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城镇土地定级是城镇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满洲里市商业用地土地定级为例,就G IS技术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着重论述了G IS环境下土地定级基础图件库、土地定级因子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土地定级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将G IS技术应用在城镇土地定级中,有利于提高城镇土地定级的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定级成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李长坡  许淑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49-7450,7487
粗集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可将其应用到城镇土地定级工作中。提出了基于粗集的城镇土地定级方法,并以长阳住宅用地定级为例,验证了此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商业用地定级为例,对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技术性探讨。整个定级过程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在栅格数据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根据区位理论,对城镇土地划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土地经济管理、推动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理确定土地税费标准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介休县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县级城镇的土地定级问题,同时对确定因素权重值的因素成对比较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5.
基于粗集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赋权法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长坡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41-2143
应用粗集理论研究了土地定级中各影响因素的合理赋权问题,提出了体现主客观信息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集成赋权方法,并依据长阳住宅用地定级指标体系和样点数据,对土地定级影响因素进行了权重挖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城镇土地定级工作已拉开序幕,随着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不断充实和完善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方法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单元评价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结点评价的粗浅看法,希望有助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SimpleGIS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如何应用SimpleGIS软件进行城镇土地定级评价。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吉首市城区土地定级级别划定为5级,级别最优的Ⅰ级土地,以及较次之的Ⅱ、Ⅲ、Ⅳ、Ⅴ级土地面积依次占评定区域面积的2.41%、15.55%、28.13%、36.12%、17.81%;同时基于SimpleGIS土地定级模块实现因素指标征询、指标权重确定、空间数据采集到定级计算,软件应用过程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我国城镇土地定级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下的多种数学模型和GIS技术的采用,使土地定级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定级结果更加准确有效。数学方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级别测算、级别划分、级别验证3个方面,共有近20余种数学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在GIS方法参与城镇土地定级的应用研究中,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应用、DEM数据模型参与下的地形地貌功能分计算、K阶数据场模型作用分值计算及时间距离衰减法确定作用因素的扩散分值等是当前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与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农用地与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目的、原理、方法的差异,旨在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农用地定级估价、全国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及平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主观赋权法带来的定级误差,提出了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来确定土地定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由于该方法既充分利用了样本资料的统计信息,又反映了专家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定级结果比较合理。最后结合山东省德州市城镇土地定级具体实践,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出的定级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土地定级及其成果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各种土地交易案例已大量出现,客观上提出了小城镇土地定级的必要性。但小城镇土地定级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特点,文中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小城镇土地定级的的理论和方法,并以莒南县城区为例讨论了小城镇土地级别规律,分析了土地定级结果在促进小城镇土地合理利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康乐县15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康乐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空间差异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分为5级,其中,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得分为1.051 61,而莲麓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低,得分在-1.0以下;从县域范围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以附城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  相似文献   

13.
建制镇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研究——以武威市黄羊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村镇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低度利用土地所占比例较高,合理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次之,再次为容量完全损失土地,无容量土地比例最少,无过度利用土地;建制镇土地利用具有很大潜力,内部用地潜力为133.41h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6.1%;村庄可挖掘317.911hm2的潜力,占村庄面积的41.0%;村镇整治、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数据基础,可以实现《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西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010、2015及2020年共3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得30 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林芝市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等4类用地稍有减少,而耕地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至了原来的2.66倍。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帕隆藏布河谷平地。建设用地动态度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呈现出逐年扩张的态势;耕地的变化动态度次之,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12%/a;县(区)域尺度上,巴宜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乡(镇)域尺度上,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其次是巴宜区更张门巴民族乡和巴宜区林芝镇。人口密度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城镇化率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和海拔等7个因子显著影响林芝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是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同时作用的结果,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后解释力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等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着手,把土地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相结合,细化研究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选择了24项元指标,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功效—安全度函数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大汶口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汶口镇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赤峰市林东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城镇土地定级评价因素选择方法的研究。结合林东镇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色,最终确定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本次土地定级的方法。为科学确定土地定级因素因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以分析,得出最终定级因素因子为商务繁华程度、道路通达度、对外交通便利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公用设施完备度。  相似文献   

17.
阙泽胜  张俊平  王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64-11665
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分解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难点,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分解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资兴市建设用地需求分值最高的5个乡镇依次是鲤鱼江镇、皮石乡、三都镇、唐洞办事处、东江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资兴市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给实际指标分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建立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选取6个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作为评价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其综合模型,对评价单元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和排名.结果表明:6个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大格勒乡整治项目、北郊复垦整治项目、郭勒木德镇新乐村土地整治项目、河东河西农场整治项目、柯鲁克镇土地整理项目和茶汉村土地整理项目,且土地整治优于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省附海镇生态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开发强度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等生态敏感性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综合评价了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并以此规划出研究区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3种生态用地类型,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管理措施,为附海镇生态用地提供规划依据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