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化的技术设计目标,以及其在提升商洛知名度、推动商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0-20622
以产业融合的视角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与相互促进。以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市为例,概述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了非遗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及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从制作地旅游、旅游纪念品开发、节庆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旅游4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与非遗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最后为绥化市旅游业与非遗产业的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要深入挖掘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具魅力的品牌优势,并发挥政府的引导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发展的强弱对旅游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就是一种稀缺的文化资源,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旅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经济、市场开发潜力。以彝族"撮泰吉"为例,分析其非遗文化在旅游业开发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壮大"撮泰吉"旅游演出团队、完善"撮泰吉"旅游资源规划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等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现阶段我们要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统一,从而实现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旅游项目的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首要途径,但是在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难题,文章就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以及开发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不仅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效率和农民的实际收益,也对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商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商洛市在全市积极建设秦岭美丽乡村,逐步实现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商洛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商洛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资源精品缺乏、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通过科学系统规划、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商洛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多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投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别山区黄冈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地理标志申报、质量标准建立、品牌培育、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商洛依托良好地域位置和丰厚的自然景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提出了"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首先从4个维度建立了"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以分析该旅游品牌的现状。结果显示该品牌目前存在品牌满意度低、与旅游地关联度不均衡、知名度与忠诚度不高等情况,难以发挥品牌效应。因此,利用"CIS识别系统"理论,从3大方面对"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进行重新塑造:MI提炼出"领略商於文化,体验秦岭南麓风光"的"人文+生态"发展理念,BI通过对商洛景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完善, VI以商山洛水等作为视觉设计的组成元素,以期提升该品牌的辨识度,进而提高其品牌地位以及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提出,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保护、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对于古城荆州而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其一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来促进荆州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过度商业化的开发而忽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从而导致文化遗产丧失精神内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就如何进行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宋文化特色突出。然而近几年开封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存在着"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木板年画等手艺也濒临失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开封"非遗"发展文化旅游的劣势及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期"非遗"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开封市整体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周洁  李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70-372
羌族村寨是羌民的传统聚落,是"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羌族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桃坪羌寨在"5.12"地震后的重建困境,论述了寨子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和灾后旅游恢复重建的深切关系。自然生态景观是羌族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有力的保护,从而使桃坪羌寨的旅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列举桃坪羌寨的农耕资源,挖掘其中的旅游价值,对桃坪羌寨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含5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市具有丰富的特产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有2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3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信阳市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国家质量标准、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六安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从地理标志申报、国家质量标准、专用标志使用、品牌培育、工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双重保护、旅游开发、产业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在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尽快地进行旅游开发,使得人们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目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如何帮助乡村从“衰落”走向振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品种资源、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功能目前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探讨其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乡村振兴所需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遗产地可以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提升农产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从而形成了产品增值驱动、乡村旅游驱动和农耕文化驱动等助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包括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累优秀人力资本、促进农耕文化繁荣、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5个方面。因此,提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建立遗产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系列工程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和政府逐渐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路径,对福建省的农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研究发现,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等特色优势,同时又面临着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无序开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民俗工艺难以传承等困境,因此,提出加强宏观政策引导、适度开发农业文化产业、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以及建立活态传承机制等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承的,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珍贵文化资源,包括各类民俗活动、传统节庆、传统艺术等。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舟山发展乡村旅游,应挖掘舟山渔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舟山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