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我校部分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张景书郑英宁(西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杨陵712100)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素质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思想状况,探求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研究新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状况及应对方式,为提出改善心内科护理工作压力的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48名(心内组)及其他内科护理人员48名(普内组),采用SCL-90、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MBI-HSS)和应付方式问卷分别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两组护理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与总均分均高于我国常模,而心内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以及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得分均高于普内组(P〈0.05或0.01),个人成就感低于普内组(P〈0.05);两组护理人员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都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职业倦怠感较严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促进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并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思路:(1)科学合理设岗:(2)组建评审组织;(3)完善评价机制;(4)强化聘后管理;(5)健全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反映,是学校的生命线。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序,教师因素、教学管理因素、学生因素、社会因素分别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教学环节设计、教师风范、教学管理制度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主导因素。建议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人才竞争的加剧,我国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如果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一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强有力地做好对高校教师的评估苗体君(湛江海洋大学社科部湛江524025)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高校教师评估成为高校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教师评估的结果不仅反映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工作成绩的大小,也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总体学术水平、教学质量、科...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教师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并已严重影响着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学校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的工作与心理压力,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全面,在对部分高校教师综合评价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院评教,并基于层次分析法从专业素质、学术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四方面对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由此建立了一套规范、全面的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进行了设计和论证。实践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差异,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香港、台湾地区高校:以教学发展机构推进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和台湾地区高校在学习借鉴西方国家高校教师发展的先进理念与做法的基础上,纷纷成立高校教学发展机构,以此推动教师的发展.分析港台地区以高校教学发展机构推进教师发展的状况,提出启示:以专门机构推进高校教师发展,加强教师发展研究,重视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学管理中一个重要部分.针对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的要求,结合鸡西大学工作量管理的流程,介绍了利用VB语言开发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的积极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高职院校32名专任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实表现、倦怠特点、压力源、影响因素及应对模式进行了深入解析,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进行了界定,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缓解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倦怠的三点对策:一是创造积极的高职教育工作环境,二是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应对职业倦怠情绪,三是加强专任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在职业环境内普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图书馆界已开始关注职业倦怠对图书馆事业的消极影响,职业倦怠治理的研究业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升本"前后我院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个案研究,提出有效治理职业倦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一所高校未来的发展.现阶段的高校青年教师有年轻化、学历高等特点.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缺乏学科领军人才的问题.可运用双因素理论,激励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帮助青年教师制订职业规划,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建立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青年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高校管理效能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采用文献法,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概念界定、测评结构及影响因素作了概述和分析。认为已有研究主要存在概念界定内涵不一、测评指标偏差较大、重视均值差异比较和相关因素的统计联系不足等问题。提出后续研究应将教师工作满意度纳入工作态度范畴,加强区域性协作研究,改进研究手段,完善测量工具性能,优化实验设计等观点。期望为深入考证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内在结构及其动力机制夯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炎  任兆昌  何洋  朱海礁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22-17925,17928
基于对云南省4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访谈材料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从宏观上说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及影响教师流动因素的总体情况;其次,借鉴已有的关于农村教师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变量,并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最后,运用SPSS 17.0软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师个体特征中,年龄、不同类别学校、教龄对教师的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民族、学历、职称对教师流动意愿无明显影响;在任职学校情况中,到校交通工具、到校所用时间、学校所处的地区对教师流动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教师工作调动情况中,在现任职学校工作时间、调动次数、调动后的工作地点对教师流动意愿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图书馆工作有别于高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它所具备的教辅性让高校图书馆员无形之中承担了比单纯教学和行政工作更重的压力.随着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工作要求的提高,在配套服务的软环境没有跟上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开始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该文通过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的设计编制和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力求找寻舒缓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症状的对策,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文化价值创造能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编目员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编目员的职业倦怠现象,阐明了高校图书馆编目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层次不一,辅导员职责泛化和虚化,其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疲劳应付状态,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差,从而产生职业倦怠。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主动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律,重视自身心理素质和职业品质的培养,进行自我调适,调整期望目标,树立职业信念,在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上寻找突破口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美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31-14132,14136
研究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特质及外延扩张时期教学团队建设状况,认为高职教学团队注重队伍规模建设、忽视团队质量提升,注重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忽视团队整体协调打造,注重校企表层合作、忽视深度融合机制建设,注重团队硬件发展、忽视团队制度建设.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需要从教师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校企深度合作和教学团队制度等方面优化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认知、态度、兴趣、动机和需求是影响大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的主要心理因素.据此,可以从学生、教师、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改善大学生选修公选课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提高公共选修课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