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揭示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年度变动规律与季节性消长规律,2002—2012年在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应用性诱剂监测办法进行定点系统监测。结果表明: 11年来甜菜夜蛾种群年序变化呈自高向低螺旋式波动曲线,大发生频率455%;其季节性时序变化呈“W”型曲线,始蛾期年度之间差异大,早发年份在4月上旬,迟发年份在6月上旬,大多为4月底5月初。在5月上中旬有的年份出现初夏小高峰,整体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在11月上旬有的年份也出现秋末小高峰,终蛾期一般在12月上旬,个别年份在12月下旬。气温因子建模结果显示,田间发蛾的起点区点温度为旬平均气温12 ~ 14℃,当旬平均气温处在18℃以上时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旬平均气温处在28~30℃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
于1998-2005年通过性诱剂对长沙甜菜夜蛾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影响因子对该种群成虫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长沙各年份的成虫种群数量相差很大.每年11月至第二年7月,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处于低水平状态,8月以后种群数量迅速上升,11月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协整分析表明:8-10月总降雨量、日照时数、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是影响长沙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变动的主要气候因子.8-10月平均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年最低温是影响种群增长最主要的限制因素;8-10月总降雨量对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福泉烟田设置黑光灯诱蛾。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及棉铃虫成虫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年度间变化大。强翅夜蛾年发生2个世代,金弧翅夜蛾、掌夜蛾年发生多世代。烤烟大田生长期:烟夜蛾种群数量低,到8月或9月出现成虫种群数量高峰期;鬼脸天蛾种群数量最少;银纹夜蛾种群数量保持较高水平,但幼虫对烤烟危害轻。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斜纹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害水平,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5——2006年连续二年对斜纹夜蛾成虫进行了逐日系统监测。通过对斜纹夜蛾成虫诱集数据、气温等进行相关分析后表明:1-3月均未诱集到斜纹夜蛾成虫,8-10月3个月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其诱集量占全年的80.86%;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种群基数、旬累计平均气温是影响斜纹夜蛾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探明了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规律,并提出了2种简单、实用的种群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在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了甜菜夜蛾的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发现其成虫发生高峰期在8-10月份;进行相关数理统计及回归分析后发现,甜菜夜蛾成虫旬诱集量与前2旬或3旬的累计诱集量、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温湿系数等因子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并可用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来表述。因此可利用这些因子来预测甜菜夜蛾成虫的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6.
林来金 《福建农业学报》2014,(11):1127-1131
2002-2011年云霄农田鼠情系统监测结果表明,黄毛鼠是云霄县农田优势种,占84.5%,其种群消长动态呈现明显季节性波动,月平均捕获率为5.4%~9.2%,年内出现2次高峰,除个别年份外,年度间种群消长动态较为平稳.调查数据显示,黄毛鼠雌雄总性比为1.5∶1,每年的1~12月份均能捕到怀孕鼠,不存在12、1、2月为偶然繁殖期,平均月怀孕率为45.9%,繁殖指数为160.6%,说明黄毛鼠在云霄乃至闽南农区具有较强繁殖能力,成为影响农田黄毛鼠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笔者根据黄毛鼠种群消长规律分析,提出了可持续防控农田鼠害的策略,为农田科学灭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清山西不同地域蔬菜田夜蛾科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优势种,揭示其与气候变量的关系,为菜田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监测、分类鉴定、标本制作、数据处理的方法,对夜蛾科害虫动态趋势进行研究.[结果]2015—2016年,新绛县、太谷县、忻府区的夜蛾科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6、7、8月.新绛县、太谷县的优势种为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忻府区的优势种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不同地域不同优势种的数量高峰月份不同.夜蛾科的种群动态与三地的温度关系密切.新绛县的3种优势种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月均低温的相关性最显著;太谷县的甘蓝夜蛾的种群数量变化与月均低温的相关性最显著;忻府区的3种优势种的种群数量与月均高温的相关性最显著.[结论]夜蛾科害虫种群动态变化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提升西兰花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探索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性诱控制能力以及大面积应用效果,在开展对西兰花菜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种群消长监测的基础上,采用专用性诱剂、诱芯、诱捕器组合布放及其综合布控诱杀,开展性诱剂对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控制效果及其田间诱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在浙中台州临海地区西兰花生产季节种群数量消长呈“W”型,分别为幼苗生长期(7-8月)、莲座期和花蕾生长期(9月下旬-11月中旬)、迟熟西兰采收后期(3月上旬以后),苗期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盛发危害,莲座和花蕾期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组合发生危害;采收后期为小菜蛾对侧枝小花球发生危害。通过不同性诱组合处理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诱杀效果,以A组合处理和E组合处理为最佳,每667 m2日均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84头以上,能基本控制3种害虫发生危害。其田间综合诱杀技术,以宁波产性诱制品为例,组合方式为斜纹夜蛾S型:甜菜夜蛾S型:小菜蛾蓝色型=1:1:4,田间布阵格局以梅花5点星布阵,星距原则控制在10~20 m,处理方法为诱捕器悬挂高度夜蛾类50 cm(小菜蛾为20 cm)为佳,诱芯为每30~40天更换1次,大面积组合示范应用具有良好综合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小菜蛾发生危害规律的研究,揭示小菜蛾种群数量年度变动与季节性消长规律。2002-2012年应用性诱剂进行定点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近11年来小菜蛾种群数量呈螺旋式下降趋势,其运行轨迹为N=3 133.5e-0.264 5t,t={1,2,3,……,n}(r=0.817 6**);其季节性消长呈M形曲线变化,春峰期在3-6月,峰值较大且峰期较长;秋峰期在10-11月,峰值相对较小且峰期较短。其春峰量(y1)、全年诱量(y)与2月份诱量(m2)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y1=9.479 3 m2+343.83(r=0.931 7**);y=12.221m2+666.48(r=0.872 4**)。小菜蛾发蛾量(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M=-0.069 4T2+3.07T-18.427(r=0.527 3**),即田间发蛾的旬平均气温区间位于7~37 ℃,最适旬平均气温在22 ℃左右。  相似文献   

10.
台州地区柑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2年在台州地区通过性诱剂诱捕方式对柑橘小实蝇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寄主作物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在台州种群增长为双峰型,种群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为每年的9月和11月。当地广泛种植的优势作物如柑橘、枇杷、桃等,是柑橘小实蝇嗜好的寄主作物,构成了该虫得以周年发生的连续寄主食物链。不同水果的成熟期对柑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影响与气候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外来入侵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和年度间变动规律,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2005-2010年通过饲养观察以及采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系统诱集烟粉虱成虫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其夏峰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其夏峰量占当年总量的66.29%,其秋峰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出现频率为50%,其秋峰量占当年总量的17.3%,随后转入大棚和温暖的露地越冬场所越冬,在露地越冬频率为20%;年度间种群运动呈二项式曲线变化:M露地=312.21N2-6187.1N+30787(n=5,r=0.9834**),M大棚= 564.7 N2-10506N+49013(n=5,r=0.9967**)。影响种群变化主要有基数、气候、耕作和洪涝等,其中气温是关键因子,其烟粉虱虫口密度(M)随气温(T℃)的变化而变化,其线性关系模型为M=0.607T-4.0645,n=36;r=0.6826**;其曲线关系模型为M =0.0071T2+0.3513T-2.2188,n=36;r=0.6846**,当旬平均气温在8~10℃时种群处存活临界状态,当旬平均气温在10~20℃时种群数量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处20℃以上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旬平均气温处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规律,提高其预测预报水平,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利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在浙江临海城郊蔬菜基地系统诱测烟粉虱成虫消长情况,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并分析了烟粉虱种群消长特性,以及与气象、耕作条件的相关性,建立了8种数学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提前反映全年36个旬期的成虫数量变化动态,可进行全年灾变预警以及各旬期的预测预报,经检验预测吻合度达60%。对提高烟粉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昆明市蔬菜主产区不同年度间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性诱剂诱集效果及气象因子对虫害的影响,2020-2022年在昆明市晋宁区利用性诱剂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3年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全年均有发生,年度大致呈倒V形趋势,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小菜蛾发生高峰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和较为干旱的天气更有利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的繁殖和生长。本研究可为昆明蔬菜主产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成虫活动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是重要的蔬菜害虫,一直以来张家港市对甜菜夜蛾成虫的测报均采用性诱和灯诱相结合的方式,对2005—2016年12年间2种不同诱测工具对甜菜夜蛾的诱集数据进行分析,对年诱蛾量、种群监测的始末期和有效天数、气象条件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甜菜夜蛾发生的一般规律,同时比较认为,性诱测报在诱蛾量、动态趋势、有效天数等方面均优于灯诱测报,而两者结合能够相互补充,更好地发挥测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Rottemberg)田间长期监测数据,掌握其种群发生过程及特点,为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黑光灯对石河子垦区农田三叶草夜蛾进行长期定位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的年际变化以及年内种群消长规律。【结果】在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种群数量年际间存在较大波动,且呈周期性波动,周期为4~5 a;三叶草夜蛾年内变化规律为,一般始现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的蛾量高峰为5月中旬、第一代的蛾量高峰为6月中下旬、第二代的蛾量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个别年份会出现第三代高峰。【结论】新疆北疆地区三叶草夜蛾年际间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周期为4~5 a;年内共发生3~4代,全年蛾量高峰期在每年的5~7月。  相似文献   

16.
从贵州省思南县1990~2009年白背飞虱灯诱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白背飞虱各年的始见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高峰期多出现在7、8月份,年种群消长动态以单峰型和双峰型混合出现,但以单峰型为主导,达85%。运用灯诱白背飞虱数量季节性消长及年度间虫量的变化特点来分析其发生动态,可见总体虫害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较轻,进入21世纪呈现出加重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兰花苗期斜纹夜蛾发生与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2006-2008年对西兰花基地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消长监测、虫株率与株害率关系测定结果,表明根据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消长呈M型曲线变化,其高峰主要出现7月上旬至9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与田间西兰花生育期相一致,其苗期株虫量与株害损失率呈显著线性相关,其相关回归模型:Y=5.193 4X-1.063 8(n=9,r=0.912 0**)。应用防治得失和绿色防治原理测定经济允许损失为株害损失率1.3%,然后拟定防治指标为株虫量0.5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临海市1986-1995年10年农田鼠情系统监测记录,分析农田鼠类构成及其变化特征,阐述农田鼠类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规律及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建立3种种群动态模型,可反映全年1-12月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作提前两个月的预报,回测吻合度达86.7%《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云南省河口县桔小实蝇变化动态,进一步揭示云南全境范围内桔小实蝇发生规律及为当地制定桔小实蝇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甲基丁香酚于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开展了监测,并对数量变化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河口地区除2月未见到外,其它月份均有发生,其中12月—次年2月,桔小实蝇种群较低,3月以后种群数量逐渐上升,6—7月份达到最高峰,8月以后逐渐下降。这一数量变化与气温、降雨量和月雨日数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温是影响种群变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且月平均最高温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指标,月雨日数能直接影响到桔小实蝇的种群动态,月日照时长对月平均最高温的变动影响极大,进而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主要成分分析表明,温度指标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258%;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影响河口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温、月雨日数和月日照时长。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和降雨,多种气象因素及寄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综合因子。  相似文献   

20.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玉米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世界性、多食性、暴发性害虫,现在我国长江流域为害较为严重。环境因素中的温、湿度对其生长发育和迁飞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可以推测出它的地理分布范围、一年发生的代数及各代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在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上可以采取重点压低二代数量,控制三、四代为害的防治策略,防治的研究方向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导,采取与其他各种防治办法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甜菜夜蛾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