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科学合理的制备及食用绿茶面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绿茶粉、面汤的色相值为指标,对绿茶粉及绿茶面条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理化分析方法分别检测熟化前、后绿茶面条微观形貌表征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绿茶粉最佳制备条件为夏秋茶六七叶,蒸青时间20s、茶粉目数为80目,该条件下的色相值最小,为3.06,茶粉绿度好。绿茶面条的最优配方为茶粉添加量2%、绿茶粉目数80目、食用盐添加量2%,该条件下绿茶面条的色差为 5.80,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面条色泽翠绿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茶香味。800倍电镜扫描下,熟化前的绿茶粉面条中淀粉颗粒及碎片状茶粉借助蛋白质基质粘附在面筋网络结构上,有序地被面筋结构包埋起来。蒸煮后,淀粉颗粒及茶叶片状结构消失,形成不连续的面筋网络结构。2%绿茶面条熟制前后茶多酚含量分别为0.48%和0.27%,茶多酚的保留率为56.2%。  相似文献   

2.
绿茶超微粉碎后和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300目、800目茶粉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两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的茶粉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氨基酸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两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9,(6):53-55
为明确鲜叶制备冷泡绿茶加工工艺的最佳参数,在冷泡绿茶制备过程中对揉捻叶含水量、冷冻次数和膨化温度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对冷泡绿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制备冷泡绿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揉捻叶含水率60%、冷冻处理1次、膨化温度80摄氏度。在此条件下,冷泡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3%、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43%、茶多酚含量为19.47%。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全粉是马铃薯主食化过程中主要的原料。马铃薯全粉保留了马铃薯中主要的的营养成分,但是马铃薯全粉中不含面筋蛋白,因此在马铃薯面条的制备过程中马铃薯全粉的添加会降低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而导致面条品质下降。选用马铃薯全粉为原料,探讨了马铃薯全粉添加量、水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熟化时间对马铃薯面条蒸煮特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马铃薯面条配方工艺为:马铃薯全粉添加量10%、水添加量34%、卡拉胶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2.0%、熟化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茶树菇挂面的配方,为新品种挂面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面条品质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茶树菇粉、食盐及水的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优化茶树菇挂面的工艺配方。[结果]茶树菇粉的添加量对面条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食盐量和加水量。当面粉使用量为180 g,茶树菇粉的添加量为10 g、食盐添加量为3 g、水的添加量为35 m L时,制作出的茶树菇面条综合得分最高,口感最好,味道适宜。[结论]在面条配方中添加茶树菇具有可行性,可作为茶树菇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米糠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米糠与绿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开发出一种复合型保健茶饮料。[方法]以米糠为主要原料,经高温挤压稳定化处理、干燥、超微粉碎后与绿茶粉溶解液混合,同时添加乳化剂和稳定剂等其他配料,制成米糠茶饮料,并对米糠茶饮料的配方、工艺路线、工艺参数以及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试验最终确定了米糠茶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米糠挤压稳定化最佳工艺为温度130℃,含水量25%;米糠粉与绿茶粉的配比为4∶1,添加量为6%;乳化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3%,最佳配比为:CMC-Na 0.10%、黄原胶0.03%、结冷胶0.04%、蔗糖酯0.07%、单甘脂0.11%。[结论]该米糠茶饮料香味自然浓郁,口感鲜美,带有绿茶的自然清香,兼具茶叶的保健功能与稻谷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商洛绿茶茶多酚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方面分别检测了商洛绿茶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50%、浸提时间30 min;商洛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商洛绿茶茶多酚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从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和总还原力方面分别检测了商洛绿茶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商洛绿茶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50%、浸提时间30 min;商洛绿茶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木瓜蛋白酶-Sevag法去除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果实多糖中蛋白质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对酶解温度、时间、p H及酶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条件,并结合Sevag试剂除蛋白。[结果]各因素对酶解法脱酸浆果多糖液蛋白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 H、酶添加量。在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0 h、p H 6.0、酶添加量2.5%条件下,粗多糖液蛋白脱除率为62.07%,多糖保留率为93.16%。原料经酶处理后,可使游离蛋白和部分与多糖结合的蛋白质被水解,再经Sevag试剂(氯仿∶正丁醇为4∶1)处理2次,蛋白质脱除率为81.65%,多糖保留率为89.43%,可达到较理想的脱蛋白质效果和较高的粗多糖保留率。[结论]采用酶和Sevag试剂相结合的方法除酸浆果多糖中的蛋白质,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可为酸浆果多糖的纯化提供理论依据,但其对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南非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茶水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试验表明,南非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0 min、茶水比1∶80 g/ml,提取2次可提取茶多酚32.18 g/kg.[结论]研究可为南非绿茶提取工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但仅以茶多酚一项指标作为优化目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19时的口感最佳;柠檬汁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茶汤色泽加深和茶多酚含量降低;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出口温度为80℃,流速为3 m L/min)和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参数:冷阱温度-45℃、真空度60 Pa)制得的速溶柠檬果茶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结论]柠檬汁用于速溶绿茶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产品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绿茶粉作为功能性添加剂,直接加入面粉中制作抹茶蛋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蛋糕最佳加工工艺为:茶粉添加量2%、蔗糖添加量33%、蛋糕油添加量16%、泡打粉添加量3%,烘烤温度为面火160℃/底火180℃,时间为25min,制出的茶叶蛋糕具有鲜亮的绿色和独特的风味,茶多酚含量为0.45%。  相似文献   

13.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分析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罗亚楠  于丽颖  刘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29-16430
[目的]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提取物的分析检测。[方法]以绿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钼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纯度,用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由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 in,乙酸乙酯用量85 m l。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15%。分析检测表明,所得产品纯度较好。由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可确定,所得产品为茶多酚。[结论]为茶多酚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采取溶剂萃取法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不同产地绿茶,采取不同萃取剂、浸提溶剂、绿茶与乙醇量的配比等影响因素研究了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剂为乙醇时,绿茶与乙醇量的配比为1:13时,提取的茶多酚最多,此外,不同产地绿茶的茶多酚提取率不同:云南高黎贡山绿茶广西象棋山绿茶贵州都匀毛尖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绿艳,香气清香带蒙香,滋味清鲜回甘(春茶);秋茶超微绿茶粉采用蒸汽杀青可明显减少苦涩味;采用滚筒杀青工艺超微绿茶粉的香气、滋味突现中国绿茶滚炒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选用鲜马铃薯为原料,探讨马铃薯添加量、熟化时间、水添加量和食盐添加量对鲜马铃薯面条蒸煮特性和感官评价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鲜马铃薯配方工艺为马铃薯添加量40%,醒面时间20 min,水添加量30%,食盐添加量1.5%。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蛹虫草的综合利用,制作出营养丰富的蛹虫草面条,对蛹虫草面条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虫草素及虫草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了蛹虫草、食盐、水的添加量对蛹虫草面条的品质和感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g面粉中,蛹虫草的添加量为5%,水的添加量为30%~34%,食盐的添加量为1%时,蛹虫草面条的品质、感官及营养价值取得平衡,且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绿茶多酚提取物对蓝莓汁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在蓝莓汁体系中绿茶多酚提取物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mg·L-1时,依次在50、70、90℃水浴中保温150min,考察花色苷含量及CIE L*、a*、b*的变化。结果表明:蓝莓汁花色苷热稳定性较差,添加绿茶多酚提取物可增强蓝莓汁花色苷热稳定性。在50、70、90℃水浴中保温150min后,未添加绿茶多酚提取物的蓝莓汁花色苷含量则分别减少13.66%、26.85%、82.07%,添加200mg·L~(-1)绿茶多酚提取物的蓝莓汁花色苷含量则分别减少5.43%、10.78%、56.06%,保存率分别是未添加的1.09、1.22、2.47倍。蓝莓汁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添加绿茶多酚提取物后蓝莓汁花色苷降解速率常数k减小,半衰期t1/2和活化能Ea显著增大。加热会导致蓝莓汁明度L*、总色差TCD*增大,彩度C*减小,且温度越高变化越明显。添加绿茶多酚提取物可减缓蓝莓汁明度L*、总色差TCD*及彩度C*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何晓梅  武丽  张颖  邓敏  陈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24-14026
[目的]优化绿茶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的提取条件.[方法]以绿茶为原料,选取提取温度、水茶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3个因素为自变量,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80.26℃、水茶比21.35 ml/g、提取时间2.07h,此工艺下茶多酚最高提取率为23.881%.[结论]研究可为绿茶中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智伟  郑二丽  许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75-12676,12678
[目的]结合绿茶和牛奶的双重有益作用,研制集营养与保健功能为一体的绿茶酸奶.[方法]试验以全脂奶粉和超微绿茶粉为原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经发酵研制出一款绿茶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试验表明,绿茶粉的最佳的添加量为0.3%,蔗糖添加量9%,接种量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h,在4℃下可以贮藏5d.[结论]试验研制出的绿茶酸奶色泽均匀,呈淡绿色,组织细腻,略带绿茶的清香,酸甜适中,兼有营养与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