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十字花科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十字花科植物有76属,180余种,从垂直分布的情况来看,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和天山的亚高山草甸和森林草甸带、昆仑山的高寒荒漠和荒漠草原及帕米尔高原的高山草甸带。从水平分布来看,有5个分布较集中的区域:阿尔泰山地、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中西部山地、天山东部山地、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其它地区零散分布。其区系地理组成分中76个属归入7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变型。其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北温带和中亚分布型为主,单种属、寡种属比例偏高,其种类又以新疆北疆偏多。可认定该区是十字花科的分布中心。与邻区的比较发现,新疆与周边植物区系关系密切,物种交流的机会较多,尤其是东西方向是植物区系交流的重要通道。新疆十字花科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疆植物区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牦牛亦称氂牛、旄牛、髦牛,是高山草原上特有的牛种,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牛属,因其叫声似猪,又称“猪声牛”。它耐寒,耐粗饲,善驮运,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故有“高原之舟”的美称。 全世界约有牦牛1 400×10~4头,主要分布在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即我国的青藏高原、蒙古共和国的西南部、苏联的吉尔吉斯及阿尔泰山区、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东北部,印度的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与我国毗连的地区。我国是世界上牦牛最多的国家,约有1 300×10~4头,占世界牦牛总数90%以上,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省最多,约450×10~4头,其次是西藏,约390×10~4头,新疆有27×10~4头。  相似文献   

3.
云杉雪霉病(由Botrytis cinerea Pers.,Sclerotinia Sclerotictiorum (Lib.)de Bary和Truncatella angustata Pers.ex LK.Hnghes etc.引起)和雪枯病(由Lophophacidium hyperboreum Lagerb.引起)是首次在新疆发现并进行专题研究的中国新记录病害。云杉雪枯病分布在东经75°—94°、北纬37°40′—49°、海拔1300—2800m的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昆仑山的云杉林中,危害乡土种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 )和引进种青海云杉(P.Grassfolia Kom.)、川西云杉(P.balfouriana Kehd.et wils);云杉雪霉病主要分布在北纬42°—49°的天山西部、准噶尔西部山地、阿尔泰山较湿润的云杉林中,云杉属的许多种都严重感病。  相似文献   

4.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5.
果子狸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典型动物,其分布区限于横断山脉以东和秦岭以南地区.我国分布有九个亚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秦巴亚种和指各亚种.秦巴亚种毛色呈黑灰色,体重在6~8kg;指各亚种毛色黄褐色,体重4~5kg.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己孢子化卵囊有计划地感染21日龄来克亨雏鸡:有三组分别以5×10~2、5×10~3、5×10~4个卵囊经口感染,另一组每只以5×10~2、5×10~3、5×10~4个卵囊每隔十天依次感染,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表现了初次投服的卵囊数量越多,耐过的雏鸡所获得的免疫力就越大些,但初次以较大剂量卵囊投服,对机体有不良影响,甚至可造成死亡。而通过依次增加卵囊的数量反复轻微感染的雏鸡,对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几乎无不良影响,并且获得的免疫力也较牢固。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熊猫的2个亚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但其现行主要分布区已退缩至云南西北部的偏远山区和东北部的威信、彝良一带.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怒江以西地区,川西亚种分布于怒江以东地区.调查表明,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共21 685.1 km2,小熊猫的栖息地面积仅为10 634.20 km2,其中密集分布区栖息地面积为5 741.34 km2,一般分布区为4 743.56 km2,稀有分布区为149.30 km2.云南省小熊猫现存种群数量估计为2 000~2 600只.大面积的栖息地丧失和偷猎是小熊猫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云南省已建立的与小熊猫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有林地总面积达5 554.98 km2,占云南省小熊猫分布区森林面积的25.65.  相似文献   

8.
<正> 埃及国土总面积100.2×10~4km~2,其中96.4%为沙漠占领,耕地只占3.5%,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全国棉花面积630×10~4亩左右(占耕地1/5),1978—1988年10年平均亩产皮棉63.5kg。埃及气候炎热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无霜,因受地中海气候影响,蒸发量不太大,这十分利于棉花生长,使埃及成为世界著名优质棉产区之一。埃及主要产超长绒棉和长绒棉,始终保持着世界超长绒棉生产和出口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天山伊犁野果林在人类生态和果树起源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天山伊犁野果林是地跨中哈等国中亚边境的天山野果林的组成部分,位于东经80°30’—84°00’,北纬42°40’—44°30’之间,在中国境内伊犁河流域南北两岸天山的低山带、中山带,海拔1000—1800米呈断续带状分布;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及喀什河等三大支流的两岸天山也是其分布区。野果林随着伊犁河流域向西延伸分布于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外伊犁阿拉套山,及其以南的吉尔吉斯山、费尔干纳等山区。整个野果林分布区东西长度大约为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苹果和新疆野杏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正>新疆西部天山伊犁谷地,有着十分丰茂的植物资源,其中之精华是成片分布的野生果林,它主要由新疆野苹果、新疆野杏和少量的新疆野胡桃等树种组成.野果林不仅是天然的大果园,又是栽培果树的发源地之一.据统计,伊犁野果林面积约有14×10~4亩,分布在60余条山沟中.伊犁野果林是天山植被发展中珍贵的山地“残遗”群落,它多深藏在可以避开干旱大陆性气候的峡谷之中,是新疆荒漠地带山地中出现的岛屿式的阔叶林类型,它的存在是独特的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介绍伊犁野果林中的两个主要野生果树.  相似文献   

11.
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进行导入杂交,通过对带有1/2、1/4野血的杂种羔羊生长状况、肉用性能、尾型、外形体质和毛质的变化进行观察及测定,并与纯巴什拜羔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二代杂种羔羊在胚胎期四肢生长强度比躯体强,这一点继承了盘羊的遗传特性,从初生到断奶期间躯体的生长速度和强度较好,这方面继承了巴什拜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遗传特征,在体尺指标和外部特征上野生基因占优势,毛质和毛的颜色基因巴什拜羊占优势.研究为今后家养绵羊与野生盘羊杂交和充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后代杂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盘羊与纯巴什拜羊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总繁殖率、常见病发病率、抗寒能力等适应性性状与纯巴什拜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羊的适应性较差,而回交二代羊的适应性(其总繁殖率105%,4.5月龄体重达35.8kg,常见病发病率3.3%)最好,杂交效果明显,是培育瘦肉型巴什拜羊新品系的主要组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cytb基因探讨家绵羊和多角绵羊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家绵羊起源进化以及多角绵羊和普通家绵羊的亲缘关系。【方法】测定8个省区42个绵羊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结果】本试验的绵羊个体可定义为4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97±0.006,核苷酸多样度为0.793%。中国绵羊群体可分为4个支系(A、B、C 和D),其中支系D首次在中国绵羊群体中被检测到;支系B与支系C的差异最大,分化时间大约为595±150万年。多角绵羊与家绵羊聚在一起,而与野绵羊亲缘关系较远,分属于支系A、B和D。【结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国绵羊有多个母系起源或经过多次驯化,未发现盘羊、东方盘羊和亚洲摩佛伦羊与绵羊母系祖先形成相关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绵羊群体mtDNA D-Loo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为了研究中国家养绵羊的起源和遗传多样性,通过对143只绵羊(9个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D-环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1个长度为723bp的序列(含5个75bp的重复单元),137个长度为648bp的序列(含4个75bp的重复单元)。5个长度为573bp的序列(含3个75bp的重复单元),因此认为含有4个重复单元是家养绵羊mtDNAD-环的特征,mtDNA序列长度的变异主要是由于重复区重复单元次数的不同造成。对137个含有4个重复单元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157个变异位点,占研究位点的24.22%。A、T、G、C含量分别为35.67%、27.85%、13.84%和22.64%。137个序列共发现96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70.07%,说明中国家养绵羊具有丰富的mtDNAD-环序列多态性。96个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呈现出3个明显的分支,网络分析也分为明显的三支,因此认为中国家养绵羊有3个母系起源。从Genebank获得的91个绵羊D-环序列和中国的96个绵羊D-环单倍型序列研究表明,摩佛伦(Mouflon)与单倍型B聚为一类,说明摩佛伦与中国家养绵羊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没有发现羱羊(Ovisammonargali)、盘羊(O.vigneibochariensis)和东方盘羊(O.ammonnigrimontana)对中国和蒙古家养绵羊起源有贡献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巴什拜羊瘦肉型新品系的培育及其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瘦肉型巴什拜羊新品系.[方法]纯巴什拜羊及其野生盘羊杂交培育的瘦肉型巴什拜羊新品系21的产肉性能数量性状指标、不同饲养季节的肉成分;同时,对体型外貌的遗传变异也进行了测量对比.[结果]两者在产肉性能上相差不大,但小尾型巴什拜羊新品系总脂肪比纯巴什拜羊减少3 910 g,瘦肉增加1 500 g,大腿肌厚和腰肌厚度各增厚0.5 cm,背部脂肪层减薄1 cm,腰部脂肪层减薄1.5 cm,脂臀减少85.3;,瘦肉增加14.2;,不同季节肉成分中总蛋白含量变化不大,但总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新品系的体型野生基因占优势,毛质和毛色巴什拜羊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日之间水产品贸易关系一直十分密切,并且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近年来,其贸易量却出现了下降趋势。为促进水产品贸易的恢复,两国都进行了诸多研究。通过总结中日水产品贸易的发展历程、背景,并分析两国采取的贸易措施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间的水产品贸易经历了扩大期、成长期、减少期三个阶段。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变化、水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化等。对于中日之间水产品贸易量下降的现象,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法律及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化和出口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此外我国与日本开展了食品安全推进会,以有效应对两国水产品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上述管理措施对于两国水产品贸易量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然而其中尚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要实现中日水产品贸易的恢复,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甘肃和宁夏地区的豆木虱属一新种:祁连山豆木虱Cyamophilaqilianshanana和一新记录衙 :花棒豆木虱Cyamophilamegrelica,后者为沙生植物花棒的重要害虫;喀木虱属二新种:宽瓣沙棘喀木虱Cacopsyllalatihippophae和削瓣沙棘喀木虱Cacopsyllamutilata,它们均为害沙棘,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菌蚊类昆虫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长角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迄今在中国发现的菌蚊总科(眼菌蚊科除外)昆虫4科103种,其中有1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2新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中国植物一分布新记录的科攀打科Pandaceae,并记述了该科的形态特征,以资应用。  相似文献   

20.
SNP芯片在油菜分子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肩负着国内植物油供给的重任,所产菜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的57%以上。近年来,中国面临严重的食用油供给安全问题,国产植物油短缺,进口依赖度达60%以上。我国的油菜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努力提高我国油菜育种水平是促进油菜产业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有效途径。新型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SNP育种芯片的开发与利用为快速高效油菜育种带来了生机。在油菜及其基本种的基因组测序、SNP分子标记的开发等方面我国已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我国油菜科技工作者正在致力于引进和建立国内自己的油菜育种SNP芯片,为提高油菜育种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