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林业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林业产业各部门之间配置构成的方式,不仅在量上反映林业产业间的比例关系,而且在质上反映林业产业间生产、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文中在描述广西林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广西2011—2021年林业总产值和各次级产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林业各次级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花卉产业是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鉴于各次级产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出优化广西林业产业结构的建议:在做大林业第一产业、夯实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并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广西林业花卉产业园;第二产业在大力发展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和家具家居制造业的同时,发展林化产品(香料香精产业)和木质工艺品文化产业;第三产业在促进金融、服务业、旅游等与林业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碳汇产业等。  相似文献   

2.
广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茜 《广西林业科学》2022,51(1):112-118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森林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全面梳理当前广西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在顶层规划设计、政策扶持力度及科技支撑方面较薄弱,区域产业布局不合理,林业产业链不够完善.为推动广西林业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结合区外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建议优化广西林业产业顶层设计,加快林业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助力质量变革,促进林业产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9月14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北京会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时称赞广西林业发展有“三好”。他说,广西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工作非常扎实。广西林业改革思路很清晰,以改革促进生态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通过改革,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近年来广西林业发展很快,有成效,有...  相似文献   

4.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在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九五”期间广西林业产业已发展成为包括营林造林、林产工业、第三产业等综合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广西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素质低下、科技水平低下的状况已越来越突出。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林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广西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体制和科技创新,促进广西林业产业结构本身的优化升级,使林业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这对于振兴广西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林业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营林业…  相似文献   

5.
韦健康 《广西林业》2009,(4):I0010-I0010
7日23日.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南宁接见大自然集团董事长余学彬先生一行。陈童良向他们介绍了广西林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说:广西发展林业条佯优越.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林业经济总量和生态环境承载量.做强林业产业.使广西林业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6.
陈章良 《中国林业》2009,(13):14-17
近年来,广西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多项林业关键指标居全国前列。广西已发展成为全国的林业大省,但整体来看,广西还不是林业强省,突出表现在林业产业与先进省还有一定差距。2009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了努力打造全国林业强省的战略决策,决定全力实施以林业产业建设为重点的“三步走”战略,力争201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进入全国前三位,实现林业大省变强省目标。  相似文献   

7.
广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是广西争取中央林业投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分析广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建设现状、发展优势、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降雨丰富,雨热同季,林业用地总面积2.2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发展林业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林业决定精神,作出了《关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要求在经济建设中赋予林业以支柱地位,提出了建设两大商品林基地、打造8大支柱产业,把广西建成全国林业产业强区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广西林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林业产业取得了飞跃性发展。目前,广西的人工林面积、经济林面积和速丰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林业用地面积居全国第五位,森林…  相似文献   

9.
以2014年全国林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从林业产业总产值来看,广东最高、天津最低;从林业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来看,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份的贡献比较大,天津、北京、上海等省份的贡献较小;从林业三次产业的比例来看,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广西等省份第二产业比例较高,产业结构优势突出,北京、天津、山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的第一产业比例较高,林业工业化程度较低,湖南、重庆、四川等省份的三次产业比例相对比较均衡;从林业产业发展推动力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高,而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份的林业产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木业》2009,(11):20-20
"2009广西林业产业—木材加工业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政府、协会、科研院所、林场、家具厂、地板厂和材料销售商共150多名行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就广西林业的木材加工业的发展进行交流与探讨。本次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广西林业产业行业协会、广西林学会协办,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由自治区林业局森林利用管理处处长黄周玲女士担任大会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采用1年生铁力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应用4种光照条件(CK、T_1、T_2、T_3,透光率分别为100%、45.7%、13.9%、6.3%)进行盆栽试验,探索铁力木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确定铁力木幼苗的最佳光照环境。结果表明,在T_1条件下,苗木苗高、高径比为最高,在低遮荫条件下促进苗木生物量积累,在T_3条件下苗木生长受到了抑制。因此,得出铁力木苗木在T_1条件(透光率45.7%)下最有利于铁力木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利用2015年广西林地与森林资源"一张图",叠加到广西已建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提取桉树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群落结构为完整结构的仅占0.8%,复杂结构占63.4%,简单结构多达35.8%;其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价结果为"中等"的占47.4%;"差等"的占52.6%,评价为"好"的没有。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差,对于以强调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来说,显然不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苗木的扦插繁殖技术,提高穗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培育优质金花茶苗木,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单叶单芽扦插以及不同插穗(单叶单芽与两叶两芽)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中,R2(IBA 500 mg/L+NAA 200 mg/L)处理的单叶单芽插穗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1级不定根、根系效果指数均为最大。单叶单芽插穗生根率高达96.33%,比两叶两芽插穗生根率高29.66%。2种插穗类型扦插成活的苗木移栽18个月后,单叶单芽扦插苗保存率达到了100%,其扦插苗的地径、总鲜重、一级侧根数量以及主根粗显著大于两叶两芽扦插苗。今后在生产上可采用生长调节剂R2(500mg/LIBA+200mg/LNAA)处理单叶单芽插穗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5.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81株核桃(Juglans regia)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核桃优良种质的分布情况、表型遗传及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核桃优良种质集中分布在海拔700~1500m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及红水河两岸。海拔及温度与核桃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核桃青皮厚度、核壳厚度、亚油酸及硬脂酸呈负相关,核桃品质与海拔总体呈正相关。对不同海拔之间核桃优良种质的青皮厚度、三径、单果重、出仁率和核壳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单果重及青皮厚度皆在海拔300~500m最大,而三径均值则在这个海拔时最低,仅有青皮厚度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达到显著。核仁蛋白(21.24%)、亚油酸(63.88%)及硬脂酸(3.91%)含量在海拔1301~1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63.03%)与亚麻酸(63.76%)含量都在海拔300~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亚油酸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海拔及年均气温皆会对核桃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18.
合理施肥是保证林下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高效栽培的主要因素。以根肥和叶面肥为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林下金花茶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林下金花茶树高、地径及冠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金花茶花蕾个数及花产量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花的产量增产有促进作用,但施肥量与花产量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磷、钾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的含量最高的是B3(4、5、8月施根肥,9、10月施叶面肥),B3与B4(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功能叶中磷的含量相等且均高于其他处理,B4功能叶中钾的含量最高。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生长、开花及叶片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B4的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的生长及开花均有一定影响,综合评价最好的施肥方式为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枝条扦插成活率与生根率,筛选出最佳配方及处理方法,选择1年生麻竹枝条为材料,采用从基质、激素种类及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麻竹扦插生长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育苗效果。结果表明:1)3个主因素中,激素种类对扦插生根影响最大,各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2)泥炭对扦插苗地上的生长指标影响最大,新梢率、新梢数和叶数达显著水平;3)细沙作为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麻竹枝条扦插生根率,扦插成活率达62.92%;4)两因素交互作用中,激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最大,愈伤率、腐烂率、平均根长、总根数、根系直径等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5)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扦插地上指标影响最大,叶面积达极显著水平,新梢数达显著水平;6)三因素交互作用中,仅愈伤率和腐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泥炭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NAA扦插效果最好,激素浓度处于40~80 mg/L时扦插苗各指标最佳;泥炭+ABT+80 mg/L为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20.
陈昭  董必珍  关心怡 《绿色科技》2019,(3):126-127,130
指出了润楠属为樟科常绿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自然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生理生态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对润楠属7个种的木质部导管特征,包括导管密度(CD)、导管面积(CA)和导管壁加固系数(CWR)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其相互关系,为润楠属的生理生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润楠属的导管密度与导管壁加固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导管面积与导管壁加固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导管密度和导管面积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