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及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文中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物种和森林类型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物种组成、森林生产力、森林土壤碳氮循环和森林灾害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最大胁迫因素。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 增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逐步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的影响, 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视角, 探讨了保护与恢复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改善民生的途径, 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防治和干旱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格局影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关键指标,反映了植物抗旱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探究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水分、温度以及太阳辐射等气候因子的响应情况,为探究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气温不断增高,降水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根据气候变化现状和趋势,文章从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响应、北方森林的分布变化、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火干扰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北方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6.
极端天气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在极端天气事件的扰动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产力和碳汇能力等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气旋、冰冻雨雪灾害和极端干旱为例子,主要讨论极端天气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响应机制。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还应该加强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工作,采取合理有效的森林经营和恢复手段,共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贮量占全球陆地总碳贮量的46%(Watson et al.,2000).因而,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动态研究,对于科学预测森林对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为国际陆地碳循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土壤呼吸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分解并释放CO2的过程,主要受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土壤含水量、根系分泌物、地形、凋落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储存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总量约为2477Gt,湿地生态系统的碳蓄积量约占10%左右,而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现有的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的资料,以期为今后湿地土壤呼吸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陆地植被与全球变化中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引起CO2浓度升高并随0之带来全球气候变化,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的生长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成为陆地生物圈与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外对际地植被和大气中CO2之间的关系以及陆地植被的动态与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的研究结果,同时也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陆地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有重要贡献,从而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通量测量主要包括箱法、微气象学法、土壤浓度廓线法等。系统地介绍了箱法、微气象法、土壤浓度廓线法以及同位素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并且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温室气体测定方法与其他学科以及新技术的结合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陆地生态系统扰动(火灾、病虫害、氮沉降、极端气候事件等)可以极大影响并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而对陆地碳循环的时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定量估算自然扰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针对几种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扰动(火灾、虫害、氮沉降、干旱和洪水等)分析扰动过程与陆地碳收支动态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生态系统扰动过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各自特点,重点介绍运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方法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各种扰动过程的响应,分析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确定性,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测算地表碳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准确测定地表碳通量对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区域分布、寻找未知碳汇及预报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意义重大, 涡度相关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碳通量的标准方法。文中简要回顾了涡度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概述了其优缺点, 着重总结了碳通量变化规律、环境响应机理及碳收支和测量尺度提升在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从避免误差、数据处理、模型的应用及数据的空间拓展等方面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是对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典型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地段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设施,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等在自然状态或人为干扰下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单个站点的长期定位观测、实验和研究往往具有其局限性,难以揭示更普遍性的规律。多站联合,从站到网的模式成为生态定位观测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70年代,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网络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是开展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平台,为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的发展现状,本文从发展情况、取得成果等方面重点介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三个主要网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T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并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山林线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过渡带, 各类环境因子随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林线过渡带物种组成与植被格局变化、林线上下界及树线推移等长期受到生态学与植物学研究的关注。不同生活型的林线植物, 尤其是木本植物对高海拔林线逆境光合响应方式与策略的差异, 直接导致林线植被组成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最终影响林线上下界以及树线的形成。并且,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变化特征已成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植被未来动态变化的重要参数。文中主要从叶片形态与结构以及叶片光合生理代谢等方面, 综述山地木本植物适应林线逆境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期有助于理解高寒地带林线生境植被分布格局形成以及物种组成变化的驱动因子, 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开展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火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火是全球大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 它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林火与气候变化是当前林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中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和林火排放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火险期延长, 出现潜在极端火行为的天数增多, 森林火灾更加严重, 特别是北方森林火灾增加显著。未来的研究趋势是, 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在大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 把林火模型与气候模式和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耦合, 构建更为复杂的林火排放模型, 以深入揭示林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multifactorial spatial modelling used to assess vulnerability of the Du¨ zlerc?am?(Antalya) forest ecosystem to climate change.This was done to produce data,to develop tools to support decisionmak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vulnerable Mediterranean forest ecosystem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and to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these forest ecosystems to adapt to global change.Based on regionally averaged future climate assessments and projected climate indicators,both the study site and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sub-region of Turkey will probably become associated with a drier,hotter,more continental and more water-deficient climate.This analysis holds true for all future scenarios,with the exception of RCP4.5 for the period from 2015 to 2030.However,the present dry-sub humid climate dominating this sub-region and the study area shows a potential for change towards more dry climatology and for it to become semiarid between 2031 and 2050 according to the RCP8.5 high emission scenario.All the observed and estimated results and assessments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show clearly that the densest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site,characterized by mainly Mediterranean coniferous and some mixed forest and maquis vegetation,will very likely be influenced by medium and high degrees of vulnerability to futur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climate change and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7.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也是维持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文中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系统观点出发,评述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阐述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 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全球趋势。文中阐述了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重点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了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 探讨了今后森林经营措施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