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动制动不仅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更是保障驾驶员驾驶安全的基础内容。基于此,文章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动制动实现的方法,以保证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及时预测危险事件,预防危险,并构建了以驾驶员及乘客为核心的安全避撞系统,这种安全避撞系统的构建,能为探究汽车主动避撞系统主动制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建议,进一步提升驾驶员和乘客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主动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论述,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电气制动问题进行了探讨,围绕回馈制动与防抱死集成控制总结了汽车主动制动研究现状,指出主动制动系统存在着集成化不够全面、控制算法有待完善以及无法精确测量所需信号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辆全局制动概念,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汽车主动制动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均汽车拥有量也随之增长。在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长的同时,汽车维修行业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相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具有专业性、智能化和低成本等特点,不论是工作流程还是工作过程中的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在开展汽车维修技术过程中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在简要分析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现代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汽车安全技术的意义出发,介绍了当前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主要配置系统;介绍了侧面视觉死角检测系统、事故避免技术、驾驶员叫醒装置、轮胎气压报警技术、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等汽车安全新技术;分析了本田保护行人的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四轮转向(4WS)和主动悬架的集成系统运动分析模型,研究了横向运动和垂直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主动悬架和转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某汽车为对象,进行了集成系统的仿真研究,分析了作动器力大小、前后悬架刚度比等参数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2WS相比,4WS能较好地提高车辆转向行驶的安全性;4WS与主动悬架之间具有耦合作用,提高主动悬架作动器力的上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向的性能;采用4WS能减小主动悬架的能量消耗;较软的前悬架不但能够得到较好的乘坐舒适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6.
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新技术——辅助制动装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动安全系统是指通过事先防范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车辆安全系统,主动安全装置主要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而汽车辅助制动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本文列举了目前技术比较成熟,适合装车的几种辅助制动装置,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从提高驾驶员操纵、改善驾驶员视野、预防驾驶疲劳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以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目点,建立了半车三自由度汽车转向与主动悬架的综合模型,采用基于小波理论的最小均方(LMS)算法对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进行控制。计算结果表明,采用LMS控制的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系统使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比被动系统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汽车综合性能;同时LMS能自动调整权系数,且控制算法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感知盲区是造成智能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感器感知盲区对智能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智能汽车主动制动系统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感知盲区数据库,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识别;其次,根据其运动特征进行分类,建立感知盲区条件下的安全距离模型;最后,基于上述安全距离模型对感知盲区内的潜在障碍物进行自车速度控制,达到主动避撞的目的。仿真和实车试验表明,提出的传感器感知盲区分类可以较好地表述感知盲区的运动特征,传感器感知盲区条件下的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对潜在障碍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主动避撞算法提高了智能汽车在传感器感知盲区内的主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线控转向汽车主动转向控制,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模糊PI理论的主动转向控制方法。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并与Car Sim软件联合仿真,将Car Sim中的传统转向系统汽车改进为线控转向系统汽车。基于横摆角速度反馈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设计了主动转向自适应模糊PI控制器。选择高速双移线仿真实验,在Car Sim中对所研究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无主动转向控制和主动转向PI控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控转向汽车主动转向自适应模糊PI控制相对于PI控制和无控制,能够使汽车更好跟踪期望,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主被动再生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和发动机试验验证,建立了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PF)的数值模型,引入微粒(PM)催化再生比α用以评价CPF催化剂催化效率,分析研究了CPF进口条件等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并依据催化效率区间选择催化剂涂覆量大小;分析了3种过滤体孔道形状、壁面渗透率、碳烟渗透率等对CPF压降特性以及主动再生频率的影响;研究了3种物理参数对CPF主动再生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初始碳烟量和NO与NO2体积分数比的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提高;正六边形孔道、高壁面渗透率及高碳烟渗透率情况下,主动再生频率较低;正四边形孔道、高壁面渗透率和低碳烟渗透率情况下主动再生最高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号是汽车故障诊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汽车故障诊断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电子信号的应用情况,分析在汽车故障诊断中应用电子信号的方向和内容,并结合桑塔纳、本田雅阁以及现代等类型汽车为案例,为汽车正常工作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汽车安全是汽车发展的三大核心课题之一,其中安全带作为汽车主动保护的重要部分,与汽车安全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汽车安全带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在相同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论述了现阶段汽车安全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安全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应用日渐普遍,交通事故随之增加。为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应用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常见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与汽车电子技术及汽车智能技术,介绍了普通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及新型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摇臂式喷头存在喷洒域与地块形状不匹配的缺陷,已有的非圆形喷洒域喷头适应能力有限。需要开发一种既能实现不规则形状喷洒,又能扫面覆盖轮廓内所有面积;既能调节最大射程,还要便于批量生产的喷头。采用改变仰角、叶轮驱动的方式开发了一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新型非圆形喷洒域喷头。试验结果显示,单个使用时,该新型非圆形喷洒域喷头在节水性能和喷洒均匀性等方面明显优于摇臂式喷头。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了传统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首先,对当前的传统燃油汽车的某些缺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引出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以此为中心展开讨论,并介绍了几种新型能源技术和几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通过与传统能源的对比来阐述汽车采用新型能源对环境、汽车产业等诸多方面有着何等的意义;最后,总结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价格问题和使用成本问题,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说明,同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自由曲面是工业中复杂的结构,在航空、汽车、家电、机械制造等领域广泛存在,具有变曲率与不同的凹凸性。文章根据自由曲面的几何特征,研究自由曲面表面形成机理,定义了一张侧铣模式下曲面形貌建模技术,完成了对形状误差和粗糙度的同时评价与检测。  相似文献   

18.
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系统(DSC)是汽车主动安全电控系统的重要研究前沿,是继ABS之后需要进行重点突破的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收集、整理并研究了国内外关于DSC的研究文献和开发的产品,系统总结了DSC研究的关键问题:系统建模、控制策略、控制器开发、性能评估等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为DSC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汽车人机一体化的智能主动安全技术充分考察各个方面和多种因素,达到人和汽车共同判断、共同决策和协调统一,实现人机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结合的产物,包括机械、计算机、信息、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技术领域,以及人机耦合与接口的现代高新技术。智能化前期工作是用汽车的驾驶辅助系统弥补人的感知、判断、操纵方面的不足。该技术将来一旦成熟,就可以进一步推进汽车主动安全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以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涉或预警,预防事故的发生。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人—车—环境闭环控制系统的角度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构成进行了说明,同时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