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促进优质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小麦品质,应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小麦种子注入剂量为3×1017N+/cm2的氮离子,研究注入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活力、幼苗POD和CAT活性以及植株农艺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注入氮离子束处理相比,注入氮离子束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发芽率、幼苗鲜重和苗长降低,幼苗POD、CAT活性增大;注入氮离子束的小麦植株形态变化明显,顶一叶长度突变,株高变矮,麦穗从有芒变为部分缺芒和无芒,千粒重增加。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对小麦幼苗、植株及穗粒形态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对小麦种质材料的改良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油菜田除草剂丙酯草醚(ZJ0273)对甘蓝型油菜发芽期幼苗在生长发育及根尖细胞活性等方面的安全性影响,为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探讨了ZJ0273处理对发芽期油菜茎根长、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和根细胞膜透性等的影响,并运用FDA-PI荧光对染法及根尖压片法研究了该除草剂对油菜根尖细胞活性及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ZJ0273处理对油菜幼苗干物质和苗高等性状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10与100 mg?L-1处理显著抑制了油菜幼苗根的生长且两处理间抑制效果无明显差异;1 mg?L-1以下浓度的ZJ0273对油菜幼苗根系活力、细胞膜完整性几乎无显著影响,而10 mg?L-1以上浓度处理则明显抑制根系活力且破坏细胞膜完整性;100 mg?L-1ZJ0273处理抑制油菜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并使多数细胞停滞于分裂中期。【结论】发芽期是油菜对ZJ0273处理的敏感时期;10 mg?L-1 ZJ0273处理即抑制油菜幼苗的生长发育及影响根尖细胞活性,且抑制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对油菜幼苗较为安全的ZJ0273临界浓度为1 mg?L-1。  相似文献   

3.
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3个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01、郑麦129和郑麦3596)为材料,在15%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为其作为新型植物抗旱剂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3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均受到明显抑制,苗长、根长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郑麦101除外)。干旱胁迫后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苗长、根长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除郑麦101)和部分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3个小麦品种相比,海藻酸钠寡糖对郑麦129和郑麦3596干旱胁迫的缓解效果好于郑麦101。  相似文献   

4.
硼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硼处理小麦幼苗,结果以硼浓度0.6 mg/kg处理最佳,能够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根长、根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25.8%、14.9%和4.6%。但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作用不明显,但也没有毒害作用。该浓度的硼处理还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69.0%和59.0%。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秋乐2122作为供试材料,以不含硝酸盐的Hoagland溶液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硝酸盐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组化染色法检测根尖细胞中O_2~-·和H_2O_2含量,并测定细胞内相关氧化还原酶活性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硝酸盐能够显著增加小麦根尖细胞中O_2~-·而不是H_2O_2含量;高浓度硝酸盐(60 mmol/L)处理O_2~-·含量显著高于低浓度硝酸盐(10 mmol/L)处理。低浓度硝酸盐显著降低SOD酶活性和GSH含量,提高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GSH-PX酶活性,使根部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高浓度硝酸盐抑制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是由于降低SOD与GSH-PX酶活性;虽然增加POD和GR酶活性,但是仍无法缓解根部细胞O_2~-·过量积累而造成的氧化损伤。所以不同浓度硝酸盐通过调节胞内O_2~-·含量,实现对小麦根系生长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林依倔  韩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4+3987-3984,3987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pH值(2.5、3.0、4.0、5.0和6.5)酸雨条件下白菜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长及幼苗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随pH值的下降,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苗长及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为进一步开展酸化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胁迫机理研究和筛选出对酸雨有高抗性的蔬菜种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前茬作物与小麦轮作的生化关系,以大豆、花生、玉米、甘薯为供试材料,以小麦为受体材料,研究了4种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花生、玉米和甘薯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率、胚根长、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4种作物根系分泌物对供试小麦的萌发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小麦的胚根长、幼苗株高及根长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且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整体上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小麦幼苗的POD、CAT活性总体上均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大豆和甘薯根系分泌物处理下的MDA含量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小麦幼苗根系形态对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研究镉(Cd)在小麦体内的吸收、转运过程,以及Cd对小麦根系形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小麦在5种Cd水平下(0、0.5、5、50、200μmol·L~(-1))处理3、6、11、17 d和23 d后各项生长指标的变化,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Cd处理17 d后小麦根系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对Cd的吸收能力与Cd浓度成反比关系,且在Cd0.5处理下,小麦对Cd的吸收和转运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的生物量、株高、总根长、根体积、总根尖数目逐渐减小,根系平均直径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对Cd的吸收能力与平均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对Cd的转运能力仅与平均直径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d处理可诱导小麦幼苗根系皮层细胞增多、薄壁细胞增大以及内皮层细胞壁木质素的沉积。Cd诱导的根系直径增粗对小麦Cd的吸收及转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永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02-3705
采用1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6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研究其对小麦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对小麦幼苗地上部性状的影响大于对根系性状的影响,不同苗期性状受盐胁迫处理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苗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根系干重、根系鲜重.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埃及红和中国春对盐胁迫最为敏感,而莱州953和京411的抗盐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1.
饥饿对黄颡鱼血液中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颡鱼分别饥饿0(对照)、6、12、18、24、30 d后再恢复投喂18 d,测定了饥饿时和恢复投喂后各组黄颡鱼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溶血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黄颡鱼经短期饥饿(6 d),其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和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较对照组略有增加,其它2种指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延长饥饿时间后,其它4组鱼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饥饿12 d组除外)及溶血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SOD的活性在饥饿时间<18 d内没有显著变化(P>0.05)。恢复投喂18 d后,以上4种指标都明显上升,且饥饿时间为6、12、18 d 3组鱼可以或基本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饥饿超过24 d,黄颡鱼的4种指标不能完全恢复,说明黄颡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其免疫机能明显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进行正常投喂和饥饿处理(10、20、30、40 d)后,测定红鳍东方鲀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以及脾脏中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率。结果表明:饥饿后红鳍东方鲀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投喂组,且在饥饿20 d时白细胞的数量达到最大值;饥饿后脾脏中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与转化率比正常投喂组高,饥饿10 d时达到最大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的转化率逐渐降低;饥饿后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吞噬率均高于正常投喂组,且在饥饿20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饥饿和再投喂对中间球海胆性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试验。采用各组“饥饿时间 投喂时间”相同的试验设计,在30 d内,试验组(S3、S6、S9、S12组)海胆分别饥饿3、6、9和12d后再连续饱食投喂直至试验结束,同时设对照组S0。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S3组海胆性腺重、性腺指数均接近对照组,其余各组较对照组低;特殊生长率在再投喂的第2 d或第4 d出现最大值。性腺组织学观察的结果表明:对照组海胆性腺为滤泡型,由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构成,发育至生长期;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雄海胆性腺中成熟精子的数量减少,雌海胆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发育迟缓,而雌、雄海胆性腺中营养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再投喂后,性腺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FABPs) are a family of lipid chaperones, which contribute to systemic metabolic regulation through diverse lipid signalings. In this study, a midgut-specific FABP gene(Slfabp2) was cloned from Spodoptera litura.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SlFABP2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reached a peak at the prepupal stage and maintained a high level during the pupal stage. The expression of SlFABP2 protein was induced by starvation treatment. In vitro binding assay revealed that the recombinant SlFABP2 had high affinities of binding long-chain fatty acids, such as palmitic acid, arachidonate and oleic aci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lFABP2 may have a unique function that transports intracellular fatty acids and can regulate the metabolism of lipids in metamorphosis. This work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u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function of SlFABP2 in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S. litura.  相似文献   

15.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HSP90α在小鼠脑、肝、心脏和肌肉组织的分布以及短期饥饿对HSP90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SP90α在脑组织含量最丰富,肝组织次之,心脏和肌肉组织较少。受饥饿影响,HSP90α在脑组织、肝组织和肌肉组织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16.
观察分析了拟南芥的编码转运蛋白和其相关基因,构建了T-DNA突变体。利用野生型拟南芥和构建的T-DNA突变体拟南芥在形态学上的差别,发现了一株可能新的耐磷突变体。通过对野生型拟南芥和磷饥饿突变体的对比分析,可以为植物在耐磷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莱茵衣藻为对照,通过数字表达谱技术对缺氮诱导3 d的藻细胞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并结合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8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08个,下调表达基因374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共分布在85个pathways中。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氮元素缺乏诱导微藻油脂积累的分子机理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磷是植物必需的一种大量营养元素。农作物的产量经常因磷饥饿而受损。研究植物在磷饥饿 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有利于以后运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耐低磷农作物。将野生型拟南芥与磷饥 饿反应突变体进行对比研究,能够为植物对磷饥饿反应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筛选植物对磷饥饿反 应突变体,筛选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野生型拟南芥在供磷正常的培养基上竖直培养时主根向下,同时 呈较大幅度的弯曲。在磷饥饿的培养基上主根则几乎是垂直向下的,而且主根相对较为短小。利用这 种现象,在供磷正常的培养基上种植的拟南芥植株中发现了一株可能的新的磷饥饿反应突变体。  相似文献   

20.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补偿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 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均接近或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虾的生长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各饥饿处理组虾的摄食率在6 d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而食物转化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日本囊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饱食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摄食率的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